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山東在空前考驗中交出了合格答卷,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逆勢上揚,“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奮進新征程,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推動者、創造者。一年一度的山東“兩會”時間,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帶著沉甸甸的議案、提案和意見、建議,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山東全面開啟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征程。面對各種有利條件疊加形成的發展“黃金期”,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作進行了科學謀劃、系統部署。
藍圖已經繪就,目標就在前方,關鍵在于落實。代表委員們表示,新起點、新作為,要以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只爭朝夕的緊迫感,鉚足干勁、狠抓落實,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用實干實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突出核心地位,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在當前轉型升級的緊要關口,山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化創新第一動力。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不管是“十四五”任務部署還是今年工作安排,都將創新擺在了首要位置。
省級科技投入再增長10%,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中科院濟南科創城……看到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有關部署,中共禹城市委書記、德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滕海強代表話語中充滿了緊迫感:“科技創新競爭就像短道速滑,大家都在加速,最后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
禹城擁有全省唯一設在縣級的國家級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0%,是省首批技術轉移先進縣。滕海強代表說,在高水平創新上干在前、走在先,必須在平臺支撐上做好文章,充分融入省會經濟圈,今年將重點打造“成果轉化平臺”,提升10處配套鎮街園區,以全域園區平臺承接轉化濟南等地創新研發成果。
“突出創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必須堅持產業是中心,應用是核心。”威海市統計局局長周寧委員認為,創新研發投入要更側重于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向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他建議,全省應加快規劃構建多中心區域創新格局,依托濟青煙等市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手拉手”聯合攻關,爭取占據國內行業技術的制高點。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企業扮演著關鍵角色。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新華制藥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代銘代表說:“為了讓新成果以最快速度轉化為生產力,近年來我們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入手,加強研發與生產、市場的銜接,加大和完善對技術進步、創新創效的獎勵。”今年省人代會上,他帶來強化研發更多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的建議。“‘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爭取每年有2個以上產品獲批,重大新藥每年啟動2項以上。”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今年單項冠軍企業、瞪羚企業等高科技企業的培育目標。去年底,山東公布第四批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中共淄博市臨淄區就有6家,在區縣層面數量最多。“針對高科技企業,今年我們將重點以‘科技創新基金+成果轉化基金+一體化孵化基地的形式支持企業成長壯大。”中共淄博市臨淄區委書記朱正林代表表示。
錨定高質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突破
過去五年,山東堅定不移淘汰落后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全省“四新”經濟增加值占比突破30%,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4萬家,上市公司新增102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達到8家,高質量發展積厚成勢。
中共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代表引用“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話,來形容這幾年山東動能轉換的艱辛。“新舊動能轉換必然帶來‘陣痛期,這個調整我們比廣東晚15年,比浙江晚10年,比江蘇晚6至7年。但經過這幾年努力,我們已熬過最艱難的階段,逐漸闖過‘陣痛期,站在了一個更好的發展平臺上。”他說,當前山東發展的質量更高、結構更優、動力更足。
全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速突破,必須突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企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改,推動產業基礎再造。
山東天意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洪彬委員說,他們正在攻關突破墻材生產裝備的數字化升級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管控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相關項目入選了2020年度山東省支持的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應用后預計每臺設備每年可節省材料100噸,節約用電10萬千瓦時。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制造業企業會面臨一些困難,比如在軟硬件購買、設備升級、人才培養等方面需要持續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劉洪彬委員建議,政府應加大對這方面技改投入的扶持,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建立政府、金融機構、平臺、中小微企業聯動機制,鼓勵平臺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
“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全面綠色轉型,制訂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完全符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對推動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中國石化集團齊魯分公司代表、黨委書記張紹光委員表示,齊魯石化目前共有58股含氫氣體,其中已有51股得到有效利用。下一步,公司將加快氫能、光伏發電等產業布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搶占能源領域先機。
當前,山東省正處于動能轉換膠著期和深化改革攻堅期,既有老問題,也有新情況。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加快體制機制改革顯得更加緊迫。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突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此前“放管服”改革的基礎上,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山東省將圍繞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開展“雙全雙百”工程,各推出100件高頻事項集成辦、極簡辦、全域辦。“我們對山東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充滿期待。”濟南海關關長趙儒霞委員說。
