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送軍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實驗小學,山東 濱州 256600)
依法治校,是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采取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及其他合乎法律規定的手段來治理學校,使學校各項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健全規章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是實行依法治校的重要內容,它是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辦學質量的基礎和可靠保證。“法治”是“德治”的升華,而“德治”則是“法治”的基礎。“法律”的功能是“懲惡”,“道德”的功能則是“揚善”。作為新時期的學校教師管理,重視、強調的更應是“德治”。成功的管理,是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領導者必須樹立以人為本,敬業奉獻的現代化管理思想,尊重科學規律,掌握科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各種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能只憑經驗辦事,搞家長作風,這樣不僅影響其他領導成員作用的發揮,而且也妨礙了職工積極性。只有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有效地協調各種人際關系,才能為領導者的科學決策和科學預測提供心理學的依據,使廣大教職工人心思齊,奮發有為,學校各項工作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
師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重視用先進的理論武裝教師頭腦。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是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指針。通過學習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從而增強廣大教師的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激發廣大教師敬業奉獻的精神。教育廣大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和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到事業中去,以崇高的精神風貌和道德風范迎接機遇與挑戰。加強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必須建立和完善最新的知識結構,不斷增強開拓創新意識。新時期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才,這首先需要教師必須具有開拓創新精神。人才靠教師來培養,只有創造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和造就創造型的人才,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強化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創造性的實踐中培養具有創造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教師要注重個人修養,努力實踐為人師表的原則。學校采取班子成員包年級參加學習,固定學習和平時學習相結合,保證學習時間。領導集體以身作則,為師表率,善于發現典型,注重典型學習與工作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得師德建設工作卓有成效。同時開展師德建設活動,潛移默化提高教師職業素質。著力培養一批區以上知名教師,發揮名師效應,帶動廣大教師執著向前。
不論做任何工作,只要和人打交道,誰掌握了工作對象的心理特點,誰就能有效地做好本職工作。一個優秀的學校領導者在管理工作中應當洞察秋毫,全面了解、掌握、分析每個人當前的心理活動傾向和他們的行為方向,以便于合理地安排人,科學地使用人。領導者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和有關人員的作用。在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領導者可以越級了解情況,不能越級指揮使用。強調被領導者可以越級反映情況,但不能越級請示工作。在用人上堅持任人唯賢,量才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防止明知有長而不用,明知有短而重用的弊端。領導者要善于根據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和實際能力委托他們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要堅持用人所長,不能求全責備。
它們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是一種肯定的情感體驗,是鼓舞教師發展的強驅力。尊重、信任對人的行為動機有激勵作用,往往通過人的自尊需要、自我肯定需要來實現。因為信任的存在,就是對人潛在能力的肯定。凡是得到肯定的教師,往往有所追求,更加自尊,自重,自信,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主動而富有表現力。反之,常常對自己的榮辱持冷漠態度,喪失自尊,隨波逐流。領導的尊重、信任是一種精神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支撐著廣大教師向上攀登,開拓進取,促進著教師全面提高,全面發展。教師培育學生成才的責任心,有重視自己威信和榮譽的自尊心,有堅持真理的自信心,有潔身自好的自愛心,有自我約束的自制心,還有富于職業特點的童心。人是社會人,人在交往過程中總是尋求心理需要的滿足,因此金錢、物質不是鼓勵職工積極性的唯一動力,職工希望得到管理者的信任、尊重和重視,只有這種和諧的人際關系才有助于職工積極性的調動。管理者不能只注重工作任務的完成,而應當把注意的重點放在關心職工的生活,經常在思想上與他們溝通,賞識,重視,把職工合理化的建議能夠力求付諸實施,是調動積極性的重要基礎。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所謂自我實現,是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才能和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成為自己所希望的那種人,一個人的才能和潛力只有充分地發揮和表現出來了,才會感到是最大的心理滿足。管理者注重為教職工排憂解難,創造適當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人際關系,全面分析、了解、掌握每個人占主導地位的需要是什么,在可能的條件下最大限度滿足廣大教師的合理需要,是調動教師積極性的重要措施。當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處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廣大教師已親身經歷遇到了許多困惑與疑難,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發展要求,迫切需要教、學、研相結合,尋找相對科學有效的解決途徑。這就需要管理者因勢利導,針對不同情況的老師適以不同方法,壓擔子,外出學習進修,參與課題研究,興科研之風,造科研之氛,重視科研成果轉化,不斷壯大教師科研隊伍,力爭全員參與,使廣大教師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得到提高自己的需要,深化教職工隊伍管理。教師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學校領導都應對其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給予公平合理的“報償”。全面客觀的評價,是廣大教師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信息源。只有管理者對教師的發展抱樂觀、欣賞的期待態度,廣大教師就會對自己的發展提高充信心與希望,就會全力以赴,積極創造條件,完善自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管理者注意更新領導觀念,把握良好契機,密切干群關系,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增強學校集體的戰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效能,使學校工作連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