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陶
(朝陽市植物保護站, 遼寧 朝陽 122000)
朝陽市是遼寧省農業大市,玉米面積達34.92萬 hm2,占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的75.40%,玉米螟是朝陽市玉米生產上發生最重、危害最大的常發性害蟲,利用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當地采取的主要生物防治措施之一。為探明松毛蟲赤眼蜂釋放總量一致的情況下,不同釋放次數對田間玉米螟的最佳防治效果,筆者于2020年在喀左縣南哨鎮二道營子村進行了田間不同次數釋放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供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一級松毛蟲赤眼蜂蜂卡為沈陽新豐生物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生產。玉米品種為聯達288。
試驗設3個處理,處理1:6月18日1次性釋放松毛蟲赤眼蜂30萬頭/hm2;處理2:6月18日第1次釋放松毛蟲赤眼蜂15萬頭/hm2,6月25日第2次釋放15萬頭/hm2;處理3:6月18日第1次釋放松毛蟲赤眼蜂15萬頭/hm2,6月25日第2次釋放9萬頭/hm2,7月5日第3次釋放6萬頭/hm2;處理4:空白對照。每處理面積3 000 m2,4次重復,隨機排列,各處理間相距500 m以上。各處理玉米品種相同、長勢基本相似。
1.3.1 放蜂方法 將距田邊15步,邊行15壟設為第一放蜂點,并以此放蜂點依次間隔50 m、50壟為下一個放蜂點。在放蜂點上,選擇植株中部的1個葉片放上蜂卡,朝莖稈方向向下輕輕卷成筒狀,蜂卡卵面朝外,然后用牙簽或線釘牢。
1.3.2 寄生率及防效調查 每次放蜂后7 d分別對各處理區進行田間玉米螟卵量和卵寄生率調查,記載卵寄生情況(卵塊完全變黑為被松毛蟲赤眼蜂寄生卵),并計算校正寄生率。秋季玉米收獲前在各處理區調查植株的被害情況,計算被害株防效。
卵寄生率=(被寄生卵塊數/調查總卵塊數)×100%
校正寄生率=[(放蜂區卵塊寄生率一對照區卵塊寄生率)/(1-對照區卵塊寄生率) ]×100%
被害率=(被害株數/總調查株數)×100%
被害株防效=[(對照區被害率-防治區被害率)/對照田被害率]×100%
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從表1看出,不同處理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存在一定差異,6月25日第1次調查的校正寄生率處理1、處理2、處理3分別為72.9%、62.6%、67.4%,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7月2日第2次調查的校正寄生率處理1、處理2、處理3分別為68.2%、72.6%、63.5%,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7月12日第3次調查的校正寄生率處理1、處理2、處理3分別為59.4%、73.0%、76.6%,處理2、處理3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極顯著高于處理1,處理2顯著高于處理1。
從表1還可看出,處理1、處理2、處理3的被害株防效分別為55.1%、67.4%、77.5%。經方差分析,處理2、處理3的防效均極顯著高于處理1,處理3的防效顯著高于處理2。表明,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以釋放3次最好,2次的其次。

表1 不同處理松毛蟲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在釋放松毛蟲赤眼蜂總量一致的情況下,不同釋放次數對玉米螟的防治效果不一,其中以釋放3次(6月18日第1次釋放松毛蟲赤眼蜂15萬頭/hm2,6月25日第2次釋放9萬頭/hm2,7月5日第3次釋放6萬頭/hm2)的效果最好,被害株防效達77.5%,可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放蜂2次與3次的防效差異顯著,但沒有極顯著差異,為節約成本,在田間防治中應推廣放蜂2次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