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元,楊 倩
(河南理工大學財經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對企業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如今,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也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進行。要全面發展創新,并堅定它在發展中的核心位置,以創新來引領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至此,創新投資和高質量發展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創新投資是指企業對創新性項目進行持續開發投資的行為,通過改進原有工藝、降低產品成本來提高利潤率,通過提升產品品質、增加功能或者開發新產品來擴大消費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指商品和服務質量普遍持續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創新成為第一動力[1]。我國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微觀體現是企業高質量發展,而擁有核心技術是一個企業經營發展的基礎,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創新投資對企業獲取和維持競爭優勢至關重要,使企業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保持長久不敗[2]。我國民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困境之一就是缺乏科技創新實力[3]。技術創新水平高的企業能夠顯著提高銷售收入,并能夠增強企業的盈利水平[4]。所以,企業如果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通過創新投資來實現技術的進步。
因此,創新投資作為企業增強能力和提升發展質量的重要方法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在國家支持和現實所需的前提下,創業型企業所集中在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發揮高創新性的優勢,實現了快速的發展。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多為中小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強度較高,適合作為研究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樣本。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先用理論闡述了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接著利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本研究可以豐富我國關于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幫助企業少走彎路,為企業開展創新投資提供指導,使企業得以維持自身的競爭優勢。
本文研究內容包括:一、瀏覽并總結前人的研究;二、分析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關系的作用機制,并根據理論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三、實證研究設計;四、實證得到的結果分析;五、研究結論和建議。
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發展質量對于企業來說越來越重要,但卻鮮有文章研究創新投資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本文將根據現在已有的國內外研究結論,進行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影響的研究。
目前,多數文獻還是側重于通過分析企業績效來反映企業的發展質量,且大部分學者認為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呈現正相關性。國外學者關于創新投資的研究相較于我國更早,Ciftci M和Cready W M[5]在研究中表明,企業研發投入和專利產出的增加會提升企業未來的經營業績。Brian P Cozzarin[6]、Sut Sakchutchawan[7]認為技術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績效越好。學者唐文秀等[8]、杜勇等[9]、海本祿等[10]、葛駿和朱和平[11]通過對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研究,認為研發投入可以顯著提高企業績效。還有學者通過對民營經濟和綠色發展的研究得到了和上述觀點一致的結論。杜相宏和周詠梅[12]在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中表示,高度的研發投入對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田暉和宋清[13]研究認為,創新驅動對智慧城市經濟綠色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創新投資可以通過研發投入帶來新的技術、開發新的產品以及開拓新的市場,從而增加企業收入,或者減少產品成本的投入以提高利潤率,達到提高企業績效的目的。
和以上觀點不同的是,少部分學者認為兩者呈負相關性。Galai和Masulis[14]早在1976年的研究中就認為,研發投入會負面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張儉和張玲紅[15]、陳建麗等[16]在對企業研發活動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研究中均表明,研發強度對當期企業績效有顯著負向影響。由于創新投資周期長、成本高、容易模仿的特點,使得企業創新投資面臨著極高的風險,因而認為創新投資會對企業績效起到抑制作用。
除了確定的正負線性關系外,還有學者認為兩者呈非線性相關。創新投資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為顯著的“倒U形”關系,即適度的研發投入強度能起到促進作用,而過高的強度則會抑制。韓先鋒和董明放[17]、張波濤等[18]在研究中都證實了“倒U形”的觀點。學者LIN B W等[19]認為技術創新對提升企業績效沒有實質性影響。由于創新投資帶來效益的不確定性,不同程度的創新投資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認為兩者并不是線性關系。
