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珊梅
(揭陽職業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系,廣東 揭陽 522000)
本次調研對象為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化學工程系(以下簡稱為揭職化工系)2019屆全部學生,其中商檢技術專業學生42人,化妝品技術專業學生34人,共76人。筆者設計了三次調查問卷,時間截點分別是2019年5月份(即學生實習結束)、2020年2月份(即學生正式工作約半年)和2020年5月份(即學生正式工作約一年)。通過問卷法來獲取頂崗實習生的工作反饋,以電子問卷在線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獲取信息。第一次發放76份電子問卷,有效填答為76份,回收率為100%;第二次發放76份電子問卷,有效填答為70份,回收率為92.1%;第三次發放76份電子問卷,有效填答63份,回收率為82.9%。本文引用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全校2019屆學生工作情況的數據來自《揭陽職業技術學院2019屆畢業生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質量報告》。
根據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情況,可將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的類型分為就業型實習和實習型實習兩大類。揭職院化工系采用的是實習型實習,即學生通過系部或其他招聘渠道到相關專業對口企業實習,實習過程中簽有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實習協議,學生在實習期結束后可根據自愿決定是否繼續留在該企業上班。19年5月份調研數據顯示,揭職化工系學生工作穩定率①為64.47%,揭陽職業技術學院19屆全校畢業生工作穩定率為58.46%②,說明我系同學對實習單位的認可度比全校平均水平高10.28%。20年2月份調研數據顯示同學們的離職率達50.00%,20年5月份調研數據顯示同學們的離職率達35.35%,一定程度上說明同學們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對企業與自身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因而對企業進行新一輪的選擇。
實習形式主要有集中型和分散型,集中型實習主要是學校聯系的合作企業,實習學生人數較多;分散型實習是學生自主尋找的實習單位,相對分散;揭職化工系采取的方式是系部聯系合作企業來校宣講,企業與學生通過面試筆試等程序進行雙向選擇。19年5月份調研數據顯示化工系學生通過校園宣講會、老師介紹、實習定點單位等系部干預手段落實實習的比例是90.91%,20年2月份調研數據表明落實工作的比例是75.71%,而全校調查②結果表明校外各類招聘網站信息為畢業生獲取招聘信息的主要來源,29.24%畢業生通過校外各類招聘網站信息落實就業。數據說明揭職化工系學生更能運用系部資源實習就業,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化工專業學生的實習就業需要學校、系部、教師多方共同努力。實習形式應結合集中型與分散型,既保證全系學生的實習工作穩步進行,又要充分尊重學生自身的就業意愿。
實習地域分析揭職化工系2019屆學生均選擇在廣東省內實習,實習生主要流向了廣州市(25.68%),汕頭市(25.68%),而揭陽市只有4.05%。這個數據與2019屆全校數據廣東省內就業的畢業生主要集中于揭陽市(50.40%)有很大的出入,究其原因主要是揭陽當地化工企業總量較少。再者,實習生或應屆畢業生,有較強的扎堆現象,容易出現同個班、同個宿舍或關系較好的幾位同學選擇同一實習單位的情況。2019屆化工系實習生76位,任職公司共42家,其中超過4位實習生的公司共有5家,均是與學校有長期合作的單位。
2.2.1 商檢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評價
19年5月份調研數據顯示商檢技術專業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最有用的課程前三名是儀器分析、專業英語、化工儀表及自動化,各課程比例③分別是儀器分析-22人次,占比52.4%;專業英語-6人次,占比14.3%;化工儀表及自動化-5人次,占比11.9%;化妝品分析-4人次,占比9.5%;微生物檢驗-3人次,占比7.1%;物理常數檢測-2人次,占比4.8%;分析化學-2人次,占比4.8%;化工原理-2人次,占比4.8%;CAD制圖-2人次,占比4.8%;綜合技能實訓-1人次,占比2.4%。
20年2月份調研商檢技術專業畢業生認為大學期間最有用課程時,60.5%畢業生選擇儀器分析,依然是遙遙領先于其他專業課程,且同比增加15.6%,各課程比例分別是儀器分析-23人次,占比60.5%;都沒用-3人次,占比7.9%;專業英語-3人次,占比7.9%;分析化學-2人次,占比5.3%;物理常數檢測-1人次,占比2.6%;化妝品分析-1人次,占比2.6%;微生物檢驗-1人次,占比2.6%;CAD制圖-1人次,占比2.6%;食品分析-1人次,占比2.6%。兩次數據都看出儀器分析課程深受同學認同,因此筆者認為商檢專業教研室應適當增加儀器分析課程的學時,創造條件保證儀器分析課程理論和實訓教學全面對接。
