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
因水而生的濟南,是一座處處是景、步步詩意的城市。
你看,如珍珠般散落的名泉,姿態萬千,與一城百姓共生共存;眾泉匯聚的大明湖宛如城市的眼睛,勾勒出“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旖旎風光;黃河、護城河、小清河等縱橫交錯,或是曲折雄渾,或是蜿蜒秀美……
在這個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意境中,同樣美不勝收的還有水草豐茂、白鷺紛飛、野鴨成群的濕地風光。近年來,為了留住濕地,盡顯泉城生態之美,濟南在濕地保護之路上頻頻發力,不僅完善了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濕地保護制度,還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強化濕地保護科普宣教工作等,用一個個堅定有力的舉措,讓濕地公園成為了自然生物特別是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也成為了市民游客休閑旅游和放飛心靈的好去處。
制度建設讓濕地保護有法可依
回顧這幾年,濟南在濕地保護制度建設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
2015年12月14日,濟南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并于2016年2月2日正式施行。作為山東省第一部有關濕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濟南市濕地保護條例》的施行,標志著濟南市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2018年,《濟南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正式印發,濕地保護成效相關指標納入其中。同年,為加強全市濕地保護修復,健全濕地保護修復機制,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濟南市又出臺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9年,隨著萊蕪撤市劃區整體并入濟南,原《濟南市濕地保護與利用規劃》增加了萊蕪濕地保護規劃研究,并整合原濟南市和新增區域技術成果。目前,該規劃已完成意見征求,正組織專家評審。同時,濟南市還啟動了市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認定標準制定工作,制發了《關于加強全市濕地保護管理建立長效管控機制的通知》。
修復工程讓生態之美一覽無遺
眼下,雖不是觀鳥的好時節,但泉城各大濕地里仍不乏駐足觀賞的游人。只見湖面澄澈,水草枯黃,倒影如畫,引得人們紛紛拿出手機定格這幅迷人的冬日圖景。
這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畫面正是濟南市加強濕地公園建設、提高保護修復力度最好的展現。近年來,濟南市扎實開展濕地保護與恢復工作,充分利用各級濕地專項資金,大力實施生態補水、疏浚清淤、退塘還濕等濕地生態修復工程。
在濕地公園品質提升方面,濟西國家濕地公園管理機構有序開展濟西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通過水草種植、荷花補植等措施,恢復濕地水體質量,累計栽植(補植)荷花16萬株;開展全域水生態治理,注重生態補水,遏制藻類大面積發生;加強園區綠化養護,完成1000余米航道兩側護坡生態修復;進一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完成濕地公園內13公里一級園路、濕地公園外3公里道路改造和綠化提升,鋪設陶瓷顆粒路面,安裝路沿石。
漫步平陰玫瑰湖濕地公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這里得到淋漓展現——園內現有綠植進行了整改、補植、修剪及養護,木棧道、虹橋、水電、路面等設施設備進行了維修維護,玫瑰湖濕地周邊設永久性安全警示牌,實施生態補水共計200多萬立方米……
2019年底,鋼城大汶河濕地公園經過4年的試點建設,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批復為國家濕地公園。“國字號”榮譽來之不易,2020年,濟南市開展了大汶河濕地公園城區段濕地植被恢復,打造野生動物棲息地,提升生物多樣性,并加強上游河道疏浚清淤,清除水體內源污染物,進一步提升水質。
同時,濟南還鞏固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成果。自2017年以來,白云湖國家濕地公園完成退漁還湖面積1.6萬畝,拆除魚塘管理房1495處、30余萬平方米,清理違章建筑105處、2萬平方米,自然濕地面積擴大一倍以上;2019年持續清淤治理工程,完成退化濕地生態修復面積1100公頃,濕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一片濕地就是一個“污水處理廠”,一片濕地就是一處生態廊道。維持濕地生態用水也是濟南市濕地保護修復工程的重中之重。為此,濟南在白云湖濕地、玫瑰湖濕地等重要濕地實施生態補水工程,統籌協調區域或流域內的水資源平衡,并充分利用雨洪水和再生水,完成濕地生態補水約900萬立方米,維護了濕地水資源動態平衡。
監管宣教讓濕地保護蔚然成風
廣袤的濕地是大自然給濟南的豐厚贈予。為了讓濕地保護在泉城大地蔚然成風,濟南在完善監管機制、科研監測、科普宣教等工作的路上一直全力以赴、不遺余力。
在完善濕地公園保護監管機制方面,濟南市不僅嚴格濕地用途管控,建立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制,還強化濕地公園監管,加強濕地公園規范化建設,切實保障濕地公園有效管理。
在強化科研監測方面,按照濕地公園總體規劃要求,建設科研監測站點,不定期開展濕地公園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全面查清濟南市濕地公園現狀及其環境信息,以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數據成果為基礎,銜接第三次國土調查等技術要求,通過遙感影像解譯獲取各個濕地公園內的土地利用現狀圖斑,獲取濕地公園土地利用現狀。
近年來,濟南圍繞“世界濕地日”等重要工作節點,精心策劃組織,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宣傳媒體和網絡、微信等新的傳播媒介,加大濕地保護工作宣傳科普力度。
此外,濟南還依托濟西濕地、玫瑰湖濕地等濕地公園,建立了濕地保護科普宣教基地,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中小學生濕地保護研學、課外實踐活動,不斷增強人們保護濕地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在泉城大地營造保護濕地的良好氛圍。
Born of water, Jinan is brimming with mesmerizing landscape and poetic charm.
The famous springs, shinning as scattered pearls, have developed distinctive characters and formed an integral part of daily life for the residents. Daming Lake, formed by the confluence of many springs, captures the splendor of the picturesque city landscape. The Yellow River, City Moat, Xiaoqing River crisscross in the city, surging forward with great momentum, exhibiting an atmosphere of elegance.
The scenery of wetlands is enchanting. The ground is carpeted with lush grass, the egrets are hovering over the waves, and wild ducks huddle together. Jinan has made arduous efforts on wetland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magnify the original charm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has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system for wetland protection,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wetl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implemented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and strengthen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for wetland protection. With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put in place, wetland parks have become a valuable habitat for rare animals and plants, and also a place for citizens and tourists to relax and enjoy lei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