通過總結梳理,本文得出如下結論:相關學者對“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這一研究結果存在爭議,并且可以認為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系可能存在正相關性、負相關性以及非線性相關。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有:學者所選取的研究樣本不一樣,不同產業性質、所屬不同的地區作為樣本得出的結果有差別;選用的方法和模型不同;創新投資測度的差異;創新投資是一項長期的、具有不確定性的投資,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總結學者關于本文論點的實證研究得到:大多數學者采用銷售額、現金流和稅后利潤等財務績效指標作為被解釋變量,但財務績效不能準確地反映我國企業的發展質量,以及解釋變量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大部分研究中選取的研究對象是整個A 股上市公司,結果對細分到某一種類公司的指導性有限。
因此,本文綜合考慮后,用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首先,選取經濟增加值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銷售經濟增加值回報率作為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并選用另外五個指標對銷售經濟增加值回報率進行輔助驗證。其次,將研發投入與年初總資產的比率作為創新投資的測量標準。最后,用理論和實證結合的方法進行回歸分析來探究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研究企業所屬的產權和地區對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關系的調節效應。
國內外學者有關創新投資的研究很久就開始了,但對創新投資和企業高質量發展關系還存在很多分歧。
技術創新不單是一項簡單的技術或者發明,而是一個不斷運行的機制。只有能使原有生產制度明顯改變的在生產實踐中的發明和發現,才叫作創新。創新投資的結果可能促使企業轉型升級且帶來利潤的增加,從而改善企業發展質量,但也可能因為創新投資需要注入大量資金、循環期很長以及帶來回報的不確定性等特點使企業發展質量下降。本文的研究樣本創業板上市公司大多是規模較小的企業,其財務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都比較有限,所以此種類型的中小企業進行創業投資時會考慮得較多。因此,本文就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影響機制進行理論分析。
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可能有促進作用。企業資源基礎理論建立了一種基于企業異質性資源的競爭優勢內生理論,把對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研究視角從外部產業環境轉到內部資源[20]。技術創新這一異質性資源作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內生性因素,關乎企業是否能實現高質量發展。陳旭升和李云峰[21]在對制造業的研究中發現,技術創新動態能力與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變量間具有正向響應。宋在科等[22]認為創新投資可以十分顯著地促進企業績效的增加,兩者具有正相關性,即使區分產權這種正相關關系仍然成立。
經濟發展理論[23]和核心競爭力[24]理論均表明,創新是企業增加核心競爭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企業創新投資可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利用核心技術進行新產品的開發或者是原產品的換代升級,相較于同行業的產品而言達到產品差異化優勢,進行創新投資后的企業產品具有的新功能和對原有功能的改善可以使原有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增加,甚至獲得壟斷優勢,進而提升企業經營利潤,提升企業發展質量。技術創新還可以給企業創造新的生產工藝,新生產工藝的使用可以使企業勞動資本減少以及經營產品生產成本降低,也可以使企業利潤增加。這樣的改變可以為企業帶來高額的利潤,進而提高企業的盈利和周轉能力,達到提高企業價值、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效果,也就是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企業也可以通過創新投資實現綠色發展。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國企業提高發展質量十分必要的一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又一次強調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助于貫徹我國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和共享的五大經濟發展理念。科技創新是綠色發展的根本動力和重要支撐[25]。通過創新實現綠色發展,可以減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促使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然,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抑制作用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陳麗姍和傅元海[26]研究得出,技術創新顯著抑制當期企業發展質量的提高,對企業發展質量有時滯作用。蔣衛平和劉黛蒂[27]認為創新投資會抑制企業當期績效。在投資過程中企業內部構成、外部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都會給創新投資帶來巨大的風險,也會受到委托代理理論的影響,而且最終的創新投資成果也未必是理想的成果。創新投資還具有機會成本,如果帶來的收益小于機會成本,即使賬上利潤增加,企業的發展質量也是下降的。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對企業進行創新投資有很大的阻礙,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規模較小的企業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因為它不像大型企業那樣可以承受創新失敗所帶來的損失。