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甜甜 王玉言
摘 要:習近平同志在2017年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自此之后,“三農”問題便成了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在一些政策影響之下,如何促進鄉村振興穩步發展,已經成為促進農村地區長遠發展的重要議題。其中,土地作為農村的基礎,也是一項最為重要的生產單位。從其影響來看,如果科學、合理、有效利用各種土地資源,就能對當地生態、經濟、文化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這也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體現。由此可見: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土地政策優化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希望本文能夠對相關工作人員產生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鄉村振興;土地政策;優化調整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土地的發展現狀
在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仍然以工業化進程發展速度較快,取得的成就較為明顯。從其影響來看,在這樣背景的深刻影響之下,使得社會之間的矛盾、貧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具體來看,這種問題在城鄉之間表現得最為明顯,甚至在相關的調查數據中其已經出現了2.7∶1的差距。對于農民來講,這樣的貧富差距嚴重打擊了其信心。在我國農村地區,還普遍存在著可利用人力資源缺乏的問題。雖然在國家層面、政府層面已經提出了相關惠農政策,希望能夠借助到政策支持提升農民收入,達到減輕農民負擔的目的。但是長期以來,舊的思想意識根深蒂固,他們普遍認為農業生產活動所取得的經濟效益較低,農民所需要付出的勞動極多。對于當代青年來講,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對于我國農業生產活動穩步性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就目前形勢來看,在部分農村土地荒廢、水土流失現象時有發生。正確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政府部門為有效緩解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進一步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和農民收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推動農村土地流轉面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在我國傳統農業土地流轉中,其方式較為單一,并且經濟效益較差。在促進農業生產調整改革工作中,政府部門便提出了多種土地流轉方式共存的理念。比如土地承包、土地入股等方式。從其實施結果來看,雖然這能夠幫助農戶在較短時間之內進一步提升土地流轉速度,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在承包土地期間,如果出現了不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問題,就會導致土壤內部大量養分流失。對于后期種植者來講,便會導致其經濟效益的下降。因此,從這些方面來看,其明顯是弊大于利。
(二)不斷改進農業勞動人員的思想方式
加大對大學生村官的培養力度,鼓勵更多知識分子參與到農業活動中來。這些具備一定文化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生,其眼光更為長遠,能夠根據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出合理發展規劃,從而改變我國農業發展較為落后的現狀。但是這些村官在開展相關工作時,需要借助大量專業性知識和一些農業生產經驗,便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難度。另外,這種方式并不適合每個區地,其制定的相關發展戰略規劃多會存在著一定局限性。
(三)種植經濟型樹木
部分地區政府在正視到當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之后,結合當地發展戰略規劃,提出通過種植經濟型樹木的方式,達到促進農民收入的目的。這對于當地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綠化面積的增加都會產生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達到優化土地政策的目的。對于政府部門來講,還可出臺減免農業稅、普及農業種植技巧等方式,以便更好促進農業發展。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些戰略和規劃并沒有對土地政策優化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在今后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針對現階段工作中所面臨的各種突出性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嚴格落實。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土地政策優化時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資源的優化方案設計不合理的問題
1.未考慮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在制定任何一項發展戰略規劃時,都需要從當地實際發展狀況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但是就我國一些土地政策來看,并沒有考慮到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因此,這些政策往往無法貫徹落實在具體工作中。相應的,其積極作用也便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2.工作人員思想較為陳舊。在經濟快速發展變化中,國家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改變。土地政策優化人員,便應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和當地實際發展狀況做出合理規劃。既要符合當代發展要求,又能為未來發展起到一定前瞻性作用。但因部分工作人員并未考慮到該方面因素的影響,所制定的相關發展規劃都缺乏合理性和針對性。因此這些政策并不符合當地發展要求,從而導致無法得到有效落實。
(二)民眾的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問題
在開展土地政策優化工作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民眾思想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就目前工作形勢來看,部分民眾思想較為落后,所持用的觀念較為陳舊。在相關工作人員推廣農業技術和經驗時,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排斥心理。在開展一些土地資源優化調整工作中,不能積極配合相關工作。對此,若想有效避免該問題的發生,可以借助新媒體,讓更多民眾對現代化農業的作用和產生的深遠影響形成一種較為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民眾的認識水平,讓其對相關農業政策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方便土地優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土地政策優化的具體舉措
(一)推動農村土地資源的配置面向合理優化方向發展
針對當前工作中所面臨的土地資源利用率不高、土地資源浪費、產權不明的問題,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優化和調整,進一步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相應的,這也是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方針戰略。在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之下,還需要對現行各種土地政策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推動節約農地、集約用地戰略有效落實。如果發現了任何不合理用地的問題,可以進行舉報。利用相互監督的方式,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性發展。
(二)在開展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到當地實際狀況以及其未來相關發展戰略規劃方面的影響
加強對農村土地利用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保障農村土地資源的積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如果在此過程中發現了一些閑置性土地,那么可以借助鼓勵政策、發揮政策的積極作用,讓農戶進行新型農業經營模式的開發。在保障糧食產量得到保障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升農業收入。比如,可以通過開發特色農業的方式。不同地區,其氣候特點、地質條件、土壤條件還存在著較大差異。當地政府可以對其進行合理化規劃,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強對土地政策優化調整的影響
(一)促進鄉村產業興旺
在開展土地政策優化調整工作中,涉及對土地用地方面的內容。對于土地規劃工作者來講,需要在充分了解當地土地資源、發展戰略規劃以及政府部門的各項要求之后,開展建設用地規劃與調整工作。在此過程中,應確保每一條規劃都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能夠滿足當地發展要求。借助多種土地資源的優勢,對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也能產生積極作用,從而達到產業興旺的目的。
(二)實現鄉村生態宜居
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時,應充分認識到生態宜居作為其發展的重要目標所產生的深遠影響。若想達到上述目標,便要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整合力度。在具體工作時,應著重加強對生態環境優化的調整,以及對不合理發展規劃的調整,從其影響來看,能夠為農民創造綠色、和諧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
五、結 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時,要加大對土地政策優化調整的力度。針對現階段在政策優化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其進行及時調整。借助豐富土地資源的積極作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細洋.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土地政策優化研究[J].農家參謀,2020(01):22.
[2]杜偉,黃敏.關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3]周其森.夯實鄉村振興的制度基礎[J].中國合作經濟, 2020(1):16-17.
[4]陳坤秋,龍花樓,馬歷,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鄉村振興[J].地理科學進展,2019,38(9).
(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