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澤鋒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校園文化活動是以校園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由學校管理者設計、組織、引導的一系列文化活動的總稱。作為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校園文化活動注重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的營造,對于學生思想的引領起著關鍵作用。近年來,完善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呼聲越來越強烈,我們有必要深入探索校園文化活動對于學生思想信念的引領作用,解析二者相互融合、良性互動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尋找其有效實現路徑。
1)校園文化活動對高職大學生的引導功能。文化本身就具有導向功能,人們能夠通過文化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判斷,并使自己滿足社會的道德觀念要求。從價值導向來看,高職院校結合自身辦學實際和辦學特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能夠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圍,身處于其中的學生能夠在行為規范、審美、情操等多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影響。團結向上、誠實守信的環境下勢必也會摒棄不良的學習與生活觀念,催生積極、勤奮的價值觀念。從需求導向來看,校園文化活動能夠集中體現出當前社會主流文化,學生能夠從中選擇自己認可的價值觀,進而選擇根據自己的價值觀選擇未來的行業崗位、理想追求。
2)校園文化活動對高職大學生的約束功能。校園文化活動營造的環境能夠形成強大的影響力,讓學生自然而然產生共鳴,無意識地實現自我行為的約束。從制度規范上來講,校園文化活動不是漫無目的、隨心所欲的,其中必定包含一些硬性、底線性的要求,身處其中的人勢必要遵守原則。從輿論約束來講,校園內部的廣播站、宣傳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都是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它們共同打造了強大的輿論空間,處于輿論中的學生也將被意見引領從而達成某種共識。從思維模式來講,校園文化活動是基于特定環境、特定人群的文化活動,受到所在學校、所在專業、所在時代的影響,思維模式也會帶有特色屬性,參與校園活動的群體思考方式也將趨于一致。
3)校園文化活動對高職大學生的德育功能。校園文化活動的德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校園文化能夠激發、鼓勵學生情感。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情感情緒易被環境所影響,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正面的品質,使他們在自由平等博愛的氛圍下更好地開展學習與生活;二是校園文化能夠增強學生群體凝聚力。校園文化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生群體,為了更好地開展活動,達到活動效果,每個學生集體榮譽感被激發,形成精神凝聚和力量凝聚,進而為共同的目標付出努力。三是校園文化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校園文化活動當中高雅、美好的元素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他們甄別錯誤的觀念,培養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懷。
1)活動主題導向性不強。活動主題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靈魂,起著統領活動內容、串聯活動環節的作用。在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前先預設一個鮮明、正能量且適應時代發展的主題將極大增強活動效果。當下,高職院校的活動主題太過泛泛,同國內外形勢結合較少,也未能緊跟青年思想,導致活動思想引領作用下降,滲透性不強。
2)活動吸引力不夠。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僅追求量,而不注重質,活動簡單,重復率高,且形式內容陳舊、單一,難以吸引學生目光。不少學校在設計活動時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與思想變化,也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和參與管理作用。
3)活動功利化、娛樂化傾向突出。校園文化活動功利化主要表現在活動目的功利及參與對象功利。一方面活動發起者急于完成學期內的活動組織任務,盲目追求數量,缺乏活動的調研和頂層設計;另一方面學生也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獲得相應表彰、證書等,甚至毫無目的,跟風參加。娛樂化傾向則主要表現在活動組織目的娛樂化、活動內容娛樂化。為了提升活動參與度,活動責任人缺乏有效引導,活動變成自娛自樂的娛樂項目。一些活動內容未經仔細審核就呈現給學生,其中不乏惡搞、低俗的內容,很有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不利影響。
1)創新活動理念,提升學生參與度。高職院校要摒棄“自上而下”的活動設計思維,將“參與管理”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一部分,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解決參與度不高的問題。學校可讓學生通過競爭、自薦等方式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中,幫助他們樹立活動當中的主人翁意識和自我榮譽感、成就感、責任感,從而在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帶領更多同學充實精神生活,升華道德境界。譬如,在舉辦黨史紅色文化活動時,可從入黨積極分子當中選擇幾名助理老師,讓他們根據自己對于黨史文化的理解搜索活動素材,這樣不僅能提高大家的參與度,更能讓活動更加貼近學生思想發展實際。
2)豐富活動主題,增強文化影響力。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的主題既要摒棄不接地氣、缺乏思想性、教科書式的教條,盡可能貼近社會發展實際,貼近學生思想變化,又要減少活動的娛樂性與商業性,回歸校園文化的本質。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主流價值觀滲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等時代主題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參加活動,實現正確三觀的內化和滲透。譬如,高職院校可根據學校不同專業的要求、職場發展的目標分組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可開展“國風”、“古風”創作文化活動,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通過參與、評比等一系列環節加深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印象與情感。
3)優化活動內容,提高針對性。校園文化活動內容陳舊的主要原因在于活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缺乏學生群體調研,活動依據仍停留在既往活動基礎上,造成內容簡單、重復率高。高職院校可通過開展民主會、座談會、調查問卷等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摸清學生的思想狀態,了解他們當前正在關心的社會問題,收集他們對于國家大事、個人發展的觀點與看法。以此為依據分析既往活動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在組織新活動時融入更多學生內在需求。此外,高職院校還要注重校園文化活動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后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獲,解決活動內容結構失衡問題。譬如,高職院校可組織“商務文化禮儀大賽”,內容涉及接待禮儀、會見禮儀、介紹禮儀等,提升學生談吐素質,展示自我魅力與風采。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完善離不開學校基于自身辦學特質的頂層設計,更離不開學生自己主動參與、主動管理的熱情。學校要不斷吸收、沉淀時代所賦予的優秀文化,將校園文化的服務性、開放性、實踐性發揮出來,更好地引領學生思想文化建設,凸顯校園文化的德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