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霞 羅孝瓊 楊 露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56000)
當前,隨著國際化的逐漸滲透,英語已經成為我們社交能力中一項重要的軟實力,英語教育作為教育學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與時俱進,通過引入教育生態化的理念,促進高職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創新改革傳統的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探索新的高職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新的教學模式。
“教育生態學”是指運用生態平衡原理,對生態環境、教師、學生等的生態因子存在生態系統的關聯性進行研究,它能夠強化教育生態的功能屬性,保證現有的教學硬件設施的充分利用[1]。意為高職院校通過營造教學環境、配置教學設施、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實施具體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學生通過課堂講解、課堂反饋、知識的掌握進行教學的評價,教師與學校通過反饋與評價可以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掌握程度,學習想法等,進而對教學資源與設施進行優化,教師對教學模式與課程進度進行調整,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高職教育水平,同時促進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隨著教育生態化的理念逐步滲透與融入到高職英語教育中,教育生態化對高職英語教育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教育生態化的循環平衡理念可以作為高職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從教育生態學的角度上看,高職英語教育可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而教育內部的各個要素可看作各類生物成分[2]。將高職英語教育看作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將學校的硬件設備、師資力量、對英語學科重視程度等作為外界對英語教育的影響因素,教師的教學模式、專業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掌握程度、對英語學科學習的積極性等作為內部影響的因素,通過對外界以及內部因素進行審查與檢視,可在一定程度上協助發現高職英語教育中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并針對相關方面提出改進的措施。
據調查得知,當前高職英語教育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從高校、教師、學生等三個層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和需要改進的方面。
1)高校英語教育缺乏技能的訓練。現如今許多高校在英語教育的教學模式上采取的多為教師言傳身教板書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由教師進行課堂重點的講解,學生聽講,注重于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實際口語技能的訓練。注重學生筆試的理論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考察,一些英語專業學生的筆試成績雖然十分優秀,但在語言表達與溝通方面較欠缺,缺乏將英語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口語表達的能力,缺乏交際能力的技能的訓練。但英語作為當下社會外交的軟實力,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一定的交際能力。
2)師資力量不夠雄厚。高職英語教育的教學在執行與落實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團隊的師資力量與專業素養是高職英語可持續發展中較為關鍵的因素。當前專業的高職英語教學人員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有些高校的英語專業教師較為缺乏,往往一個教師需要兼顧數量龐大的學生,教師的教學備課和工作壓力均是一項較大的挑戰。教師往往難以細致化地做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案,導致英語教育的課堂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下降。同時有的高校為緩解教學壓力會聘請兼職性的英語教師,這類教師大多為研究生在讀,他們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有的教師專業性知識不強,在課堂上的教學以單純性的講解為主,缺乏創意與吸引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3)學生自身重視程度不夠。有些高職的學生對英語學科興趣度較低,對英文學科重視程度不夠。高職學校的學生的專業性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一些學生在遇到不懂的知識點時會選擇敷衍式學習,沒有真正進行鉆研學習,日常生活中參加英文類的活動較少,對英文學科的學習主動性較低。同時高職院校對于英語學科的考核方式欠缺理論與技能相平衡的模式,以理論知識的考核為準,一些學生靠對英語學科的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實際的口語技能運用不夠重視。
為更好地促進高職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革與創新,以便培養出更多社會需求的英語專業人才。
1)融入新媒體元素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當下科技的快速發展給教學領域帶來一定的便利,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積極融入新媒體元素。可通過創建新媒體平臺,教師通過多媒體平臺為載體開展英語教學,可采用多樣化豐富多彩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利用英語短視頻講解語法難點、利用英文電影模仿鍛煉學生的實踐口語技能等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需要在課堂上多注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可由學生進行自由地組隊,以團隊或小組的形式進行英語口語對講、口語答辯、英文寫作比賽等,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具備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與英文寫作能力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
2)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高校可通過一定的活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例如可以通過開展英文片段閱讀、舉辦英文寫稿比賽、英文辯論會、英文學習交流會等的方式加大學生的英語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參加活動或比賽的無形中進行英文的實踐鍛煉。同時可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觀看英文電影,多增加學生與英語的接觸機會。同時高校的考核應將英語的實踐技能模塊提升為重點考核模塊,以引起學生對英語實踐技能的重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性。
3)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實現高職英語的可持續發展因素中,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是不可或缺的模塊,因此高校需要加強高職英語教學團隊師資力量的建設。一方面,高校需要聘請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與經驗的專業性英語教師,同時需要設置教師定期的教學公開課以作為教學水平的定期審查,逐步提高教師自我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師與其他高職英語教師進行學習交流,分享相互的教學經驗,學習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4)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發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高職英語教育應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通過創建一定的英文學習平臺,提前將需要講解的課程進行上傳,學生可以提前進行預習,同時可在平臺上定期發布課余拓展的英語知識,擴充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同時在課堂上需要創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主表達的機會,重視學與教的相互結合。
本文通過講解教學生態學對高職英語教育創新的重要性啟示,對當前高職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分析,提出高職英語教育融入教育生態化元素進行創新改革的策略,對高校教育生態學與英語教育可持續發展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