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功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 廣漢 618307)
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各個時期教育工作的重點。關注當代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做好健康知識宣傳與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找到健康的學習與生活模式,改變其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有利于學生未來個人發展。在大健康視域下,做好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讓更多學生關注個人健康問題,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參與。
打造具有豐富健康元素的校園人文氛圍,對健康教育的落實具有奠基作用。師生的共同參與是健康教育環境靈魂起來的重要前提。教師重視健康教育,用個人重視喚醒學生對健康的關注,形成有關于“健康”的共識,才能在之后的健康知識學習與健康活動參與中展現出個人熱情。高校要呼吁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健康教育環境的營造中出,將環境的打造視為健康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環節。力求師生理解健康教育的真諦,客觀評價個人健康狀態與健康需求,是追求健康的前提。
首先,明確健康守則。規章制度的建立,是行為落實的首要條件。在創設健康教育環境的初始環節,要針對高校師生的實際健康情況與行為情況,建立健康守則。大家具有同樣的目標,有同樣的健康追求,便要在確立了班級、年級、學校健康守則之后,嚴格遵守,相互監督。其次,提升健康活動參與度。健康活動的組織,是為服務每一位參與者。教師要起好帶頭作用,與學生一起參加健康活動。像學校的廣播操、體育課、運動會等,尋找一切機會共同參與,一起加強身體鍛煉與個人體能展示,讓追求健康成為大家共同的目標,并從打造健康身體的實踐活動中找到新的動力。
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中,課程內容的開發與整合是關鍵。利用具有指向性的課程教學內容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幫助到學生。在之前的健康教育內容中,有許多內容具有重復性,且銜接不夠緊密。高校要優化健康教育的工作中,要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的限制,將對學生最有幫助的健康知識作為課程內容,幫助學生解決現存健康問題,找到健康鍛煉與調節的方式。
首先,關注多學科健康知識的整合。體育是提升當代大學生體制水平的重要學科。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組織的多種體育項目活動,豐富個人身體機能鍛煉經驗與鍛煉經驗。在大健康視域下構建健康教育體系,要關注生物、化學、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知識對學生健康的影響。根據高校學生所在專業涉及的學科,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做好健康知識滲透。健康教育負責者,更要作為多面手,認真學習與健康相關的多學科知識,將其整合到健康教育內容之中。
其次,關注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個方面。在健康教育中,身體健康一直作為重頭戲,受到教師與學生的重視。近幾年來,與心理相關的問題不斷出現,心理教育內容已經成為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影響著其個人行為與個人價值觀念選擇。做好心理引導,是完成健康教育目標的關鍵。特別是在互聯網社會中,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豐富著學生的見識,同時注入了良莠不齊的思想,讓社會經驗不盡充足的高校學生對不良觀念有所依賴。在心理健康方面,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關注多方面心理引導。像人際交往、學習壓力處理、職業規劃、家庭矛盾梳理、網絡應用行為、消費心理指導等,都是近些年來導致心理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以人際交往為例,很多當代大學生過于依賴網絡,使其面對面溝通的能力與欲望大幅度下降,個人真實生活中的交往問題頻出。一些學生在網絡上十分健談,在生活中則默默無語,不愿意交朋友,成為大家眼中的“怪胎”。長期生活在他人異樣的眼光下,讓學生越發交不到朋友,逐漸自閉或者厭世。將人際交往心理納入健康教育內容體系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的性格特點與交往原則等。讓大學生們學會相互尊重,接受不同的個體。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麻煩,像不知道如何交朋友,不懂得怎么維系友誼等。用成體系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所在。
在大健康視域下構建健康教育體系,需要關注健康教育活動的豐富化。組織活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頭等大事。整合教學內容,開發新的教學模式,讓健康教育以多姿多彩的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主動參加,才能讓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首先,開展固化的健康教育活動。固化的健康教育活動,是學生在校學習中必然要參加的活動。在以往的高校教育中,并沒有固定下來的健康活動,大多為經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在整合了多個學科的教學資源后,學校要通過健康教育體系的建立與目標的明確,引導全體師生參與到學校制度中的健康實踐活動。比如,每天春天,開展一次全校范圍的運動會。全校學生、教師共同參與,報名不同的項目,成為賽場上的運動健兒。每年年中,開展一次健康鍛煉與生活相關的知識競賽,通過獎項的設置,給師生提供參與動力。還可以開展像體育宣傳設計大賽活動,讓學生們針對自己對體育的理解,設計體育宣傳標語、圖畫,具有平面設計特長的學生,還能從健康教育活動中收獲其它成就感。
其次,開設固化的健康教育組織。每一項實踐活動的開展,都需要一個組織,一個集中地。在高校健康教育體系構建中,重視健康教育機構的建立,有利于健康教育作用的持久化。在以往的健康教育宣傳中,利用某一個宣傳日宣傳體育知識、心理知識,所起作用時效相對較短。只有那特定的一段時間,師生會格外關注健康問題,活動之后,遺忘的速度過快。結合當代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需求,學校應當積極設立一些長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組織。像體質評估與體育鍛煉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體質測評服務,為學生打造個性化的鍛煉計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個人體育鍛煉中。還要針對心理健康,開設心理中心,安排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者心理學者坐陣,向學生敞開心理咨詢的大門。切實重視學生的心理傾向,關注與關愛每一位走進心理中心的學生,不敷衍,真幫助,不讓心理教育流于形式。用組織的建立,豐富健康活動形式,加強健康指導落實,才能讓健康教育出 效果。
綜上所述,開展豐富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推進學生個人生活行為的改變,才能實現其健康水平提高的目的。在構建高校健康教育體系時,關注環境的營造,課程內容的豐富與資源的合理融合、利用,提升各類活動的最終效果。強化學生的健康知識,豐富健康知識,落實健康行為,才能改變學生的健康意識,成為身心健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