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璇 薛 棟
(燕京理工學院,河北 廊坊 065201)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應以社會結構轉型作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針對性的重要契機;以網絡社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的最大增量,才能更好地反映和詮釋新時代人們的精神面貌,進而在內容結構創新的過程中完成自身的結構轉型和價值形成。
在新媒體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知識淵博。雖然性格不同,但是思想開放,自尊自愛。他們有很強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他們有強烈的探索、好奇和表達的欲望。因此,即使思想政治課教師刻意避免只局限于書本的“聚合媒體”,學生也會自主融入各種媒體。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在“人人都在融合媒體”的形勢下,教育工作者要將“媒體融合”融入到自己教學當中去。實現理論與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發揮媒體的優勢。
樹立新媒體發展理念,隨著網絡時代的不斷發展,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落后不退后。因此,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建設,具體做法主要包括兩個層面:
1)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繼承優秀傳統德育文化,借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影響,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敘事方法。無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是網絡空間,都要符合思政教育的學科建設。
2)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運用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引導學生創作優秀的網絡文化作品,傳播社會主義文化。通過一年一度的《我最喜歡的網絡熱詞》評選和優秀網絡文化作品評選,將主流思想和話語權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以上及以上”敘事的宏大話語表達變為通俗易懂、耳熟能詳的網絡熱詞和流行語,增強學生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意識形態。
實現獨白式向交互式話語轉型在整合融媒體傳播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與同學生形成良好的關系,建立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相互配合、共同發展的話語共同體。拉近同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兩種具體 方法:
1)在話語態度上。堅持以人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遵循大學生成長的規律和媒體整體布局、整合規律、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善于用語言藝術創造性地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2)在話語內容上。由于媒體整合對公眾討論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強大的,教育者可以積極地對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進行積極的輿論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交流環境,給大學生盡可能多的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鼓勵大學生積極表達自己。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能力,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在各大高校的影響力。
創新融合載體強化跨平臺敘事能力設立校園新媒體中心工作。隨著互聯網的不管發展和更新換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微信、微博等APP在不斷地更新加強,不僅改變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習、生活的方式。面對眾多的官方微信賬號、微博,以及各部門、各機構各種創建的校園應用,著重重點,更好的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去。
優化微信為代表媒體平臺,微信公眾平臺擁有大量大學生用戶。是大學生日常使用最多、接觸最多的新媒體平臺。對其進行優化管理,將有助于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推動融合型學習平臺的推廣,不斷推進融媒體工作的建設,依托實體管理機構,不斷增強自媒體平臺帶給我們的影響力,加強完善媒體平臺管理,開發新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平臺,構建線上線下協同聯動模式,不僅為融合媒體在統一平臺上實現協同制作、內容發布、互動反饋提供有力保障,也為鞏固和擴大主流思想陣地提供關鍵支撐,真正實現“互聯網+教育”優質發展。
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實到位。明確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作為關鍵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住道德思想與道德修養這兩點,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新時期大學生要把思想政治課放在首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發揮課堂主渠道和教師主力軍的作用,確立思想政治課向思想政治課的過渡;準確培育整合理念,構建大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不同形式的媒體符號影響著觀眾對意義的解讀,特定的內容只有以適當多樣的形式才能吸引觀眾的視覺注意力。因此,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新媒體融合起來,立足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努力去突破傳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上的局限性,實現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的轉變,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