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麗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龍門鎮畜牧獸醫站,甘肅定西 730500
奶牛腹膜炎是一種因細菌進入奶牛腹腔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該病不僅會導致臟器炎癥的出現,使奶牛采食量以及泌乳量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奶牛食欲廢絕病引發死亡,因而需要對該病進行深入研究,避免奶牛生產性能受到影響。
犢牛臍帶感染,一方面會導致犢牛臍炎的發生,另一方面會引發犢牛腹膜炎。如果沒有做好斷臍處理工作,臍帶常常發生感染,其炎癥可逐漸上行并擴散至腹腔,因而引發局限性的腹膜炎,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極容易轉變為廣泛性腹膜炎。
犢牛真胃黏膜在受到排泄物或者分泌物的長期刺激、物理性刺激以及生物性刺激后,其表面會出現很難愈合的慢性病理性肉芽瘡,進而引發真胃潰瘍。隨著病情的發展,真胃可能出現破裂或者穿孔問題,進而引發腹膜炎或者犢牛死亡。
在奶牛分娩時,常常因難產或者助產不當而導致產道發生撕裂或者損傷,在這樣的狀態下,奶牛生殖道內的惡露或者胎水等各種分泌物極容易擴散至腹腔,進而導致腹膜炎的發生。
犢牛臍帶感染所引發腹膜炎主要發生于初生犢牛。一般如果為犢牛做好了斷臍工作,10 d 左右的時間犢牛臍帶即可完全干脫。如果此時臍帶尚未干脫,同時存在著臍部腫大、潮濕或者臍部感染問題,極有可能還有了腹膜炎。
此類腹膜炎高發于犢牛生長中后期,犢牛主要表現為真胃炎、真胃潰瘍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逐漸發展為真胃潰瘍或者真胃破裂時,就會出現腹膜炎癥狀。病牛存在貧血以及腹瀉癥狀,其糞便呈煤焦油狀,一些病牛可能出現異食癖好。在發病初期,病牛表現為高熱、腹部臌氣、腹痛難耐、不斷踢打腹部以及真胃內存在積液等各種癥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逐漸精神萎靡、食欲廢絕、長期臥底不起,最終導致死亡。
對病牛進行剖檢,可以發現病牛腹腔存在大面積的滲出性炎癥或者纖維蛋白性炎癥。病牛腹腔內積存有大量腹水,腹膜與腹壁、腹腔器官處于相互黏連的狀態,同時子宮與卵巢相互黏連,腹腔內存在大量纖維蛋白性凝固絮狀物,同時散發出明顯的腐臭味,腹膜顏色變黑并且厚度增加,肝臟表面附著有纖維蛋白。病情嚴重時,牛只可能出現嚴重的膿毒敗血癥,對其剖檢可見其心房以及心室內均存在膿汁。
另外,因臍帶感染所引發腹膜炎病牛臍孔周圍可見膿包或者化膿性病灶;而真胃潰瘍所引發腹膜炎病牛存在真胃潰瘍以及真胃穿孔等癥狀;因產道損傷所引發腹膜炎病牛產道以及子宮可見損傷性病理變化。
加強環境清理以及消毒工作,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做好犢牛斷臍工作,避免因斷臍過短而引發脫臍或者臍孔閉鎖不全等。在斷臍以后,立即對臍帶斷端進行消毒,一般采用濃度為10%的碘酊作業消毒液。一旦發生臍部感染或者臍炎,必須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避免引發腹膜炎。
對哺乳期犢牛采取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避免其出現消化功能紊亂現象;及時治療犢牛真胃炎以及真胃潰瘍,避免引發真胃穿孔。為哺乳期犢牛適當補充顆粒飼料,不斷提升其消化吸收能力,避免出現斷奶應激。
在對原發病治療后,采取下述措施進行腹腔病的治療。
為病牛肌肉注射300 ~600 萬IU 的普魯卡因青霉素以及5 ~10 g 鏈霉素,每天1 ~2 次,連續治療5 ~7 d;將50 mL 濃度為2%的磺胺嘧啶鈉注射液溶入到500 ~1 000 mL 濃度為5% 的葡萄糖溶液每天2 次為病牛靜脈注射,連續注射4 ~6 d;一般選擇呋塞米作為利尿劑,其使用劑量為50 ~100 mg/次。
為了使腹腔內存在的滲出液盡快排出,通過腹腔穿刺術將腹內液體排除,接著分別將200 萬IU的鏈霉素以及200 萬IU 的青霉素溶入到200 mL 濃度為0.25%的鹽酸普魯卡因中,并注入到病牛腹腔內。
在治療腹膜炎的同時,還需對腸道加強護理。如果病牛存在痢疾問題,還需使用慶大霉素等藥物;存在腹痛問題還需使用鹽酸嗎啡以及安乃近等藥物;存在腸道臌氣癥狀時還需使用緩瀉劑或者魚石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