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與養老事業發展同步,加快發展“銀發產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根據民政部公布的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末期,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3億。

浙江工業大學教授 盛頌恩
老齡化給醫療、養老等方面帶來很多挑戰,如何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將成為巨大考驗。
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2020年國家衛健委等三部委發布《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壓力之下,也有機遇,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浙江工業大學教授盛頌恩認為,快速增長的老齡人口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同時也產生了新的內需,給未經開發的“銀發市場”帶來戰略發展機遇。
“‘銀發經濟與老年民生關系密切。”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盛頌恩指出,“與養老事業發展同步,加快發展‘銀發產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途徑。”
“銀發經濟”包括眾多產業,盛頌恩在調研中發現,至少有十大銀發產業發展空間很大。“‘銀發產業不僅能為老年人帶來福利,還具有產業鏈長、涉及領域廣等特點,對上下游產業具有帶動效應,是內需增長的重要潛在空間。”
隨著空巢、高齡、失能老年人的急劇增加,對高質量照護服務需求甚為迫切,新型養老服務產業興起。老年人多數患有各種慢性病,加之臨終關懷服務需求,老年醫院建設和各種老年醫療服務專業化、社會化、產業化,不僅必要且發展空間很大。
老年教育需求多樣、持續期長,深刻影響老年生活品質,但我國老年教育基礎薄弱、資源稀缺、供不應求。
另外,面向老年醫、養、護服務的專業人才培訓市場也亟待開發。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和國民收入快速增長,將給銀發旅游帶來廣闊市場空間。
老齡化和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問題,是當今中國社會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比如,在疫情期間,有的老年人就因為不會掃健康寶,造成出行困難。不少專家提出,“智能化時代,一個都不能少”,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的問題需要積極解決。
老年網上服務產業需要積極發展的,不僅是針對老年用戶需求偏好、網絡操作特點量身定制的網絡購物平臺,還包括集日常照料、家政服務、文化旅游等服務訂購于一身的一體化電商平臺。除了老年手機,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趣味及智能服務需要的電子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我國老年服裝占比小、選擇少、渠道散,跟不上越來越旺盛的服裝多樣化需求,老年服飾產業也十分可觀。
此外,老年玩具市場幾乎空白,開拓老年玩具市場,既能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市場潛力。
因生理特點和保健需要,老年飲食有許多特殊需求,學習日本經驗,開拓我國老年食品市場潛力巨大。
老年美容、護身、健身有多樣而廣泛的需求,消費特征也逐漸年輕化、時尚化。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已列入今年政協重點協商計劃,“銀發經濟”的發展亟待提上議事日程。
盛頌恩認為,開發“銀發經濟”不僅是增進老年人福祉、建設老齡化背景下美好社會的需要,也是推進國內經濟增長和供給側改革的新動力。
他建議,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和專業智庫,對“銀發經濟”進行專項研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在對老齡化現狀、“銀發經濟”相關產業進行科學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發展戰略規劃。
在充分借鑒國際經驗基礎上,根據國內實際,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銀發經濟”與相關產業促進政策體系,從財政資金投入、土地供給、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搭建、人才培養、學校醫院等現有公共資源對接以及稅收優惠、地方政府工作評價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支持和激勵政策,引導、鼓勵民資進入銀發產業,形成良好的孵化、培育、發展和競爭環境。
在具體推進中,可以讓示范區先行。盛頌恩提出,鼓勵長三角地區等經濟發展條件好、老齡化趨勢顯著的地區將發展“銀發產業”、推進“銀發經濟”納入社會發展規劃,養老事業與“銀發產業”兩業同步發展,打造特色創新發展示范區,探索發展新模式、新路徑,樹立美好社會新樣板。
此外,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方針,整合產業投資基金、產品設計力量、社會資本、互聯網大廠推廣渠道,建設一批銀發產品研發設計公共平臺,加速推進銀發產品研發、應用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