本文認為,在當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勢必要實施差異化戰略,且差異化戰略實施的最重要途徑就是進行技術創新,增加企業創新產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一:創新投資可以有效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3.2.1 產權差異的調節效應。根據產權所屬,我國上市企業分為國有和非國有(也稱民營企業)。紀明明和鄧偉[28]認為,國有企業在土地使用、信貸資源、優惠政策等方面都比民營企業具有優勢。但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企業都是非國有企業,而且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比較多,基本都是依靠技術創新來發展的企業,現在國家對創新的大力支持使這些企業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雖然都擁有國家的大力支持,但國有企業與這些民營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控制權不同。國有企業在發展的時候不僅注重經濟效益,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職能,不能單純地考慮創新投資給企業帶來的利益,而需要考慮更多的是社會影響。民營企業則在創新投資時只需要注重開發新技術為企業帶來的收益。
因此,產權差異對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關系的調節作用,使得創新投資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程度產生了差異。基于民營企業靈活性、可控性以及活躍性的特性,創業板中的民營企業更符合當前的創新投資,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二:相對國有企業而言,民營企業中的創新投資能更明顯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3.2.2 地區分布的調節效應。創業板上市公司可能會因所處地區不同,導致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有一定的差別[29]。這是因為各個地區之間的自然條件與資源狀況不同,分布在各地的企業創新能力與發展水平也大不相同。東部地區具有地理上的優勢,上市公司大部分在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領頭羊;中部地區起到承東啟西的作用,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地,著重發展農業,而且具有全國最大的煤炭資源;西部地區地形復雜,但面積較大,礦產豐富,相對其他兩部分具有能源優勢。另外,地區制度質量不僅顯著影響企業研發投入行為,而且還通過創新產出影響企業績效[30]。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三: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程度不同。
選取2016—2019 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然后按照下列3 個要求對原始數據進行整理:①刪除ST 和*ST 類的公司;②去除金融類的公司;③剔除數據不完整的公司。最終得到726家創業板上市公司2016—2019年共2 512個樣本數據。本研究所用的數據主要來自國泰安數據庫、CCER數據庫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部分數據通過手工收集得到。
4.2.1 企業高質量發展測度。需要表明的是,之前學者主要集中討論了創新投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大多數學者選擇銷售額、稅后利潤和資產收益率等作為研究的財務指標。這些指標雖然可以從一定層面上來反映企業的發展質量,但卻沒有考慮企業的股權資本成本以及債務資本成本。一個企業賬面利潤是正數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盈利,只有在扣除了債務資本和股本資本成本后,企業的現金流仍大于機會成本,才能表示企業發展質量的改善。因此,傳統的財務績效指標反映的企業發展質量結果和實際情況是有差別的。
經濟增加值(EVA)是根據經濟利潤提出的,是扣除了獲取資本全部的代價之后的剩余,特別是扣除了機會成本,符合經濟利潤思想。經濟增加值為正時,才達到了股東的目的,也正是反映企業發展質量有所提高。
以上論述表明,經濟增加值這一指標符合作為測量企業發展質量的指標,因此,本文選用銷售經濟增加值回報率(EVAR1)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企業發展質量,且選用總資產經濟增加值率(EVAR2)、經濟增加值率(EVAR3)、總資產周轉率(TAT)、流動比率(CR)及每股收益(EPS)來從別的方向驗證創新投資對企業其他能力的影響,以驗證EVAR1作為被解釋變量回歸分析的結果。
4.2.2 創新投資測度。本文將創新投資作為唯一的解釋變量,由于創新投資本身具有周期長、成本高和風險高的特點,因此,不能直接選用企業的研發投入值作為衡量創新投資的指標,故經過對前人文獻的研究,本文選用“研發投入/年初總資產”作為創新投資的測度指標,用RD 表示。
4.2.3 其他變量。考慮到企業其他因素可能對本研究產生影響,本文加入四個控制變量來進行控制。產權性質(Soe)和地區(Area)作為調節變量來研究產權和地區效應對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關系的影響。變量匯總如表1所示。
本文選擇研究驗證當期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選用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對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測度,因而建立的六個模型如下。
上述模型中,α0表示常數項,α1、α2、α3、α4、α5是有關指標回歸分析的系數,ε 是隨機擾動項。當各個模型中的α1值大于0時,證明創新投資可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即使從不同角度衡量企業高質量發展,這種促進作用仍然成立。
