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社會進步迅速,我國的環境工程建設的發展也有了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是確保人們更深入地認識自然、對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以及建筑工程順利開展的必要性、基礎性措施。科學合理的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是實現人類開發與自然供給相平衡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未來的地質學發展中,需要對水工環勘察工作中的問題進行重視和研究,在勘察工作的不斷完善和改進中實現地質工作的基礎性發展,從而進一步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從目前水工環地質工作現狀來看,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并細化工作流程,對整個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當前水工環地質工作實際可知,在具體工作實施過程中,既要了解水工環地質工作的特點和內容,又要做好專業水平的水工環地質工作人員的儲備,為整個水工環地質工作奠定良好基礎,使水工環地質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提升水工環地質工作的實效性。可見,夯實水工環地質工作基礎,并積極推動水工環地質工作的實施,對整個水工環地質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1? ? 水工環地質勘察中的問題分析
1.1 相關意識缺乏
水工環地質勘察是一項基礎性的重要工作,在項目開展及工程進行之前能夠提供其所涉及的地質環境的可靠信息,以便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在地質工程項目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現實操作過程中,相關單位往往更傾向于將注意力鎖定在工程項目的直接效益之上,而對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而且對相關的理念和意識也不能實時更新和學習。在對水工環地質勘察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普遍形成勘察技術落后、勘察資金投入不足以及勘察設備更新不及時等問題,這些都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嚴重的制約作用[1]。
1.2 相關機制落后
由于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普遍存在認識不足的問題,也間接導致了關于該工作的機制落后,比如,缺乏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作分配不到位以及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在規章制度方面,由于國內相關的監管部門缺乏相應的法規及制度,乏于對水工環地質勘察落實工作的監管,從而出現由于規則真空而帶來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大大降低了國內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管理效率;在工作分配方面,一些單位由于缺乏合理的工作分配機制,加之過分強調地質勘察工作的效率,常見將多種勘察工作交于一人的分配情況,不僅影響了勘察效果,而且會導致水工環地質勘察本身難辭形式化的發展趨勢;在監管層面,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需要對相應的程序、原則及方法進行遵守,而外部的有效監管則是促使地質勘察工作滿足基本程序和原則的有效手段[2]。在現實情況中,存在部分勘察人員并不了解自身崗位職責、對檢查流程不夠清晰的問題,這與相應的監管缺失是相關的,監管不到位最終也導致了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專業化程度低。
2? ? 水工環地質勘察的概述
2.1 水工環地質勘察的要求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本文就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基本要求展開分析,首先需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一般包括:地下水工環實際情況的勘察、地理條件的勘察以及地下水層分布條件的勘察等。在進行實際勘察時,要準確地掌握施工現場的具體水位變化情況以及地下水等流經情況等,了解施工現場的水層厚度、流向、水位以及分布情況,進一步與政府相關部門所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結合分析,準確地對地下建筑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以便后續的施工[3]。
2.2 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內容
一般在開展水工環地質勘察的時候所需要勘察的內容相對較為廣泛,并且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針對不同的重點進行勘察。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點:(1)制定科學的勘察方案。在進行方案制定的過程中需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并且針對地下水進行初步檢測的過程中要準確地記錄數據,將所有的數據全部記錄在統一的表格當中,可以清楚且直觀地將所有的勘察結果體現出來。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應該將勘察的重點放在地下水位的深度和頂板深度方面。(2)設計過程中,可以引入電法技術看勘察地下水的水流速度與流向,也要做好數據的記錄工作,因為這些數據可以為后續的勘察提供一定的依據[4]。(3)充分的利用先進的技術以及設備,并且可以通過收集資料的方式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勘察的質量.
3? ? 解決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問題的措施
3.1 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
當前,我國的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緊緊圍繞著社會民生問題來開展,因此,保障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順利完成,對于國家和社會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實際進行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時候首先要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戰略規劃既要圍繞當前實際發展的需求,也要綜合考慮過往的歷史經驗教訓。同時,在制定的戰略計劃中要體現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而服務的這一主旨,確保規劃的可行性,注重發揮對于社會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3.2 加強對于調查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以前對于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成果主要是通過紙質載體和人工記錄來保存,這不利于調查成果的保護和管理。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可以建立專門的數據信息系統來管理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成果,便于實現調查工作中調查成果的資源共享,提高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中調查數據資料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促進調查成果的轉化,真正發揮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社會效益,真正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3.3 提升隊伍能力
水工環地質勘察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于人才隊伍的建設,在相關勘察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可以通過引進與培養提升勘察人員的綜合素質。在人才引進方面,通過準入條件的提高,確保應聘人員在基本專業及素質具備上能夠滿足日后發展的要求,從而為人才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人才培養方面,勘察單位應該在定期的能力培訓及知識更新方面加大投入,轉變以往的勘察觀念,用放眼全球的視野積極進行世界范圍內先進成果的吸收和借鑒,用先進的理論與技能來提高當下地質勘察人員的能力,以期滿足目前地質勘察的較高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勘察數據的分析及應用能力,增強現代勘察人員對先進設備的運用能力,憑借地質勘察設備及遙感技術的普遍應用,掌握對觀測數據的獲取以及分析技能,憑借隊伍能力提高現代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效率[5]。
3.4 工程地質問題的防治策略
工程地質問題危害性大,隱蔽性較強,防治工作難度比較大。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巖溶、地震等,各類工程地質災害均會對工程項目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在工程地質問題防治方面,必須做好地質勘察工作,對勘察區域中的地質構造特征、活動構造、地質活動等進行詳細調查,同時還需對區域地殼穩定性進行客觀評價,查明區域地貌形態特征、外力地質現象、分布規律發育程度等,進而對區域地表穩定性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分析。在工程地質問題防治方面,應堅持防治結合、預防為主以及綜合整治的原則,根據地質問題的具體情況,采用適宜的防治方法。在泥石流災害防治方面,可在上游區域種植樹木,強化水土保持,同時還需對地表水以地下水起到疏導作用。 在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落實中,從技術手段層面進行創新優化以及及時引入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其應該做好技術層面的改進完善。當前水工環地質勘察中可供選擇和應用的技術手段同樣也比較多,比如地理信息系統、物探技術以及遙感技術等,都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確保其能夠和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較為匹配,進而也就能夠形成較為理想的實際應用價值。當然,相應先進勘察技術的應用也需要專業人員操作,提升人員的技術能力,規避在應用中可能存在的較大失誤和問題。
4? ?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之下利用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對于國家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我國當前能源緊缺的現象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所以政府相關部分需要重視此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財政方面的支持。當前階段水工環地質勘察技術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GPS勘察技術的應用、TEM勘查技術應用、電法技術的應用、RTK技術的應用以及RS技術的應用。將這些技術應用于水工環地質勘察當中對于環保領域以及防災領域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就需要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完善此方面的相關內容與規定,確保勘察的價值能夠被充分的發揮出來。
(本文作者:黃樹梅,陳衛琴? ?工作單位:河北地質職工大學)
參考文獻
[1] 劉磊.淺談水工環地質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價值工程,2020,39(9):248-250.
[2] 謝騰.探究當代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金屬通報,2020(1):276,278.
[3] 孫迪.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分析[J].華北自然資源,2020(6):48-49.
[4] 廖柱坤.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20(11):257-258.
[5] 徐國翔.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分析[J].冶金管理,2020(7):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