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斌 何偉軍 劉磊 閆英才 徐茜
摘 要:結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和優勢,以湖南工學院為例,分析了湖南省委、省政府對省派幫扶工作隊的駐村扶貧要求,從4個方面介紹了湖南工學院履行脫貧攻堅職責的思考與實踐: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突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扶貧特長,堅持扶貧先扶智;結合地方本科院校人員優勢,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發揮地方本科院校智庫優勢,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地方本科院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統籌整合資源,盡銳出戰,在后扶貧時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脫貧攻堅;黨建;教育扶貧;以購代捐;科技助力
所謂地方本科院校是指由省級財政部門撥付經費,以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本科院校,故也稱省屬本科院校。2015年,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的研究決定,所有省屬本科院校均要選派一支由3人組成的幫扶工作隊由省駐村辦統一管理,進行駐村幫扶。湖南工學院作為省屬本科院校,被省駐村辦安排到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七江鎮石田村進行駐村幫扶。省駐村辦對駐村幫扶工作隊提出了10條工作要求:當好方針政策“宣傳員”,當好貧困人口精準識別退出“輔導員”,當好精準扶貧“施工員”,當好扶貧政策“接生員”,當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引航員”,當好扶貧資金項目“監管員”,當好內生動力“催生員”,當好文明新風“引導員”,當好普通話“推廣員”,當好基層黨建“指導員”。如何發揮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長,結合所駐貧困村的實際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脫貧攻堅任務,就成了擺在地方本科院校駐村幫扶工作隊面前的現實問題。
一、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對精準扶貧工作把脈時,提出了“六個精準”的具體要求,其中“因村派人要精準”就是指幫扶單位派出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要精準,要能夠做到“四個切實”: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準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脫貧攻堅黨建是引領,湖南工學院積極響應上級黨委的號召,派出了由某二級學院黨委副書記任隊長(兼村第一書記)、校宣傳部某科長和二級學院兼職黨建工作的某輔導員為隊員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工作隊黨建經驗豐富,駐村以后就強化村支部“五化”建設,堅持“三會一課”,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符合隆回縣實際的“講政治,守規矩,愛隆回”特色教育活動,提升全村27名黨員同志的黨性,切實做好了黨員同志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全村黨員的積極帶動下,村里有序開展了精準識別、結對幫扶、基礎設施建設、艾草種植和酥脆棗種植等特色產業發展、編撰村志、制定村規民約等一系列工作。
脫貧攻堅,人是關鍵。要樹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黨建工作關鍵要發掘、培養人才,為貧困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湖南工學院駐村幫扶工作隊發現石田村在村黨員干部老齡化嚴重,非常不利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隊一方面積極與在外發展的年輕黨員聯系,勸說他們回村創業發展;另一方面積極發掘在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對政治合格、思想上進的年輕人進行培養和發展。2018年,石田村黨員順利轉正1人、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人,2019年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人。工作隊在日常工作中讓他們積極參與,注重對他們的鍛煉培養,確保在2021年石田村“兩委”換屆時,能夠優化石田村黨員干部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
二、突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扶貧特長,堅持扶貧先扶智
湖南工學院駐村幫扶工作隊入戶走訪調查時發現,石田村很多貧困戶都是由于沒有遵守計劃生育政策,多生亂生,導致家庭勞動力比例過低。工作隊和村“兩委”深入分析,認為要想阻斷隔代貧困,教育是關鍵。工作隊利用自己辦教育懂教育的優勢,首先對石田村的石寨小學進行升級改造,投入10余萬元翻修了屋頂和大門,為每個教室配備了信息化教學設備并添置了風扇和燈具,新置了課桌椅,粉刷了墻面。全村40余名貧困兒童因此受益,全體師生歡欣鼓舞,學生紛紛立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工作隊和學校團委認真策劃了暑期“三下鄉”活動。2018年暑期先后組織了4批50余名師生的“三下鄉”隊伍來村開展支教、美化環境、宣傳脫貧攻堅、指導貧困戶開展電商服務、幫助并培訓貧困戶整理家務等活動。