通過表2 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可以得出,各樣本公司創新投資(RD)指標——研發投入占企業年初總資產比例最大值為15.7%,最小值為0.3%,表明不同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對于創新投資的態度有很大不同,公司RD 平均值在3.7%,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表明創業板中大部分企業應加大創新投入力度。衡量企業發展質量的指標也相差較大。樣本中企業規模(Size)的標準差是0.825,表示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之間規模大小差別不算明顯。資產負債率(Lev)均值為0.332,處在比較低的水平,不是特別合理,資產負債率較低的企業可以適度舉債。企業成長性(Growth)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的差值為2.574,不同企業之間成長性差別非常大。股權集中度(Crl)最大值為0.796,權利過于集中;最小值為0.264,股權集中度較低,過于渙散,也不太合理。
表1 變量匯總表
由表3 可知,所設變量之間的整體相關性較高。創新投資(RD)與股權集中度(Crl)相關性非常低,但其余變量之間的關系均呈現顯著相關關系。其中,創新投資與企業規模(Size)之間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156;與資產負債率(Lev)也是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115;與企業成長性(Growth)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227。企業規模與資產負債率呈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414;與企業成長性呈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173;與股權集中度呈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255。資產負債率與企業成長性呈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085;與股權集中度呈顯著負相關,系數為-0.107。企業成長性與股權集中度呈顯著正相關,系數為0.146。綜上分析,各變量兩兩之間有較強的關聯性,但當相關系數大于0.7 時,需要考慮多重共線性的問題。表3中各系數均未超過0.5,所以本實證分析多重共線性按照理論來說是不存在的,可以判定本文模型設定是合理的。
表2 描述性統計
表3 各變量相關性分析表
本文將針對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進行全樣本、分產權以及分地區三個層面的分析。為了避免極端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本文對數據進行了1%的去尾處理。全樣本分析中還將使用另外五個指標來驗證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產權和地區差異對兩者關系產生的調節效應分析中將使用模型(1)來進行研究。
5.3.1 全樣本回歸分析。根據表4 的回歸分析結果得出如下結果。
在模型(1)中,創新投資(RD)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測度指標——銷售經濟增加值回報率(EVAR1)的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回歸系數為1.279。表明創新投資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發展質量,意味著創新投資帶來的新技術確實使企業實現了產業升級,提高了競爭力和影響力,最終得以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模型(2)—(6)中,創新投資(RD)對總資產經濟增加值率(EVAR2)、經濟增加值率(EVAR3)、總資產周轉率(TAT)及每股收益(EPS)不同角度測度的企業發展質量都在1%水平上顯著正向影響,回歸系數分別為0.515、0.702、2.197、2.946。這和模型(1)的回歸結果完全一致,企業通過創新投資確實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但通過模型(5)可以看到,創新投資(RD)對企業流動比率(CR)有不顯著的負向影響。表明創新投資投入過大會影響到企業的償債能力,即企業的流動比例會下降,但這種影響是非常細微的,也說明企業不能為了創新投資而去過度舉債。
表4 全樣本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回歸分析
總結以上分析結果說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創新投資對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本研究結果與杜勇等[6]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研究的結論一致,且假設一成立。
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Size)、企業成長性(Growth)及股權集中度(Crl)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都是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回歸系數分別為0.061、0.137、0.491,表示企業的規模大小、成長性如何以及股權是否集中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質量,規模大、成長性好、股權相對集中的企業更容易實現高質量發展。但資產負債率(Lev)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回歸系數為-0.463,表明雖然財務杠桿作用會跟隨資產負債率增加而提高,但抑制企業發展的作用變得更大。所以,企業要適度舉債,不能過度依賴舉債來發展,否則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5.3.2 產權差異調節效應的回歸分析。根據表5分產權性質分析的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表5 分產權性質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回歸分析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中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兩類樣本數量相差非常大,去除1%極端值后,總樣本數為1 969 個,國有企業樣本數為105個,民營企業樣本數為1 864 個,表明我國絕大部分的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回歸系數為1.052;民營企業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回歸系數為1.440。可以看出,創新投資可以顯著地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即使區分產權這種促進關系也依然成立,這和宋在科等[15]的研究結論一致;民營企業創新投資的顯著程度明顯大于國有企業,且創新投資系數更大,為1.440。以上分析表明,在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中,不同產權性質的創新投資都能夠有效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且產權差異對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確實存在調節效應,且促進作用在民營企業中表現得更明顯一些,與唐文秀等[8]研究結果一致,驗證了假設二。
