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軍
將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新一體化等多篇文章一起做。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河南省新鄉市市長王登喜表示,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尤其是我國農村發展不平衡,差異性很大,更需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闖出路子。

河南省新鄉市市長 王登喜
王登喜表示,新鄉將鄉村振興作為一項管全面、管當前、管長遠的系統工程和一項全局性、歷史性的任務,將因地制宜探索融合發展,著力重塑城鄉關系和工農關系,統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王登喜說,城鎮化的目的不在于所有農民都生活在城市,而在于農民的生活品質城市化。新鄉堅持系統思維,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積極推進城鄉要素流動自由化、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農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將城鄉結構轉型與產業結構轉型結合起來,將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鄭新一體化等多篇文章一起做。”
“過去,城鄉基礎設施最大差距是供水、供電、交通、通訊,當前最大的差距是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廁所和冬季取暖。”王登喜表示,新鄉將研究制定補齊當前突出短板的政策措施,做好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清潔取暖等工作,每個縣都要建立全域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和處理設施,建立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和收集系統,建立氣電替代、地熱等多樣化清潔供暖體系。
“通過一系列措施,拆除橫亙于城鄉之間的壁壘,打通城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通道,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王登喜說。
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很關鍵。王登喜表示,新鄉將把農業融合到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去發展,推進農業與工業、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打造以農業為起點的全產業鏈,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加快形成“農工貿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目前,新鄉有魯花、五得利、克明面業、米多奇、大北農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家,茅臺、中糧、正大、首農、百威等國內外知名農業龍頭企業都在新鄉建有生產或原料基地。新鄉將通過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載體平臺,將農業與商業、文化旅游業、信息技術相融合,發展“農業+工貿”“農業+文旅”“鄉村+康養”等新型業態,依托古鎮、古村落等鄉土資源,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民俗文化村。
“讓生態塑造空間、空間創造價值、價值改變生活。”王登喜表示,新鄉將生態優先放在融合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統籌規劃“32231”林業生態工程(即黃河、衛河、南太行三個生態景觀帶;生態城、森林城;黃河濕地鳥類、太行山獼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封丘、獲嘉、鳳泉三個花卉苗木基地;國家儲備林基地項目)和“五湖四河兩渠”水生態體系,努力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此外,新鄉將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生態科普、生態游學等新業態。
在王登喜看來,當前農業競爭更多表現為以產業鏈為中心的整體競爭,需要推進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供應鏈、資金鏈、政策鏈“六鏈融合”,圍繞產業鏈培育創新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打通資金鏈、完善政策鏈,推進農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建立健全全國農業生物育種、智能管理、精深加工等農業創新體系,建立包括電商、冷鏈、互聯網營銷在內的供應鏈體系,建立包括財政補貼、政策性貸款、農業擔保、保險等在內的金融體系,建立包括耕作、播種、植保、灌溉、收割、加工在內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農業現代化支撐體系。
王登喜說,新鄉要加快國家農業現代示范區(新鄉縣)、國家優質小麥現代農業產業園(延津縣)、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新鄉縣、平原示范區)建設,積極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努力打造優質小麥種子基地和中國種業基地,為我國打好種業翻身仗作出貢獻。
不僅如此,王登喜認為,鄉村振興只有在尊重鄉村特點基礎上,在產業發展布局、村鎮規劃建設、生態環境優化、文化資源開發、社會結構重塑中彰顯反映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取向,如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特色文化村建設,要實現經濟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互相融合、相得益彰,才能激活鄉村內生活力,使鄉村價值在融合中協同提升。
他介紹,2020年,新鄉市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村364個,評選“美麗庭院”示范戶1.7萬戶,常態化保潔基本實現鄉村全域覆蓋,努力把鄉村建設成為繽紛田園、美麗公園、創富樂園、幸福家園。
王登喜建議,國家在體制完善、機制創新、規劃編制、標準制定、政策落實等方面,建立鄉村振興的保障機制。
首先,建立推進鄉村振興的管理體制,完善鄉村振興包括組織結構、權責體系、運轉機制、規章制度的體制架構。
其次,建立完善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監督檢查、獎懲激勵的工作機制;以縣域為單位,編制全域鄉村振興規劃,圍繞產業發展、村鎮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傳承創新、組織保障、人才支撐等方面,制定科學、系統、務實的規劃。
此外,借鑒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現代化等標準體系,在國家層面制定鄉村振興的標準體系,使鄉村振興能夠精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