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紅英
四川南充市南部縣老鴉鎮畜牧獸醫站,四川南充 637300
在豬只飼養過程中,飲食問題往往被忽視,傳統的飼養管理方式較為粗獷,采用野外作物或食物殘渣進行喂食,容易導致豬只在進食過程中出現胃病。食物在投喂時也未經消毒處理,容易夾雜大量的塵埃沙粒和昆蟲雜物,會導致豬只消化不良,嚴重甚至出現胃潰瘍或食物中毒。潲水是農村豬只飼養的主要食物,而潲水在收集過程中,容易因為高溫問題導致變質,不同食物的混合容易產生不同的飲食問題,也會導致豬胃病的發作。豬槽缺乏定時的維護和清潔,也會讓細菌出現殘留問題,從而引發食物安全問題,讓豬只胃病高發。
運動是動物保持身體健康和維護身體機能的重要活動,通過加強運動,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毒素排出,形成健康體魄。在運動過程中,也會促進動物的消化和吸收,減少胃病的發生。在飼養過程中,大多飼養者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導致出現一圈多養的問題,豬只生活空間壓迫,運動量下降,是導致豬只胃潰瘍多發的重要原因之一[1]。運動需要場所的構建,這會加大飼養成本,降低經濟效益。為幫助豬只快速生長和增重,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飼養員往往采用密集或大量地投喂方式,讓豬只暴飲暴食來起到增肥的效果,這會加大消化系統的負擔,出現消化紊亂引起胃潰瘍癥狀。同時,讓豬只運動進行消化,會拖延豬只增重的進度,因此大多飼養員通過減少豬只運動來達到增肥的目的。
胃潰瘍問題一般從小病開始,前期的食欲不振或暴飲暴食問題的出現,會引發后續的胃病問題,飼養員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就是導致胃潰瘍的發生。胃病是豬只飼養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但由于前期癥狀不顯著,經常被忽視,到病態顯著時,往往胃潰瘍已經產生,加大了治療的難度和成本[2]。在治療過程中,由于管理和食物投喂不當,也會拖延治療過程的效果,而當豬只治愈階段需要一定的養護時間,過早進行正常投喂,容易導致胃潰瘍的反復發作。溫度的控制也是導致豬只出現胃潰瘍的誘因,當溫度過高時,會影響豬只的胃液分泌,在炎熱的天氣,豬只暴躁而胡亂啃咬,將加大胃潰瘍和其他疾病的發生概率。
要重視豬只的飲食問題,嚴格把控食品安全質量,投喂合格、健康、衛生的食物,例如在投喂農作物時,要對作物進行一定的清理,清除枯枝殘葉,清洗表面的塵埃沙粒,避免豬只錯誤飲食影響健康。對食物進行精細化管理,將作物切成合適的段狀,有利于幫助豬只消化,促進胃部健康。定時對豬槽進行清潔,防止細菌滋生,應減少木材豬槽的選用,用不銹鋼等表面光滑且不易腐蝕的材質,不但經久耐用,還有利于豬只健康飲食。定時定量開展投喂工作,讓豬只有規律地進行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胃潰瘍等胃病的發生。增加食物投喂的多樣性,一方面有利于促進豬只的食欲,另一方面,能夠多元吸收各種營養物質,有利于豬只的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減少病害的發生。
合理規劃豬圈的飼養數量,降低飼養密度,為豬只的日常生活騰出更多的活動空間,有助于豬只的健康發育。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戶外放養,增加運動,有助于消化和營養吸收,減少胃潰瘍的發生。戶外放養讓豬只吸收紫外線,能夠殺滅身體上的病菌,維護身體健康。同時,確保空間的通風透氣,營造潔凈衛生環境。
治療原則是消除發病因素、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3]。對癥狀較輕的病豬,應保持環境安靜,減輕應激反應,可注射鎮靜藥,如用鹽酸氯丙嗪,每次用1~3 mg/kg;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害,可用氫氧化鋁、硅酸鎂或氧化鎂等抗酸劑,使胃內容物的酸度下降;保護潰瘍面,防止出血,促進愈合,可于飼喂前投服次硝酸鉍5~10 g,每天3次,也可喂服鞣酸蛋白,每次2~5 g,每天2~3次,連用5~7 d。此外,為維持食糜的正常排空,可用聚丙烯酸鈉5~20 g/d溶于水中飲服,或以0.5%~5%的比例混于飼料中喂服,連用5~7 d。如果病豬極度貧血,證實為胃穿孔或彌漫性腹膜炎,則失去治療價值,宜及早淘汰。
加強日常的監督管理工作,制定飲食計劃表,監控豬只的飲食量,對出現暴飲暴食或厭食問題的豬只予以重視,對出現嘔吐等問題的豬只應及時施加胃藥,避免衍生成胃潰瘍,增加治療難度。對出現胃病的豬只進行登記,并詳細記錄其治愈的過程,方便日后病情復發時找到病因并施加有效的治療手段。對發病的豬只進行隔離治療,避免出現嚴重的細菌感染,增加病情,而且營造安靜的治療環境,有助于快速治療,降低治療成本。治愈后應設置觀察期,確保完全治愈不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