改善民生,創造高品質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張新文代表說,過去5年,山東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重要指示要求,為全省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穩住了基本盤。“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涉及菏澤的重大戰略、重大任務、重大項目多達11個,在全力推進‘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過程中,我們將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和角度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四五”時期山東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開展“創業齊魯·樂業山東”行動,健全多渠道靈活就業保障、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服務體系。山東財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畢秀玲委員認為,山東省每年都有大量應屆畢業生面臨就業問題,建議引導年輕人建立正確的擇業觀,倡導多元就業方式,拓展就業渠道,為靈活就業提供更多便利,并在保險補貼政策上給予支持。
過去5年,山東教育支出突破1萬億元,人們享受到教育改善帶來的福利,也期待更深層次的教育改革。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馮藝東委員調研發現,關于學校如何更好地開展課后延時教育、改進中小學午餐配送、社區食堂能否解決雙職工家庭孩子的就餐等話題,每每提出,都能引發熱議。“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必須舉全省之力,促進教育公平協調發展,解決好這些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基礎設施完善的要求越來越高。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山東省將開工6個高鐵項目,加快推進8個在建高鐵項目,新增高鐵通車里程200公里以上。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處高級工程師呂關仁委員說,“這幾年,山東的高鐵建設不斷提速,通車里程越來越長,后期的運營維護也不能有絲毫松懈。下一步應加快智能化、數字化應用,為旅客提供更優質的出行體驗。”
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與供給,體現生活品質的高低。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提高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設施覆蓋率、利用率。中共日照市委書記張惠代表說,將深入實施“書香日照”工程,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濱體育名城,讓讀書成為習慣,讓運動成為時尚,讓崇德向善引領社會風尚。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開放平臺能級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須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山東是外貿大省,2020年外貿逆勢增長7.5%,好于全國5.6個百分點,全省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1%,好于全國15.6個百分點。
山東擁有良好的國際營商環境,已深度融入全球制造業生產體系,有助于以更高水平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我經常與在山東的投資人聊天,他們反映,企業最看重的不是特殊政策,而是政策的穩定性。”香港環球石材集團董事長朱新勝委員建議,各級政府都要將依法行政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健全并落實離任交接審計等制度,用制度倒逼地方政府科學、審慎決策。
山東省港口集團總經理李奉利代表注意到,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拓展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地方經貿合作。他認為,RCEP的簽署給山東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港口是對外開放的門戶,山東省港口集團將力爭打造國際領先的物流樞紐港、智慧綠色港、金融貿易港、產城融合港和郵輪文旅港,在東北亞乃至全球的經濟版圖上,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在對外開放的大局中,提升開放平臺的能級,構建內外聯動、暢通高效的對外開放通道十分必要。為此,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作出詳細部署,并首次提出“打造濟南、青島、臨沂中歐班列集結中心,推動沿黃城市共建海鐵聯運中轉基地”這一目標。中共濟南市歷城區委書記呂濤代表認為,這對濟南具有特別的意義。
濟南外向型經濟不強,內陸城市、沒有“出海口”被認為是重要原因之一。去年3月,位于歷城區的董家貨運場站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1500萬噸的運行能力,濟南借勢打通了陸海聯運大通道,這也成為支撐未來歐亞班列快速發展的重要載體。“這意味著一個重大機遇,我們將按照省市的決策部署,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環境綠化提升,全面服務董家貨運場站發展,將其打造成為濟南、山東乃至黃河流域連通世界的一個平臺。”呂濤信心滿滿。
(本文綜合《大眾日報》報道)
Shandong Opens a New Chapter on Building a Strong Province
2020 was an extraordinary year. That year Shandong delivered a satisfactory answer sheet in an unprecedented test, achieved major strategic results in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able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buck the trend, and successfully accomplished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13th Five-Year Plan”.
During the annual “Two Sessions” of Shandong, deputies to the Shandong Provincial Peoples Congress and members of the CPPCC Shandong Committee gathered together with weighty motions, proposals,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o discuss development plans.
2021 is the first year of the“14th Five-Year Plan”. This year Shandong has embarked on a new journey to build a modernized strong province in a new era. Facing the “Golden Period” arising from the superposition of various favorable conditions,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makes systematic arrangements for the work in the coming period.
In the past five years, Shandong unswervingly shut down outdated production facilities, transformed a n d u p g r a d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production capacity, fostered and strengthened new growth drivers. As a result, the value added of Shandongs “Four New” economic forms accounted for over 30%; the number of hi-tech enterprises exceeded 14,000; the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increased by 102; the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with a market value exceeding RMB 100 billion reached eigh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gaining momen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