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晨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在部分高等院校中,由于課程設置及授課學時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并沒有開設《邏輯學》這門課程或者開設這門課程的學時較少,因此即使一些學生可能對邏輯學有一些粗淺的了解,但卻無法在學校獲得相關的教學資源,這也造成部分學生不了解邏輯學課程的客觀原因之一。現在很多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學習《邏輯學》,可以系統地讓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一定的幫助。
傳統的《邏輯學》教學方式注重邏輯概念、定義、命題等內容的講授,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感到枯燥,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進而導致對于邏輯推理學習的困難,包括性質命題推理、對當關系推理、三段論推理等內容。但邏輯推理恰恰是邏輯學研究的重點知識,學習并能夠應用邏輯推理知識對學生的素質提升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因此在高校開展邏輯學課程教學,應該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學習的需求及興趣,有針對性的選擇邏輯學教學的內容,對于傳統邏輯學的知識以及邏輯學流派、邏輯學分支、邏輯學發展等內容可以作為統一的教學內容,在邏輯推理、邏輯學原理、邏輯學經典案例等內容可以根據專業進行分類學習,通過引入專業案例的方式,加深學生專業與邏輯學的緊密聯系。
借助“教育+互聯網”的學習趨勢,充分利用超星學習通網上學習平臺,廣泛收集并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為學有余力的學生創建課后豐富的學習條件,同時也鼓勵學生課下以小組的形式去進一步探索邏輯學分支的相關知識。
從學生需求及實用的角度出發,線下授課的內容主要包括:介紹邏輯學的起源、流派、邏輯學大師、經典邏輯推理問題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案例導入、情境導入等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啟發學生思維,創新了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通過學習課程后,具備了解決邏輯推理問題的能力,然后引入符號邏輯的知識,讓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一步的提升,對學生學習《高等數學》也有一定的幫助;對于比較重點的內容,包括三段論的學習以及三段論的推理,注重格式的學習以及推理規則的理解,課上通過經典案例的系統講解,以及學生對習題的訓練,課下通過網上課程平臺研討的方式,提供測驗模塊,讓學生鞏固練習,并及時了解個人的學習情況。
邏輯學知識根據其歷史發展階段分為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傳統邏輯的發源地有三個,分別是古代的中國、印度和希臘。在學生學習邏輯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中國古代時期的邏輯思想的內容進行案例式教學,通過應用現代邏輯學的相關知識加以理解,能夠有效的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增加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緊密聯系起來,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起到素質教育與全面育人相統一的作用。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提出用數學方法處理邏輯推理的思想,他就是數理邏輯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自此現代邏輯進入了發展階段。在教學中,要將傳統邏輯和現代邏輯的聯系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對邏輯學有全方位的認識。當然,也要讓學生積極參加小組討論,進行啟發式學習,增加學習的互動性、多樣性。
性質命題也稱直言命題,常見的包括全稱肯定命題(A)、全稱否定命題(E),特稱肯定命題(I)、特稱否定命題(O);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需要理解其概念,明確主項(S)、謂項(P)、聯項、量項的含義,以及相應符號的表示方法。通過學習要求學生首先能夠判斷一個命題是何種類型,然后掌握A、E、I、O命題間的真值關系(邏輯方陣判別法)。這部分內容應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即線下課堂教師講授具體內容,線上課程資源保障學生課后的學習鞏固,可以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理解。為后續重點知識——三段論的學習及推理打下基礎。
其實,邏輯學可以追溯到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在一些推理問題中經常出現。可以說,邏輯學中的很多推理案例都是來源于日常生活,比如:有這樣一位主人,請甲乙兩位客人吃飯。他和甲來到飯館里,等了好長時間,乙還沒來。主人自言自語說:“哎,該來的還沒有來。”甲聽后心想:“我不是該來的嗎?那我走吧。”主人沒意識到他的話經過推理會得出一個與自己意愿想違背的結論,竟然把甲給氣走了。在這個案例中,甲的想法(也就是思維過程)是這樣的:根據“該來的還沒來”這句話,甲意識到他不是還沒來的,因此甲得出結論:他不是該來的,所以甲被氣走了。這其實就是邏輯學中的直言三段論的推理過程。這樣的案例可以在課前課后給學生提供,讓學生可以進行案例分析,課上教師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表達思維過程,訓練學生的即時組織語言表達的能力,從而加強了理論與應用的融合。
邏輯學對學習者的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對于經典案例的推理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較高,可以進行小組討論研討的教學方式,比如:數學史上著名的“理發師悖論”問題,這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羅素在1919年所提出的,“某村子里有個理發師,他規定:我只給而且一定要給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請問:這個理發師給不給自己刮胡子?”這個分析過程大致如下:假設理發師給自己刮胡子,根據規定“理發師只給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可以推出理發師不應該給自己刮胡子,這是矛盾的;再假設理發師不給自己刮胡子,又根據規定,可以推出理發師要給自己刮胡子,這又是矛盾的。這種分析推理的過程對學生思維活躍度的提升很有幫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七個基礎學科之一的就有邏輯學,同時邏輯學也是高校教育的基礎學科之一。它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研究設想:高職院校開設《邏輯學》課程,可以填補這門學科在大學生學習中的空白,同時,為了保障更好的學習效果,已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進行積極探索,并且逐步搭建線上課程學習框架,逐漸豐富線下課堂授課的教學內容,以啟發學生學習邏輯學知識的興趣為首要目的,旨在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深入探索研究的自主性,形成學生有條不紊的解決問題的日常習慣。
邏輯學未來發展主題逐漸轉向為信息的整合與分析,這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規律,意味著邏輯學將會擁有更好的包容性,更高的歸納性。在“教育+互聯網”的理念下,邏輯學課堂的教學模式要突破目前的教學困境,對更深層次的教學內容進行豐富探索,注重聯系專業特色以及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思考《邏輯學》教學的方式更多的可能性,進而有助于學生全方位自主學習和各專業課程學習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