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玲潔
高職教育作為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肩負著培養現代人才的重任,而且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復合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在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進而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以保證學生能夠充分適應社會發展和專業工作。作為最熱門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高職院校在培養該專業人才時應注重人才的綜合能力,因此,在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工業機器人技術飛速發展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需要培養專業人才。
中國社會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科學技術也在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勢,相關專業人員也出現了極度匱乏的現象。近年來,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各地區都在大力建設工業機器人產業園,相關科技也在不斷創新,因此,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緊缺。僅長三角地區,工業機器人開發企業數量已近萬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專業人才缺口也達數萬人[1]。不僅專業的研究人員和程序員數量極其稀缺,而且專業的設備安裝和售后服務人員數量也是空缺的。同時,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根據相關數據,預計三到五年內我國將形成大規模的工業機器人發展浪潮,工業機器人在各行業中的應用比例將達到25%,因此相關專業人才缺口問題已成為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問題。為此,有關部門在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由于許多高等職業院校包含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而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更具有實踐性,許多學生畢業后能夠迅速融入工作中,這使得高等職業院校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效率,進而為社會輸送大批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確保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有效擴張。同時,在一些社會招聘信息中也不難發現,目前工業機器人的安裝、售后服務和操作人員是最緊缺的技術人才。在發展過程中,科研人員對工業機器人的細節進行了極大的優化。但是,不少企業在購置工業機器人后出現問題,無法有效地發揮設備的全部功能,影響企業經濟效益。因此,專業的安裝、售后服務和操作人員已成為企業急需的專業人才。
人工智能技術和工業機器人技術已成為有關部門關注的焦點。因此,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短短幾年內,開設該專業的高職院校已增至616所,在目前的發展背景下,這一數字還在增長。在眾多具有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高職院校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61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48所。雖然很多高職院校在開設這個專業之前都會進行比較系統的分析,學院的師資隊伍也能滿足教學需要,但也有一些院校盲目開設專業來吸引學生,這就導致了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存在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甚至高職院校一些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使得工業機器人專業人員的技術應用能力出現問題[2]。
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根據社會需求進行分析,又要全面分析我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確保學生在工業機器人課程建設過程中真正成為復合型人才。所以在工業機器人專業培養過程中,高校要對畢業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專業水平進行分析,以保證學生畢業后能夠依靠所學知識提高專業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社會和產業發展的節奏,進而成為現代復合型專業人才。因此,有必要根據課程發展的要求,建立合理的教學體系。同時,高職院校要優化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環境和后備資源,確保專業課程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提高“工業機器人技術”的教學質量,高校應采用現代教學方法,擴大學生的知識聯系,如翻轉課堂、一體化教學等高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建立專業能力評價體系,確保學生在學習中不出現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從而有效地進行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建設,進一步促進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現代化的發展。
為了保證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能滿足社會需求,確保學生畢業后能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都需要建立實訓基地。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必須依托國家相關示范性實訓基地開展各項工作,確保在建設過程中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高職院校也應該聘請專業的指導教師,因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果高校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會直接影響現代復合專業人才的培訓效率。例如,某些一流大學聘請專業的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確保培訓管理體系的完整性,為學生提供了完善的模擬訓練環境[3,4]。
課程教學方式是專業課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也是專業課程教學中最基本的問題。高職院校在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應重視這一問題,切實解決這一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由于工業機器人技術是高職教育中的一個新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包含了很多科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機電應用、電力常識、設備控制基礎等進行教學工作,并采用模塊化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質。高校應舉辦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學生的技能競賽,以了解學生在技能競賽過程中的綜合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充分認識自己在競爭中的不足,為學生的未來打下基礎[5]。同時,在發展過程中,高校也可以將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應用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證學生能夠牢牢掌握所學的技能,提供專業人才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和人類智能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
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非常普遍,但由于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特定屬性,即實踐性較強,很多院校尚未緊跟步伐,沒有考慮校企合作的問題。在當前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只有深化校企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提高專業人才的素質,保證高校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穩步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的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利用政府的力量來配合校企合作人才的培養,利用政府在企業中的影響力來帶動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把企業和生產車間作為一個平臺來建立校園實訓現場,通過這種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業教學,從而保證學生在工學結合的過程中真正了解所學技術的應用模式;同時,引導學生盡快進入企業進行實訓學習,為企業培養后備人才。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快地了解企業和工作過程,而且能在企業的指導下樹立專業意識,畢業后成為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成為工業機器人專業的現代復合型人才[6]。
綜上所述,各高職院校要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在實際優化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保證學生能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更有效地掌握專業技術,并在實際工作中靈活應用該技術,從而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供幫助,進一步推動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走上更加完善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