為了進一步將湖南工學院的辦學優勢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堅持扶貧先扶智,切實為石田村未來“美麗鄉村”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工作隊積極與湖南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聯系溝通,開展繼續教育助力脫貧攻堅活動。成立了石田村“農講所”,開展了村務管理知識培訓、太空雞養殖培訓、艾草種植培訓、辣椒種植培訓、酥脆棗種植培訓、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工作隊還在村里設立教學點,采取上門提供教學服務的方式,確保村民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技能和知識的學習中,確保能夠如期畢業、順利脫貧。
三、結合地方本科院校人員優勢,積極開展消費扶貧
扶貧不扶懶,不能簡單地給錢給物,要堅決打消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思想;扶貧要扶志,要鼓勵貧困戶發展適合自身的種養產業,要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工作隊鼓勵結對幫扶人通過以市場價購買貧困戶家里的土雞、土鴨、土豬和玉米、辣椒、蘿卜、紅薯、冬筍等農產品的形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從而提高貧困戶的種養積極性。工作隊在學校范圍內大打石田村土壤富硒的招牌,利用回家休假的機會,為學校對石田村富硒農產品感興趣的教師實行代購活動。2018年,湖南工學院利用教職員工人數較多的優勢,從石田村共采購了60余萬元農土特產品,實現了“五個一批”中“發展產業脫貧一批”的目標。2019年年初,工作隊還籌資28萬元在湖南新豐果業有限公司為石田村全體村民購買了14000株酥脆棗樹苗并與之簽訂了技術服務和保護價回收協議。工作隊指導村委會成立了酥脆棗種植合作社,學校工會與之簽訂酥脆棗購買意向書。
四、發揮地方本科院校智庫優勢,科技助力脫貧攻堅
高校是一個人才聚集的地方,具有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等職能。湖南工學院作為工科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校,看似在貧困農村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不了什么作用,但是,湖南工學院可以利用馬克思主義學院智庫作用,發揮黨建和社會科學研究優勢,指導石田村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2018年,湖南工學院立項申報成功了1項關于發展艾草種植和蔬菜種植的國家級科普惠農課題,申報成功了1項專題研究“后扶貧時代,地方高校幫扶未來式”的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研究課題,深入研究脫貧攻堅工作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有效銜接問題。湖南工學院還整合兄弟院校的特色優勢為石田村脫貧攻堅服務,2018年工作隊邀請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庹勤慧一行來村指導調研艾草種植。邀請民進黨湖南中醫藥大學總支30余位專家教授來村開展“同心工程”活動,為全體村民免費送醫送藥并做了健康知識講座。湖南工學院通過充分運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指導石田村的脫貧攻堅,真正實現了地方本科院校產學研政用相結合,真正實現了地方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
五、結 語
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我們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第一步。地方本科院校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統籌整合資源,盡銳出戰,在后扶貧時代,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
參考文獻:
[1]王旭東.論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拓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8.
[2]梁廣東,趙爽.精準扶貧視域下高校參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有效路徑[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9.
[3]高鴻.甘孜藏區教育扶貧的困境與路徑創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10.
[4]張千友,蔡光澤,陳瑤.社會資本視角下“以購代捐”精準扶貧模式研究——基于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實證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
[5]鄧冬猛.興國縣:創新發展蔬菜產業 科技助力脫貧攻堅[J].中國農村科技,2019.1.
基金支持:湖南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后扶貧時代,地方高校幫扶“未來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工學院為例(湘教通[2019]90號:18A425);國家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隆回縣七江鎮石田村科技助力示范項目(湘科協通〔2018〕58號:2018hn01020517);國家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隆回縣七江鎮石田村科技助力示范項目(湘科協通〔2019〕43號:2019kjzl010504)
(作者簡介:俞斌,在讀博士,副教授,現任湖南工學院駐隆回縣七江鎮石田村幫扶工作隊隊長,研究方向:信息安全、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