胡理冰
(浙江安防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0)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圖書儲備庫和知識傳播的原有功能被弱化,圖書館的創新能力更加凸顯。履行重要社會公益功能的社會機構的傳統圖書館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為了有效地促進圖書館職能的改進和轉變,我們需要解決圖書館管理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圖書館管理信息化需要以資源建設和人才建設為重點。
1)大數據時代。世界著名的咨詢公司麥肯錫是第一個提出大數據時代的公司。麥肯錫說: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的每一個工業和商業部門,是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大量數據的使用表明,新一輪生產力增長和消費過剩浪潮正在出現。2012年以后大數據越來越被提及,大數據是用于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數據以及相關的技術發展和創新。大數據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數據的快速增長。盡管許多公司無法意識到數據爆炸式增長所帶來的潛在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將認識到數據對公司的重要性。
2)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是將傳統圖書館轉變為現代圖書館的一個過程。根據信息信的基本操作,運用互聯網技術,把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共享。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社會信息化進程,圖書館還可以開發更多的信息技術快的圖書館可以利用相關的互聯網技術開發高質量的信息資源,向公眾提供服務,維護其地位和作用。
1)傳統圖書館多采用保守、墨守成規的圖書管理方法。相比于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信息化,在傳統圖書館中由于服務人員少且不夠專業,在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上缺乏創新,一味遵循前人的管理方式,除此之外,館藏資源由于人工管理,不能及時更新,整體上與外界的信息化程度發生明顯斷層。由于信息化程度較低,圖書館的期刊更新需要大量人工,這就造成許多社會資源無法及時進入圖書館庫,使得讀者無法第一時間拿到最新期刊資源,這也是對社會資源的 浪費。
2)傳統圖書館嚴重缺乏主動性的讀者服務。與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化圖書館相比,在傳統圖書館中,更多的圖書館工作人員做的服務就是單純的幫助讀者借書或者還書,這種面對面服務的形式單一且效率低,對于圖書館引進的報紙,雜志,期刊論文等應當進行適當的宣傳,從而吸引讀者自行到圖書館中進行圖書搜索,這樣不僅可以使大多新的圖書資源得到很好地利用,也能提升讀者挑選圖書的效率。
3)傳統圖書館的服務面狹窄。在傳統圖書館中,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主要面對的是主動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這種單一的形式就導致了圖書館的受眾很單一,無法吸引更多的新讀者,受眾群體長時間沒有替換和流動,因此工作人員的服務群體嚴重受限。此外,還具有服務理念過時,效率低下的特點。而在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快速更新,在讓固定讀者產生新鮮感的同時也會實現迎接更多新受眾的場面,這就是圖書館體系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創新發展帶來的問題,相對而言也要不斷改進,優化圖書館體系。
1)圖書館系統與系統之間缺乏合理的協調兼容性。我國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存在著數字信息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信息交流現代電子圖書館,以紙質圖書、電子書籍、電子資源及其他形式的電子存儲信息檢查數據庫之間的協調和兼容性,尤其不足重要的各級圖書館。在不同的社會職能層次和不同的文獻層次上,在某種程度上無法進行合作,稀有和有價值的文獻還沒有完全以電子方式提供。不同圖書館采用的信息平臺的差異常常導致嚴重的延誤數據庫結構。一個區域性和跨學科的數據庫系統不能夠很好地做到資源的共享,不同圖書館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更加降低了數據庫資源配置的效率。
2)圖書館發展存在著地域性不平衡的現象。東南沿海地區和較發達城市的圖書館,由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較高,可以提供較高的財政支持,使地方圖書館事業更好地發展。這個圖書館走向市場經濟,系統內外的不平衡和不穩定是阻礙圖書館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3)圖書館管理隊伍建設不規范。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大多是長年工作的老員工,而且人員數量與圖書館資源及時更新嚴重不匹配,除此之外,如果圖書館引進新型信息化管理,這些老員工由于年齡漸長,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度相比于年輕以及專業的人來說更低,所以,在圖書館正式施行信息化管理之前,也必須要進行管理人員的更新,向圖書館引進更多新鮮血液。當然,也應該聘用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維護人員。目前,信息化管理中我們更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也就是能夠將圖書館信息管理以及有計算機相關背景的能夠管理和維護信息管理系統二者實現有機結合的人,所以也應該在實現信息化管理之前,培養此類人才,以免出現遇到困難出現問題,進退兩難,無法及時工作和修理。
1)完善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傳統的圖書館管理系統主要是與讀者之間面對面的借書與還書,借書和還書的時間、人員、數量等數據都記錄在冊,以備不時之需。因此當我們使用的是信息化的信息管理系統時,這些基本的數據記錄不僅不能缺少,而且應該做到比人工記錄更加準確,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系統在面對除了借書還書之外的板塊時,也應該做到板塊與板塊之間,系統與系統之間相輔相成,清晰明了,更全面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基于以上要求,我們在開發設計信息化圖書館管理系統時,不僅要保證信息化,更要保證系統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改良和完善,不斷創新,以期達到使讀者和使用者最滿意的狀態。
2)構建圖書館信息保障共享體系。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系統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任務,而是一項可持續發展的工程,需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這項管理系統要不斷更新,改造,圖書館應當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積極利用社會各界資源不斷完善自己,最終形成一個技術先進,效率更高,實用性更強的信息系統。除此之外,依靠大數據技術的支持,我們可以轉型落實和現代化服務功能,改進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提高信息服務能力和效率,對深化和拓展圖書館知識具有重要作用。
3)建立圖書館人才管理隊伍。要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現有員工的業務素質,館員是圖書館的靈魂,是圖書館內部發展的核心和動力。圖書館要重點抓好圖書情報學與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具有較強的不同信息技術和外語理解能力。主要圖書館工作人員應具備以下能力:理解和分析數據,以及大數據技術的深度記錄和應用能力。此外,管理者要不斷提高信息化建設意識,與時俱進,擁抱新技術,勇于創新,信息化圖書館建設的研究與創新與科學正確的管理與服務理念。要建立全員培訓、信息技術等重點企業培訓的長效機制,計算機操作、圖書館管理等。加強信息普及與圖書館管理的結合,提高館員的信息能力和創新能力。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在大數據時代,為了提高圖書館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應當做到信息化管理圖書館資源,及時更新,有效整合與交換。因此,當下的傳統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應該重視信息系統的建設,不浪費社會資源,更全面的發揮信息化圖書館的價值。同時需要緊盯市場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固步自封,做社會的圖書館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提供最優質的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