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莉瑩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傳統的理念已不再符合目前用戶的需求。探究“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以期為“互聯網+”圖書館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機遇;挑戰;應對策略
引言
“互聯網+”實際上是指互聯網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即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結合,運用兩者各自的優勢,促進行業的發展。當今社會正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階段,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需求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用戶的信息需求。因此,圖書館也需要根據師生目前的信息需求完善本館的各項服務工作,進一步整合圖書館資源,優化傳統結構,從而實現圖書館的創新與發展。
一、“互聯網+”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1.“互聯網+”提出的背景。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時代便不可阻擋地來臨了,它順應了人類新的需求,改變了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互聯網+”不單是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它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個以信息技術支撐系統,使得系統中的元素相互影響,共同工作。
2.“互聯網+”提出的意義。“互聯網+”的提出,打破了人們對傳統產業運營模式的觀念,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對圖書館的技術理念、資源建設以及用戶服務方面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下也應轉變以往的思維方式,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開辟新的路徑。“互聯網+”的概念和模式將從理論和應用上解決圖書館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希望通過與“互聯網+”的融合,改善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推進圖書館發展的新形態。
二、“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面臨的機遇
圖書館作為獲取知識的中樞,一定要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在信息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務必改革創新圖書館的管理理念,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之所需。
1.“互聯網+”時代下用戶需求的轉變。“互聯網+”時代下,用戶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他們從以往被動地接收信息轉變為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且對新信息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由于海量的信息資源具有復雜性和無序性,導致用戶在收集信息時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以及對本領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隨著用戶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圖書館所提供的傳統服務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信息社會下的用戶需求。因此,圖書館應積極轉變當前服務模式,從而更好地適應用戶能力的提升。
2.圖書館對網絡平臺需求的提高。“互聯網+”時代下,由于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也發生了轉變,從以往只能單一地從圖書館實體獲取信息轉變為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具有高效性、自主推送性、針對性的網絡信息平臺的誕生,能夠使用戶更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信息,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用戶對信息平臺的使用,也激發了圖書館研發專屬本館新平臺的積極性。“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圖書館建立網絡平臺提供了理念和技術上的支持,同時為圖書館提供了特殊的個性化服務模式。“互聯網+”理念已不斷滲入圖書館中,二者的不斷融合已經成為圖書館發展的主流趨勢。
3.圖書館服務內容的重建。在“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服務內容也發生了轉變,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沒有時空限制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其服務內容主要有:一是智能推送信息。圖書館的服務系統會智能推送用戶高頻檢索的相關信息。二是信息在線交流。圖書館通過利用社交軟件實現與用戶進行一對一的在線互動,根據用戶提出具體的信息需求回答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三是自主獲取信息。“互聯網+”時代下,用戶對信息的獲取從以往的被動形式逐漸轉變為主動,因此圖書館應針對這種轉型創新服務模式。
4.用戶對文獻需求呈現出新特點。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也呈現出了新的特點,數字資源的科學應用,為用戶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讀者在獲取信息時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在“互聯網+”環境下,用戶的信息需求特點主要表現為:要求文獻資源內容多樣化、形式多樣化;文獻資源建設應關注用戶的體驗感。首先,“互聯網+”環境下,用戶不僅僅滿足于本館文獻資源,而是尋求更廣泛的資源獲取平臺。圖書館之間通過網絡技術,采用跨庫檢索等手段實現各館之間的資源互通,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對文獻的需求。除此之外,用戶對文獻資源的載體也產生了新的需求。“互聯網+”時代下,用戶的需求不僅是紙質的書籍和期刊,而是載有不同類型的中外文數據庫。這些電子資源不僅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更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同時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三、“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面臨的挑戰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改變,圖書館作為用戶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其地位也在下降,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本文歸納“互聯網+”環境,圖書館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方面存在的挑戰。“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面臨的第一大挑戰是圖書館服務理念未及時轉變。眾所周知,“書是為了用的”是《圖書館學五定律》中的第一定律,用戶使用圖書館便是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在圖書館事業中,應始終貫穿著“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但就目前圖書館管理狀況來看,部分館長期以來都將“以館藏為核心”作為本館的理念,將文獻作為圖書館工作的重點,無論從館藏資源建設、編目和流通都是圍繞著文獻資源來開展。大多數圖書館主要以開放自習室為主、文獻資源外借為輔,且館內各部門服務時間與方式都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長此以往,圖書館、人、圖書三者之間便產生了距離,“以用戶為核心”的理念得不到落實。
