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統暉
【摘要】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能夠帶領學生體驗情感并優化學生學習效果,從而為學生構建出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讓學生形成優質的思想品質,為此,很有必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注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要正確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價值并給予高度重視。此文將圍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入方法”展開研究,重點解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實施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45-0036-02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盡管我國教育體制以及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但是課堂教學活動仍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試行》中明確指出,應革新思想與教育目標,要改變以往過于重視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學習態度、在傳授基礎性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理念[1]。也就是說,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基于此,作為授課教師,首先應正確了解情感態度價值教育的實質與意義,然后科學有效地將其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之中。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從表面來看,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屬于一種德育教學方法,此種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師生在教學中提高情感溝通與交流的質量、調動學生情感,不僅可以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而且還可以起到陶冶學生心靈的作用。和傳統注入式教學法對比,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獨立人格,讓學生能夠體驗獨特情感,此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和新課改要求一樣,都比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可以為學生個性化發展奠定良好的條件。所以,很有必要將情感態度教育科學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借助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幫助教師圍繞時代需求與學生身心發展特征來落實教育工作,此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可以設計出符合時代特征與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教學活動,讓學生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優化思想道德水平,從而達到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授課目的不僅僅在于傳授理論知識,還要通過此課教學優化學生生活與學習態度,讓學生以更加陽光、積極與正向的態度來學習與生活,讓學生形成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借助道德與法治課程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是學生形成民族情感與民族責任感的主要途徑之一。為此,在落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相關任課老師需圍繞此學科的特征來開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善于應用貼近于現實生活的實例,借助生活實例幫助學生形成民族認同感并強化民族精神。比如,可以以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為學生呈現汶川地震,讓學生感受到汶川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嚴重影響,讓學生認識到人們團結一心共同克服艱難險阻的精神,讓學生對生命持尊重與敬畏的態度,從而達到強化學生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感的目的[2]。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落實方法
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而言,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具有很高的引入價值與深遠的現實意義,為此,相關教師應高度關注與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要正確認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應積極搭建教學情境、革新教學思想并提高師生互動性,以此來促使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最大化發揮其應有的輔助教學價值。
(一)搭建多元化教學環境,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
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受教學質量的影響,同時也受學習環境的影響,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特定化的環境將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理念。為此,為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授課質量與效果,應搭建優質的教學環境,相關老師應積極搭建多元化教學環境,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將逐步優化自身學習與生活態度,從而促使學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接受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讓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得到有效優化,從而達到豐富學生情體驗的目的。比如,在學習有關“友誼和朋友”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游戲環節:“將三名學生劃分為一組,讓其中一名學生遮住眼睛,其余兩名學生攙扶著被遮住眼睛的學生走過障礙物。”游戲結束以后,老師向被遮住眼睛的學生提問:“請問,當你的眼睛被遮住,其余兩名學生攙扶著你越過障礙物的時候,你內心的想法是什么,有什么感受與體會嗎?此次游戲是否具有啟示意義呢?”學生答到:“當眼睛被遮蔽,我無法看到事物的時候,學生的幫助讓我攻克難關,此游戲讓我感受到了同學間的深厚友情,朋友和友誼的難得可貴,體會到愛的力量。”此種體驗打開了學生心靈、撩動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游戲中在心靈層面達到共識、促使學生升華情感并收獲成長與感悟。
(二)革新教學模式,科學設置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方案
小學道德與法治授課教師應積極革新教學模式,科學設置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方案,并圍繞教學目標、內容與學生學習特征來甄選適宜的教學方式,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啟發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探究學習等方面的能力[3]。比如,以《說話要算數》一課為例,在學習有關誠實守信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搜集有關誠信方面的資源,其中包括:關于誠信方面的名言名句、實例、活動、考試與故事等等,然后利用課間時間帶領學生圍繞“誠實守信”展開探討與交流:“讓學生想象,若我們生活在誠信的社會中,生活是什么樣子的?為了成為一個講誠信的人,應該如何做呢?若生活在不誠信的社會中,生活又是什么樣子呢?請反思下自己,是否屬于講誠信的人?”老師借助與學生現實生活比較貼近的主題與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將誠信作為基本原則來待人接物,讓學生從小做一名誠實守信的人。
(三)提高師生互動性,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好的教育不僅可以高效傳授學生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神情與動作變化來正確把握學生的感知與內心情感。在授課環節中,老師為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就應強化師生互動性,在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搭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正向的作用,此外,若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信任的關系,老師就會自然而然的關心學生的學習與日常生活,學生也會信賴并喜歡老師,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以及教師的情感熏陶。總而言之,為確保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可以高效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應提高師生互動性,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不僅可以優化學生學習環境,而且還可以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比如,以《分享真快樂》一課為例,在學習此課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分享自己的真快樂,并讓學生一同討論什么才是“真快樂”,在分享與討論中提高師生與生生的互動性,從而達到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目的。
(四)圍繞日常生活,深入發掘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素材
陶行知曾提出,在教學中除了要傳授理論知識以外,還應幫助學生打開禁錮的大腦、思維與雙手,讓學生解放時間并自由的生活,只有在此過程中學生才可以真正的接受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他十分重視實踐教學之中的教學效果與素材。此教學理念與南宋詩人陸游所提出的“絕知此事要躬行”相吻合,從中也體現了實踐的重要意義。為此,在落實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時候,老師應圍繞日常生活、科學融合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深入發掘生活中蘊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素材,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并邁入社會,用具體行動帶領學生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精髓與實質有一個全新與深入的認識,讓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最大化發揮其教育價值[4]。例如,在學習關于“生命的意義”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扮演記者,按照采訪提綱采訪周邊的人,在調查周邊人的過程中學生將會深入了解并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在學生了解生活意義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積極尋找自己的存在價值并制定人生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綜合學科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有效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與探究意識,為培養學生道德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那么,若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科學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將可以優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態度,讓學生以更加積極、陽光與向上的心態來應對學習與生活,而且還可以促使教學朝多元化發展。經過本次探究活動得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落實方法為:搭建多元化教學環境,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革新教學模式,科學設置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方案、提高師生互動性,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圍繞日常生活,深入發掘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素材等等。
參考文獻:
[1]田學海.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實施[J].新課程研究,2021(14):2.
[2]張延慶.對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達成的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9(12):2.
[3]徐志強.網絡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
[4]馬繼虹.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實例[C].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