根據19屆商檢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學生共授課32門,其中被實習生認為有用的課程共10門,占比31.2%;應屆畢業生認為有用的課程僅為8門,占比25%。數據總體偏低,通過與學生訪談,多位學生表明學校課程所用教材、儀器、檢驗技術均較為落后,與工作實際情況不符。因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一定要科學合理,授課門數并不是越多越好,像儀器分析這種對實習生畢業生有用的課程應該想盡辦法辦好辦精。再者,授課要與時俱進,學校應該創造條件讓老師多外出學習,以便知識時常更新,否則授課將失去意義。
2.2.2 化妝品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評價
19年5月份調研數據顯示化妝品技術專業學生現階段認為大學期間最有用的課程前三名是儀器分析、化妝品原料、洗滌劑與化妝品生產技術,各課程比例分別是儀器分析-8人次,占比23.5%;化妝品原料-8人次,占比23.5%;洗滌劑與化妝品生產技術-6人次,占比17.6%;專業英語-3人次,占比8.8%;化工儀表及自動化-3人次,占比8.8%;化妝品配方設計-3人次,占比8.8%;化妝品安全性及功效評價-3人次,占比8.8%;都沒用-2人次,占比5.9%;化妝品管理與法規-2人次,占比5.9%;CAD制圖-2人次,占比5.9%;綜合實訓-1人次,占比2.9%;化妝品微生物檢驗技術-1人次,占比2.9%;化工原理-1人次,占比2.9%;美容常識與化妝技巧-1人次,占比2.9%;表面活性劑-1人次,占比2.9%;文獻檢索-1人次,占比2.9%;化妝品質量檢驗技術-1人次,占比2.9%;計算機應用-1人次,占比2.9%。
20年2月份調研化妝品技術專業畢業生認為大學期間最有用課程時,40.6%畢業生選擇儀器分析,依然是遙遙領先于其他專業課程,且同比增加40.6%,各課程比例分別是儀器分析-13人次,占比40.6%;化妝品原料-4人次,占比12.5%;專業英語-4人次,占比12.5%;都沒用-4人次,占比12.5%;洗滌劑與化妝品生產技術-3人次,占比9.4%;化工儀表及自動化-2人次,占比6.2%;化妝品管理與法規-2人次,占比6.2%;化妝品配方設計-2人次,占比6.2%;化妝品質量檢驗技術-2人次,占比6.2%;化妝品安全性及功效評價-1人次,占比3.1%;化妝品微生物及檢驗技術-1人次,占比3.1%;表面活性劑1人次,占比3.1%;計算機應用-1人次,占比3.1%。和商檢技術專業相同,儀器分析課程對畢業生來說尤為重要,因此筆者認為化妝品專業教研室應適當增加儀器分析課程的學時,創造條件保證儀器分析課程理論和實訓教學全面對接。
根據19屆化妝品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學生共授課27門,其中被實習生認為有用的課程共17門,占比63.0%;應屆畢業生認為有用的課程為12門,占比44.4%。儀器分析、化妝品原料、洗滌劑與化妝品生產技術、專業英語四門課程在兩次調研中均得到較多同學認可,應加大力氣辦好辦精。
2.2.3 關于課程體系的反思
化工系實習生認為課程全都沒用的比例為2.6%,畢業生比例為9.7%,調研時間僅差9個月,認為大學期間所有課程都沒用的同學人數上升速度驚人。課程設計都是按照人才培養方案來執行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是專業開設的重中之重。就揭職院而言,總體各專業人數平均50人,各專業教研室平均3-5位教師,人才培養方案的敲定主要還是本教研室校內3-5位老師。職業教育作為以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育類型,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也應為學生的職業技能服務,其課程內容應緊貼現實職業需要,現有人才方案只由在校執教并沒有在企業真正工作的專職教師來討論確定有其不完善的地方,訂單班、聯合培養等創新辦學方式應運而生。
調查問卷結果表明:首先,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單位還是以學校聯系單位為主,特別是像揭陽職業技術學院這樣地處偏僻的高職院校,一定要充分發揮學校和系部、指導老師多方資源,盡可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實習信息與資源。其次,要充分了解實習期學生、應屆畢業生、往屆畢業生對教學課程的反饋,按照工作的需求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避免閉門造車。最后,學院一定要重視教師再培訓,職業教育說到底是為了滿足職業技能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的與時俱進是教學質量的基礎。
注釋
①工作穩定率是衡量畢業生更換工作單位的情況;離職率=(更換工作單位在1次及以上的人數/更換和未更換工作單位的總人數)*100.00%,穩定率=100.00%-離職率。
②數據來源:第三方機構睿新中科-2019屆畢業生就業與培養質量調查。
③問卷中該題目為多選題,因此選項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