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捕快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后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太公亦封于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后聞伯禽報政遲,乃嘆曰:“嗚呼,魯后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故事的大意是說,魯國國君伯禽剛受封時,到魯地就國,三年后才向周公報告政績。周公問:“為什么這么晚呀?”伯禽說:“改變當地的風俗,革除他們的禮制,守喪三年然后才除去喪禮,所以晚了。”姜太公同時封在齊地,五個月就向周公報告了政績。周公問:“為什么這么快呀?”姜太公回答說:“我簡化他們的君臣禮節,遵從他們的生活習俗。”等到姜太公(有人認為此處應是周公)知道伯禽報告政績晚時,嘆息說:“哎呀,魯國的后代大概要成為齊國的附庸了!政治制度不簡易,民眾就不會去接近;平易近人,老百姓就必定去歸順它。”
姜太公聽了關于治理齊國的匯報和伯禽治理魯國的匯報后,兩相對比,看到了差距,所以也就有了“魯后世其北面事齊矣”的感嘆。其中的關鍵原因就在一個“簡”字上面——“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治理國家也好,公司治理也罷,策略都是非常關鍵的,都是關乎治理的效率、付出的代價和取得的成果。大到治國行政,就是要讓百姓知道做什么不做什么,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小到公司治理,公司的戰略、規章、制度都要讓公司員工知道,而且要不用費力地知曉和明了。那樣推行起來才容易。如果要做到這點,一個最根本的前提就是要把這些東西弄得簡單明了,清晰易懂。最簡單的例子,“簡化”辦事程序和手續,就是類似的道理。
提到公司治理中的“簡單”,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誰?最多的人可能會選擇前GE總裁杰克?韋爾奇。杰克?韋爾奇的最高管理原則,也是他成功的最大秘訣是“把事情簡單化”。他說:“管理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混亂的事情規范化。”對他來說,使事情保持簡單是商業活動的要旨之一,他的目標是“將我們在通用電氣所做的一切事情、所制造的一切東西‘去復雜化”。
無獨有偶,著名的投資人查理?芒格信奉的第一投資原則就是“讓問題簡單化”。任正非也曾經在華為內部的一次講話中強調,“公司最大的浪費是工作的無效性……不允許隨意更改制度流程,我們的管理改進要現實主義,要盡可能簡單;不允許僅僅為了追求管理的完美,而做太復雜的系統改進;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IT化,要簡單實用。”
簡單實用,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比較困難,能夠化繁為簡才是真功夫。所以韋爾奇感慨說:“做到簡單化的行事作風,需要莫大的勇氣,尤其是對大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為官僚主義不僅懼怕速度,更討厭做事簡單化。”
杰克?韋爾奇憑著他的自信、熱情、勇氣和智慧,發動全體員工積極參與,與官僚主義作風進行了全面的抗爭。而且,在執掌通用的20年里,韋爾奇將那些面對現實、破除官僚主義的成功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向每一個GE的聽眾講述,使之成為了GE的文化和理念。
齊國的為政以簡,魯國的為政以繁,由此得出“后世北面事齊”的結論。從為政的策略和形式,得出這樣的結論并不偶然。這個觀點在《周易》中也有明確的體現。《易·系辭》上說“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功則可大,有親則可久;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則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我們今天糾治“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原因就在于“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很多東西就在一定程度上把問題復雜化,而且沒有什么實際的內容。而內容的空洞,也就往往需要形式的繁雜來支撐。
我們今天反對“內卷”,就在于簡單的一件事兒,系統會把它搞得越來越復雜,你得蓋很多章,你得證明你媽是你媽。辦事的人一個個一本正經,給人感覺專業又正規,其實什么都不是。
我們今天強調效率,效率又從何來?“簡則易從,易從則有功,有功則可大。”道理也就在這里吧!無論是政府的效率還是公司的效率,簡單都是一個根本的原因和前提。
老子說:“大道至簡。”任何制度都可以簡化,為了提高效率,管理者可以采用簡便的方法加強企業內部的溝通,寶潔公司“一頁備忘錄”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公司規模不論大小,其本質都應該是簡單的,復雜只是人為所致,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倡導簡單的風氣,努力培養并學會運用化繁為簡、以簡馭繁的管理智慧,這或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