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中西醫結合”被明確為當年重點工作,強調了中醫藥對于民生的重要地位。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發展振興重大工程”。
從“促進”到“堅持”,表明了國家對堅持中西醫并重發展的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也明確了“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進一步提高了中醫藥在醫療體系中的價值和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那么,如何落實中西醫并重?中西醫結合的壁壘在哪兒?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在何方?來自臨床一線、學術界和中藥企業界的多位專家表達了各自看法。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6.5萬余個,年診療量達11.6億人次,其中,中醫類醫院6.8億人次,占比58.0%。
近幾年中醫藥快速發展的成功令人欣喜,但中醫藥發展依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補短板、強弱項、激活力”。
“首先應當考慮如何讓中醫繼續惠及人民,讓更多基層百姓受益。同時也應當看到在世界范圍內,它能為人們應對病痛帶去更多的助力。”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診療部主任楊宇飛說。
“我們選擇一個腫瘤發病率比較高的村子作為試點,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依靠村里骨干力量進行腫瘤三級預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這個村子5年來沒有新的結直腸癌病例出現。”楊宇飛說,他們從結直腸癌的預防入手,全民培訓并篩查,對人群進行分類,采取“三級防治”措施。一級預防主要針對正常人群,用中醫理論和方法從運動、飲食和心情為他們調節;二級預防針對高危人群,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癌前病變展開治療;三級診療針對確診患者,通過培訓當地鄉村醫生、區中醫院醫生,使患者能夠在基層得到中西醫結合治療。
“堅持中西醫并重是我國衛生工作一直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但基層仍然是中醫藥服務相對薄弱的環節。必須讓這一方針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楊宇飛強調。
楊宇飛建議,應推動基層醫療機構向中醫從業者和全科醫生放開,把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健康產業體系分開,讓基層醫療機構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中西醫并重,需要改變“中醫西管”的局面。《中醫藥法》規定:“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中醫藥從思維、理論、方法到臨床實踐等,均與西醫有著根本性的差別。”河南省開封市中醫院院長龐國明說,“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承傳傳統精華,守正創新,首先必須解決承傳傳統精華的問題,依法建立獨立的中醫藥臨床療效和科研指標評價體系,是檢驗中醫藥生命力的唯一標準、是解決去偽存真承傳傳統精華的依據。”他建議,通過修訂《中醫藥法》持續推動科學對中醫藥學的認識取得實質進展。
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同華表示:“我們中藥材資源評估工作基礎薄弱,缺少國家層面的權威性研究評估平臺和成果的現象。”
方同華認為,我國在中藥評價體系、質量控制和基礎研究等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主要是中醫藥臨床評價體系不健全。對此,方同華建議,應構建中醫藥臨床評價體系,為中醫藥創新提供政策性、法規性、制度性支持和保障。還應結合中藥創新研究需求,在國家層面制定中藥的“對照藥品”目錄,促進中藥研發能夠真正落地實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診療方式體現了較大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CFP
湖南時代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湖南省抗感染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唐純玉介紹,中醫藥在治療疾病方面具有多個作用靶點,其整體治療副作用小,能有效控制并發癥。但目前,各級部門及醫療機構在鼓勵支持使用中藥方面還存在偏見,認為中藥只能作為保健或治療慢病,存在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力度不夠等現象。
“中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最終就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唐純玉說,下階段建議加強科技創新研究,不斷完善具有中醫藥特點的相關注冊法規和技術指南,更希望相關部委出臺更多的鼓勵支持政策,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品種上市和已上市品種的技術改良,國家及地方科研機構、企業、高校等要加大對中醫藥的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力度,充分挖掘中醫藥潛能,不斷推出新劑型、新產品。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現發展,為中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釋放出了巨大想象空間。未來中醫藥一定是按照中醫的模式去發展,不能完全照搬西醫的模式,我們不排除現代儀器設備,因為設備不分中和西,但一定強化中醫思維,這非常關鍵。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重是這次抗疫總結出來的中西醫并重的實踐模式。它不僅是抗疫有力的武器,也是今后治療重大疾病、疑難疾病、老年病的法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正在讓古老的中醫藥煥發勃勃生機。中醫既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立足根基,挖掘精華,保持特色,中醫藥才能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