5.3.3 地區分布調節效應的回歸分析。通過對樣本進行分地區分析,根據表6 的結果得出以下結論。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大多分布在東部地區,中部和西部很少。三個地區創新投資(RD)對企業高質量發展都產生正向影響,但影響程度大相徑庭。東部地區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系數為1.168;中部地區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正向影響不明顯,系數為1.130;西部地區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創新投資系數為6.034。表明在我國所有區域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中,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都存在促進作用,且地區分布對兩者之間關系起調節作用,企業所處地區的差別會導致促進作用有很大差異,假設三成立。
為了驗證以上回歸結果具有可靠性,本文的穩健性檢驗分別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去除樣本量進行穩健性檢驗,在五個模型中隨機去除樣本總數的15%,對剩余的1 829 條數據分別進行六個模型的回歸分析;二是對上述六個模型的被解釋變量進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新的變量Y,并創建新的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三是選擇創新績效(Inno)(當年專利申請數量/每億元總資產)作為被解釋變量來對本文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當年專利申請數可以很好地體現企業創新投資的成果。
表6 分地區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回歸分析
根據表7 的穩健性檢驗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模型(1)—模型(6)在對總樣本2 512條數據隨機去除15%即323 條數據后,回歸結果仍與表4 一致,創新投資(RD)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顯著為正;模型(7)中的創新投資與新變量Y 的關系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仍與銷售經濟增加值回報率(EVAR1)作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一致;模型(8)中的創新投資與創新績效(Inno)的關系也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且回歸系數為8.518,說明創新投資可以顯著地增加企業創新績效,進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三種檢驗都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于企業的創新越來越重視,并出臺了相關有力政策,許多企業都在尋求發展的創新與改革,進行創新投資的企業越來越多,對創新投資與企業發展質量的關系進行研究的學者也越來越多,相關文獻也日益豐富。
本文通過對相關理論的學習以及前人文獻的梳理,在已有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假設,并選用銷售經濟增加值回報率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衡量指標,RD(研發投入/年初總資產)作為創新投資的測度指標來構建模型,選取創業板上市公司2016—2019 年726 家企業2 512 個樣本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法、相關性分析法、多元回歸分析,進一步探究了創新投資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從而得出結論如下。
第一,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創新投資能顯著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這意味著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創新投資即增加研發投入來實現產品的換代升級、生產工藝的優良改進以及促進綠色發展、順應時代潮流,并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促進作用對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適用,但不同產權對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存在差異,這種促進作用在民營企業中更加明顯。這一結論則表示無論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只要進行創新投資都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但是由于產權所導致的企業內部機制和社會責任的不同,民營企業的創新投資效果更加明顯。