2.供求失衡帶來的挑戰。圖書館是為用戶提供信息資源的中樞。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不可否認的是紙質資源的借閱量在逐步下降,“互聯網+”時代下電子資源的產生給傳統紙質文獻資源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而部分圖書館目前存在的問題是經費緊張,投入在電子文獻資源中的更是少之又少,除紙質文獻建設之外,無法拓展更多的業務服務,只能滿足用戶對于紙質資源的借閱需求。
3.館員能力不足帶來的挑戰。“互聯網+”發展對圖書館的另一大挑戰就是館員能力不足導致的職業危機。網絡時代的到來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令館員產生了巨大的危機,目前圖書館的各種功能基本可以采用相應的人工智能技術操作來取代,加之近年來部分圖書館將一些傳統的核心業務,如圖書采編、加工、數據庫建設、圖書館應用軟件的開發與維護等外包給專業公司來做,使得圖書館專業人員的專業技能生疏,專業知識得不到提高,面臨職業能力弱化的危機。
4.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目前我們正處于“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逐漸呈現出基于網絡的、開放性的特點。與此同時,也出現了很多的安全問題,例如知識產權問題以及信息安全問題,竊取他人科研成果和抄襲學術論文等情況頻頻出現。如何在為用戶提供網絡信息資源的同時,規范其使用資源的行為是目前圖書館面臨的難題之一。除此之外,在用戶獲取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也需要在系統內提交個人的基本信息,利用大數據監控后臺數據時,監控者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取用戶的全部信息,勢必會涉及用戶的隱私。若用戶的隱私權遭受侵犯,也會使用戶對圖書館產生信任危機。
四、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應對挑戰的策略
1.服務模式創新策略。“互聯網+”環境下,用戶的信息需求不再是局限于對紙質文獻的需求,而是希望獲取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載體所呈現出的新型信息資源,這類信息資源通過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為用戶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務。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全媒體實施服務延伸,使得信息資源可以延伸到任何設備、任何地點,實現服務的延伸化和個性化。O2O理念與圖書館服務業務融合可以挖掘潛在用戶,擴展圖書館的用戶范圍。在開展O2O服務模式的過程中,圖書館可通過開發本館專屬的APP或微信小程序,提高推送內容的新穎性,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和使用。
2.解決供求失衡問題的策略。在“互聯網+”理念影響下,用戶不再局限于獲取紙質文獻,因此傳統服務模式必須改革,圖書館應及時探究用戶需求,將用戶被動獲取提供服務轉變為圖書館主動提供服務,將“以用戶為核心”作為圖書館發展的理念,運用“互聯網+”理念,讀者可直接從數字圖書館選擇所需信息。可以通過綜合平衡新舊學科、分析館藏資源總量和上幾年借閱數據,參考讀者薦購意見,確定下一年各類圖書采進量,以平衡讀者需求與館藏的關系。
3.提高館員素質的策略。在“互聯網+”環境下,若想改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首先從改變館員服務理念入手,讓每一名館員都深刻認識到圖書館作為領域內傳遞知識的中樞,務必做到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其次,要提升館員業務操作水平,加大對館員的培訓力度,使其不單能夠使用互聯網技術,更重要的是能將本館實際情況與“互聯網+”有機融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職業精神和專業水平。最后,要重視學術立館工作,用科研成果促進館員的積極性和實踐能力,打造一支具有很強的信息素養的專業服務團隊。
4.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的策略。由于信息呈現出海量的特點,信息在網絡上快速傳播使得著作權難以得到保證,我們在頻繁地獲取圖書館內文獻資源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知識產權以及用戶信息安全的問題。為了保證他人的知識產權和個人的隱私不受侵害,具體來說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設置權限條件,當讀者檢索受到字數限制時,平臺應標注資源出處等信息。二是要規范自身的信息行為,提升信息素養,在使用從網絡獲取的文獻資源時,要注明獲取的途徑以及著作者的信息。三是在傳播文獻資源時,在文獻內容中適當加入水印,防止二次傳播時他人的非法利用,避免知識產權遭受侵害,保證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四是圖書館通過了解有關著作權法律政策,制定針對本館的規章制度,對可能造成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阻止并制定保護措施。
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在各個方面都面臨著創新和改革,這就需要館員清楚地了解“互聯網+”的理念,建立網絡服務平臺,針對本館的服務、技術、資源現狀及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新的發展思路,即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館員素質,迎合用戶需求,解決知識產權方面存在的問題等,優化用戶的服務體驗,將“以用戶為核心”貫穿于圖書館事業的始終,確保高效圖書館不落后于時代的腳步。
參考文獻:
[1]? 梁冠華,鞠玉梅.新媒體給現代輿情管控帶來的挑戰——基于反沉默螺旋理論[J].情報科學,2018,(4):155-159.
[2]? 鄒晶.“互聯網+”時代圖書館創新服務研究[J].中國報業,2018,(6):75-76.
[3]? 陳松青.“互聯網+”時代的圖書館:機遇與挑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7,(3):39-42.
[4]? 吉順平,何淵.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圖書館”服務變革與創新[J].中國報業,2017,(8):12-15.
[5]? 李楠.“互聯網+圖書館”融合發展模式探討[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7,(1):38-43.
[6]? 羅琳.“互聯網+”時代圖書館圖書采購模式的創新與發展[J].圖書館學刊,2016,(9):32-34.
[7]? 鐘思.“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學科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8):89-91.
[8]? 何芳,臧英杰.“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新與重構[J].圖書情報導刊,2016,(7):68-71.
[9]? 孫波,劉萬國.基于環境掃描的“十三五”圖書館轉型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6,(5):5-11.
[10]? 趙欣.“互聯網+”與圖書館服務融合發展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1):100-102.
[11]? 王露露,徐軍華.“互聯網+”模式下的圖書館社交網絡調研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5,(18):27-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