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華,龔義美
1.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農業農村局,湖南 湘西 416500;2.湖南省湘西州瀘溪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 湘西 416100
非洲豬瘟自2018在我國發現首例以來,對我國生豬養殖業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由于缺乏有效的疫苗預防和藥物治療,當前針對該疫病以防控為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行防治。規模化屠宰場的調運生豬來源較為廣泛,多地區的生豬匯集到的生豬屠宰場,部分生豬可能隱性攜帶該病毒,導致生豬屠宰場非洲豬瘟高發,規模化屠宰場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存在嚴重的疫情隱患。還需進一步落實好防控工作,降低該疫病發生率。
規模化屠宰場要在非洲豬瘟高發的形勢之下,建立和完善各項監管制度,加強痕跡化管理,細化臺賬。具體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包括生豬進場驗收制度、進場查證管理、屠宰管理制度、宰前與宰后檢驗管理制度、豬肉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等,結合制度及時開展工作,保證食品安全,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結合消毒制度落實好消毒工作。進入屠宰場的生豬和車輛一定要在徹底消毒之后才能進入養殖場,卸載完成后,再次對車輛進行消毒。規模化屠宰場應該完善基礎設施,設置完善的專用消殺點,做好消毒工作。屠宰場大門口設置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換,消毒池中的水每天更換,保證消毒液的使用配比合理。屠宰車間、待宰圈是不應忽視的消毒重點區域,消毒液具體可選含碘類、含氯類等消毒液,每天及時清洗這兩個地方,對地面、墻壁等進行徹底消毒工作[1]。同時備用火焰消毒器,不定期進行高溫消毒。
可通過建立非洲豬瘟病毒PCR熒光定量分析檢測實驗室的方式,對進入屠宰場商品豬全覆蓋抽血檢測及內部環境定期抽樣檢測,建立臺賬,進行詳細記錄,對于每個批次的每一血樣根據耳標號碼進行登記,保證非洲豬瘟的可追溯性。進入生豬屠宰場的生豬,要抽血采樣之后分析檢測,結果為陰性,經過駐場官方獸醫確認簽字后才可以進入待宰圈。相關工作人員需填寫好抽樣單上所有的信息,同一批次的生豬保留血樣的10%,同時血樣試管上要貼好各項標簽,備注來場動物檢疫證號,記錄畜主姓名、來源、調運人、時間等信息,血樣保存2~6個月,之后申請做非洲豬瘟病毒檢測,若血樣檢測結果全為陰性,要對其進行集中銷毀。每月對待宰間、屠宰車間、過道等環境進行抽樣檢測及消毒,做到環境陰性。
規模化生豬屠宰場需規范、詳細做好各項記錄,具體內容包括所有生豬調運人的詳細信息,車輛備案等,生豬來源要明確不是來自疫情高發區,以及豬肉承運人的詳細信息、車輛信息和產品流向。保證市場銷售產品的可追溯性。規模化屠宰場動物標識耳標回收、銷毀記錄應該詳細,專人負責,回收的耳標不能隨意丟棄,以免被不法分子二次使用。
生豬入場后,需做好生豬入場登記,結合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填寫各項信息,任何細節都不能忽略。肉品檢驗時,需摘除豬肉胴體上的三腺及淋巴結,進行內臟的檢驗。首先肉眼觀察外觀是否存在病理變化,無病變加蓋檢驗印訖章,開具檢驗合格證。之后憑借肉品檢驗合格證到官方獸醫處申報檢疫,檢疫合格后再次加蓋檢疫印訖章,開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兩證兩章齊全后,才可以上市銷售。
對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和產品以及摘除的三腺集中在專門的高溫焚燒爐中每天及時處理,同時對所在區域嚴格消毒。
加強與動物衛生監督部門聯系,匯報屠宰場各項防控措施,學習新的防控措施,保證食品安全。
綜上所述,非洲豬瘟是急性傳染病,傳播能力強,危害大,死亡率高,嚴重制約養豬業的發展。規模化屠宰場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做好管理與檢疫工作,提高非洲豬瘟防控水平,保證食品安全,控制疫情擴散,降低非洲豬瘟對養豬業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