第三,不論在我國東部、中部還是西部地區,創新投資都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發展質量。但是,由于調節效應——地區分布的存在使得促進作用在三大地區存在差異。東部地區的企業憑借區位優勢和人才優勢,促進作用最為顯著。中部和西部地區的企業創新投資效果雖然不如東部,但也應根據自身特點和特有的資源來進行創新投資,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研究還表明:一是企業規模適當擴大也會提高企業的發展質量。企業在發展中應找準時機適當擴大企業規模,增加競爭力。二是提高企業成長性能有效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應秉持創新與變革的發展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提高企業成長性。三是股權集中度較高、企業權利集中,可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四是資產負債率會抑制企業高質量發展。分析其中緣由,描述性統計顯示創業板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最高可達到80%,當資產負債率過高時,會增大企業經營風險,降低企業的發展質量。所以,創業板上市公司應注意適度把控自身的資產負債率。
以上研究結論可以促使更多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創新投資,豐富我國創新投資理論成果,使更多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獲得發展機會。創業板上市公司應該注重創新投資,關注企業成長性,適度舉債,不要讓股份過于松散,這樣會有效地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同時,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式,進行高效創新投資,進而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當然,本論文也存在許多不足,創業板上市公司創新研發實際情況復雜,受到的影響可能更多,使本文的結論存在局限性,所以各創業板上市公司還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投資,以更好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從研究結果來看,創新投資可以有效地推進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但現階段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進行創新投資的力度參差不齊且總體力度偏小。導致這樣結果的原因可能與知識產權濫用、投資所需資金緊張以及企業內部機制有關。為了改善我國企業創新投資的困境,使企業敢于創新、樂于創新且受益于創新,進而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本文從政府和企業兩個角度給出建議。
6.2.1 政府角度。根據研究顯示,創新投資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但企業在創新過程中容易遇到成果被“竊取”、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企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的微觀主體,政府應對企業的創新投資予以支持和幫助,使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而助力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下兩條建議是針對我國創業板上市企業創新投資目前所遇到的問題提出的。
①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應對知識產權給予足夠的重視和保護,提高企業創新投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依法清除假冒商品,加強市場環境的保護,創造良好的市場營商環境。由于創新投資的成果很容易被同行利用,創新投資成了一項成本高、利潤低的投資。企業更愿意去模仿別人的創新成果,創新研發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現象使得市場不良競爭問題加劇。政府要加強對知識產權重要性的宣傳,同時也要加強政策引導與管控力度,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為企業進行創新投資提供更細致的指導,并規范企業使用知識產權。
②完善資金支持與獎勵機制。政府應當對企業創新投資予以鼓勵和資金支持,推出更多的支持政策,擴大補貼范圍,對創新投資積極性高的企業進行一定的獎勵,督促企業進行創新投資,激發企業研發的主動性,進而推動實現產業升級。相應激勵措施的實施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進行創新投資,取得更多的創新性成果,既可以使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又可以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
6.2.2 企業角度。根據理論和實證分析,確定了創新投資與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間存在正向影響的關系。因此,企業要充分認識創新投資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同時需要根據自己的產權所屬和地理位置來確定創新投資規劃。
①提升創新投資的產出水平。創業板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要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在進行創新投資的同時應重點關注創新研發的效率和研發成果的質量,只有提升創新投資的產出水平,企業才能實現良好的循環發展,不斷擴大市場影響力,進而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②拓展融資渠道。創新投資需要穩定的現金流,因而企業要主動去拓展內外部的各種融資渠道,以獲得更多的投資來為企業的創新投資保駕護航。想要獲得投資者的投資,企業要有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吸引外來投資者;另外,企業也應主動拓展外部的融資渠道,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環境下,企業融資能力越強,越有選擇權,競爭優勢也就越明顯。
③轉變員工機制。為了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應鼓勵員工多進行創新,建立一套有關創新的獎懲措施來鼓勵或者約束員工。企業也應讓利益相關者參與公司的治理,發揮其對管理者的監督作用,避免權利過度集中導致的獨斷專權或權利過度分散造成的控制不力。最后,監察人員應加強對經理人的監督,避免其為了自身利益而只著眼于短期利益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