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馥 王金洪
(1.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學前部,廣東 廣州 510530;2.營口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德國現代教育學家鼻祖福祿貝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純凈也是最具心靈性的活動,同時更是人類整體向外的表達方式。”區域活動就是一種幼兒自主選擇的游戲形式,是一種把有價值的游戲帶給幼兒自主探索的最佳詮釋和途徑,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區域活動,而教師可以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觀察、記錄、分析并適時引導幼兒的游戲行為,這不僅可以方便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讀懂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有利于幼兒自主、交往、探索、創造的學習品質,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其不僅是了解幼兒興趣的最佳中介,也是發展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最佳武器。
學習品質是指兒童學習的傾向、態度、行為習慣、方法、活動方式等與學習密切相關的基本素質;是在早期開始形成與發展,并對幼兒現在與將來的學習都具有重要影響的基本素質,學習品質的培養不應是拘泥于某一個獨立的領域中,應滲透在各個領域中,避免孤立的訓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其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
德國現代教育學家鼻祖福祿貝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純凈也是最具心靈性的活動,同時更是人類整體向外的表達方式。”。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其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與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積極交往與合作的能力,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
區域活動就是一種幼兒自主選擇的游戲形式,是一種把有價值的游戲帶給幼兒自主探索的最佳詮釋和途徑。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區域活動,而教師可以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觀察、記錄、分析并適時引導幼兒的游戲行為,這不僅可以方便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讀懂幼兒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有利于幼兒自主、交往、探索、創造的學習品質,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其不僅是了解幼兒興趣的最佳中介,也是發展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最佳武器。
1)激發和引導幼兒自主認識各種感興趣的區域材料。幼兒園區域材料具有多樣性、豐富性、操作性,如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區域活動呢?首先要從認識區域材料開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說過:“你要教你的孩子走路,但是,應由孩子自己去學走路。”教師應在綜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后創設出各種區域活動,讓幼兒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區域材料進行區域活動,讓興趣作為幼兒與區域活動游戲之間的中介,由此來激發幼兒進一步了解和探索區域材料的欲望,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認識一切事物都應起源于“認知”,也就是說從“認識”到“知道”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情感體驗。幼兒在認識各種區域材料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探索區域活動,達到提高其學習品質的最終目的。
2)創設豐富而有趣的區域活動并鼓勵幼兒參與其中。前蘇聯教育學家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并負有改造它的使命。”游戲是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游戲幼兒可以在玩中學,學中玩。而區域活動就是一種能詮釋玩中學,學中玩的有效途徑。游戲是載體,興趣是橋梁,在不斷的實踐、操作、探索、創造的過程中,發展幼兒交往、判斷、專注、分析的良好學習品質。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會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熟悉和愛護。由此可見在區域活動的創設中,幼兒要從被動者逐漸轉變為主人的角色,教師和幼兒共同創建并鼓勵幼兒參與其中。
3)教師應注重對幼兒區域活動的觀察記錄與指導。(1)教師觀察記錄幼兒區域活動的方法與途徑。幼兒的觀察記錄不是監督作用,是幫助教師更有效地讀懂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點。記錄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可以用拍照和拍攝的方式記錄幼兒的精彩瞬間,方便幼兒直觀習得游戲經驗;通過表格符合記錄的形式,把日記錄、周記錄、月記錄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專注力、持久性的發展趨勢;邀請幼兒分享此次進入區域游戲的情緒體驗和游戲方法,這樣可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邏輯思考的能力,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教給其他幼兒游戲方法的途徑。(2)教師對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兒童是游戲的主人,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的角色是一名觀察者和引導者,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游戲中的奧秘來展開頭腦風暴,教師可以在一旁觀察幼兒的微表情來判斷幼兒是進入深度思考還是遇到瓶頸或者一些其他狀況。如果游戲發展的趨勢與原游戲規則不符但又有創新玩法可尋,教師要避免介入以免破壞幼兒頭腦風暴,如果幼兒因不懂如何繼續操作而失去興趣,這時教師可以適時介入并循序漸進進行引導。幼兒只有通過自己一步步實踐、思考、操作才會加深學習品質的習得。所以教師要有耐心,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索、創造。
4)教師分享小結——提煉精彩瞬間幫助幼兒發現不一樣的天地。分享小結就是通過語言的形式把進行區域活動中值得分享和有教育價值的契機元素表達出來。小結的形式可以有三種:(1)教師整合分享經驗。教師在觀察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把所觀察到的有利于更好的進行區域活動的經驗進行保留,既包括一些正面經驗,也應包括一些反面經驗,讓幼兒進行積極的雙向認知,教師在頭腦中將這些經驗進行積極整合,在活動結束時集合幼兒集中傳授經驗,這樣既發揮了經驗的時效性,在幼兒情感體驗最為深刻時進行進一步的認知,此外也有利于幼兒在其積極實踐后對有關經驗做出更深一步的認知,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2)師幼互動共同分享經驗。教師邀請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分享,既可以是幼兒自主分享自己的活動感受和體驗,也可以以教師與幼兒談話的方式進行,如教師邀請幼兒分享今天你進入了哪個區角?玩了什么?游戲的方法是什么?游戲中遇到的困難是什么?又是如何解決的呢等等,在這一系列的問答中幫助幼兒的提煉經驗,同時也分享給其他幼兒一些基礎經驗。而在幼兒自主分享經驗時,教師和其他幼兒則可能聽到許多不一樣的感受和經驗,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來豐富經驗等等,在互動中提升幼兒的學習品質。(3)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拍攝并播放分享。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拍攝和錄像等教學中介系統來記錄區域活動的片段,當區域活動結束時播放給幼兒進行思考和領悟,并可以拋出問題如果是你應該如何解決?你還有其他更好的游戲方法么?等等。通過對所記錄的影像聲音等資料的展示和教師精煉語言的提問,促進幼兒觀察力、專注力、判斷力、邏輯思考能力等學習品質的提升。
5)引導幼兒自主設計區域活動規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通過環境后天培養,恰好幼兒時期是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區域活動追求的是自主、自由、開放,但自由不代表是放任,是在一定的區域規則基礎上有助于幼兒學習品質發展的教學策略。我們可以利用幼兒的興趣讓他在潛移默化的基礎上自覺遵守規則,例如幼兒自己制作進區卡、播放幼兒喜歡的進區音樂,當看到自己設計的進區卡時幼兒會自覺和內化進區規則,不同特色音樂的播放也會提醒幼兒進區時的狀態,引發幼兒對于遵守規則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