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捷
腎性貧血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因腎臟EPO 缺乏導致紅細胞生成障礙,是腎功能障礙晚期的常見并發癥[1,2]。臨床首先需要在診斷上將腎性貧血和其他貧血區分,該類貧血患者治療上需要控制血液輸入的數量,聯合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等其他治療藥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腎性貧血治療有效率和患者Fe 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而CHr 是骨髓造血功能的反映指標。本研究探討EPO、Fe、CHr 聯合檢測在老年腎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50 例老年腎性貧血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50 例健康體檢的老年志愿者作對照組。研究組男31 例,女19 例;年齡62~83 歲,平均年齡(69.8±4.6)歲。對照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61~76 歲,平均年齡(68.7±4.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采用沃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劑檢測EPO,采用TBA-120FR檢測Fe,采用VIA2120 西門子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Hb 和CHr。研究組患者每周皮下注射rHuEPO,150 U/kg,分2~3 次注射;口服琥珀酸亞鐵200 mg/次,3 次/d。
1.3 觀察指標 對比研究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EPO、Hb、CHr、Fe;研究組治療前后的EPO、Hb、CHr、Fe。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EPO、Hb、CHr、Fe對比 研究組治療前EPO、Hb、CHr、Fe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研究組治療前后EPO、Fe、Hb、CHr 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EPO、Hb、CHr、Fe 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研究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EPO、Hb、CHr、Fe 對比(±s)

表1 研究組治療前與對照組的EPO、Hb、CHr、Fe 對比(±s)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2 研究組50 例患者治療前后EPO、Fe、Hb、CHr 比較(±s)

表2 研究組50 例患者治療前后EPO、Fe、Hb、CHr 比較(±s)
注:與治療前對比,aP<0.05
貧血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好發于兒童、老年人、女性等人群。老年人是貧血的高發人群,因老年人群機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骨髓造血功能降低,難以產生足夠多的紅細胞提供血氧[3]。正常情況下,EPO 主要由腎臟近曲小管附近的細胞合成、分泌并維持一定的平衡狀態。當機體因各種原因導致腎臟血液氧氣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缺氧誘導因子可以刺激體內EPO 的分泌,從而產生更多的紅細胞幫助體內氧氣運輸。因而,多數貧血疾病中患者體內EPO 的水平升高。然而老年腎臟疾病患者體內EPO 水平降低,患者因腎臟功能異常導致EPO 生成減少,病變局部的炎癥介質可以抑制EPO 生成,表型轉化或成纖維細胞破壞也可能導致EPO 生成減少。臨床上針對老年患者腎性貧血的發病原因需要采取rHuEPO 進行治療。研究認為,貧血的治療需要在早期進行有效干預,早期治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心室肥厚或纖維化等嚴重的貧血并發癥,降低患者死亡風險。有研究認為,缺鐵是導致EPO 低反應性的主要原因。腎臟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由于攝入鐵不足、腸道鐵吸收障礙等容易導致鐵缺乏。同時腎臟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在采用rHuEPO 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鐵的利用增加,容易出現鐵相對不足。因而,適當補充鐵劑有利于提高rHuEPO 的臨床治療效果,減少rHuEPO 藥物的使用劑量。臨床上老年腎性貧血患者的治療需要定期、及時監測體內鐵代謝的相關指標,包括鐵元素、轉鐵蛋白飽和度、骨髓鐵染色等常用指標,從而準確判斷鐵的情況。骨髓鐵染色雖然在反映體內鐵利用情況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該檢查具有一定的創傷性,無法適用于臨床定期監測。Fe 雖然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檢測指標,檢測方法便捷,但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檢測靈敏度較低。轉鐵蛋白飽和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患者體內鐵利用情況,但容易受到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檢測結果穩定性不高,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隨著醫療檢驗技術的發展,新的檢驗指標逐漸在臨床中應用,為臨床鐵的利用狀況評估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釋放到外周血的紅細胞,可以很好地反映骨髓細胞合成血紅蛋白的情況。通常情況下網織紅細胞壽命為1~2 d[4],而當患者處于貧血狀態時網織紅細胞變化較為迅速。CHr 是臨床上另一項有效的骨髓造血功能評估指標,其對于體內鐵狀況的評估不易受到急性時相反應的影響。CHr 的對于鐵狀況的評估具有快速、準確的特點,具有較高的早期診斷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前EPO、Hb、CHr、Fe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EPO、Hb、CHr、Fe 均高于治療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研究結果進一步分析,EPO、Hb、CHr 等既是患者貧血狀況的有效評估指標,也是臨床治療效果評估的重要參考。對于老年腎性貧血患者及時補充鐵劑和rHuEPO 可以促進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糾正患者貧血狀況。老年人群往往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3]。長期的小血管功能損害容易出現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腎臟并發癥損害,導致腎功能低下。腎性貧血是由腎臟功能損害繼發的貧血改變,因患者腎臟功能降低后體內大量的毒素堆積損害腎組織單位正常功能,導致機體鐵缺乏、EPO 合成減少。同時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進行透析治療,也容易在透析治療的過程中丟失紅細胞并導致鐵缺乏引起貧血。透析治療的過程中患者的血液經過離子交換膜的交換后部分離子在交換的過程匯總丟失,因而濃度水平降低,可能進一步影響腎臟的正常功能和機體的健康狀況,加重疾病的嚴重程度[4]。rHuEPO 作為一種酸性糖蛋白在老年腎性貧血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用藥后可以刺激機體紅細胞生成、成熟,改善腎臟組織的血氧供應,減少進一步的組織細胞功能損害。紅細胞的增多使得患者貧血癥狀改善,治療效果明顯。治療前,研究組患者Fe、CHr 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老年腎性貧血患者鐵離子缺乏較為嚴重,腎功能障礙可能因為多種因素導致患者體內鐵離子流失,因而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加強患者鐵元素的補充,為臨床造血提供重要的原料,從而輔助提高臨床總體治療效果。隨著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的臨床應用,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的檢測更加方便快捷,應用價值更加顯著[5]。
綜上所述,EPO、Fe、CHr 聯合檢測在老年腎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顯著,通過檢測與患者鐵代謝以及血紅蛋白相關的指標有利于為腎性貧血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治療后隨訪評估提供重要的參考,幫助臨床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