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健
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的11.9%[1]。在全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長春市的人口老齡化形勢也日趨嚴峻,2016年,長春市老年人口數量已突破100萬,達到131萬余人,占長春市人口總數的17.34%[2],老年撫養比達到33.35%。長春市人口老齡化已進入加速發展期,老年人口總量大、增速快、并且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如何促進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養老服務作為我國新興的朝陽產業,它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促進家庭生活質量的提升,增進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養老護理人員作為養老行業的服務承擔者,她們在護理、關懷老人,促進老齡事業長遠發展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從業人員的流失,成為制約養老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針對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困境問題,文章以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困境問題的成因,進而探究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的可行性路徑。
關于養老護理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2年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中給出了明確的定義:對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礎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的人員。文章中所提到的養老護理人員,主要指在長春市養老服務機構工作的養老護理員,除此之外還包括照顧老年人,為老年人提供護理服務的家政服務人員和涉老醫務護理人員等。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文章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困境問題進行調查,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56份。
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困境問題紛繁復雜,當前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困境主要包括職業發展困境、職業認同困境和心理歸屬困境等三個方面的內容。
1.職業規劃意識薄弱,職業定位不準確。職業規劃是個人結合組織需求制定所要從事的工作目標、確定實現目標手段的不斷發展過程。問卷結果顯示: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普遍缺乏職業規劃意識、自我認知水平較低、缺乏強烈的擇業動機、工作積極性不高。在調查的156名養老護理人員中,41.02%的養老護理人員從來沒有過職業規劃,自我干預意識薄弱。養老護理人員職業發展規劃意識薄弱常常導致自身處于被動的局面,陷入職業發展困境。
2.專業發展渠道不通暢,機構管理能力不足。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養老護理人員缺乏良好的職業晉升渠道,專業發展通道不通暢,職業發展前景非常有限,這無形中降低了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尤其對于年輕的養老護理人員來說,專業發展渠道不通暢,職業晉升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離職意愿較高。另外,養老機構管理能力不足、缺乏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也是導致養老護理人員產生職業困境的重要原因。
1.社會認可度較低,社會支持缺乏。就養老護理職業而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養老護理人員常常面臨社會的偏見和歧視,職業聲望觀較低,社會認可度不足。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尤其是農村地區,人們認為養老護理工作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并且養老護理人員薪酬待遇較低、社會保障缺乏,也使得社會大眾對其身份歧視更加明顯。在養老護理人員對自身社會認可程度上,58.6%的養老護理人員認為自身的社會地位低、不受認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養老護理人員的自卑心理,產生職業認同困境。
2.自身職業認同感較低,離職意愿較高。職業認同感是養老護理人員對其職業的看法和感情以及決定自己積極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自身職業認同感較低,離職意愿較高,職業認同困境明顯。在調查的156名養老護理人員中,55.47%的調查對象認為養老護理工作沒有成就感,當初的擇業動機僅僅是養家糊口、生存需要而已,工作滿意度較低,職業榮譽感較弱。
1.思想觀念落后,自卑心理束縛。由于很多養老護理人員來自農村地區,受到傳統思想文化影響較深,思想觀念落后,從業者自身就對養老護理職業存在偏見。大多數養老護理人員認為自身所從事的是伺候人的工作,沒有社會地位,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很多養老護理人員會產生自卑心理,無法正確地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職業認可度較低,工作缺乏熱情,職業價值感缺失。
2.自我效能感降低,工作成就感不足。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由于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專業技能不足,付出與回報不匹配,導致從業人員職業榮譽感缺乏,自我效能感降低。養老護理人員照顧的人群比較特殊,部分服務對象性格孤僻、尖酸刻薄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這往往造成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風險,導致其對自身安全產生壓力,在不同服務對象的轉換中也會造成自身心理壓力較大,工作倦怠感明顯,經常會出現焦慮、緊張、無助等負面情緒,工作成就感較低,產生心理歸屬困境。
當前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在從業過程中遇到的諸多職業困境問題,不僅嚴重制約著從業者自身發展,而且影響著養老產業的穩步前進。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從政府、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者個人三個層面提出合理性的對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法律法規。養老護理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養老事業的專項財政支持力度,強化專業人才意識。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專項資金的投入不僅對加強養老機構軟硬件設施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改善養老護理人員工作環境,減少其職業困境問題的產生具有顯著的作用。另外,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與養老護理人員相關的法律法規,引導并規范養老護理行業的發展方向,完善養老護理行業體制機制建設。
2.提高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認可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受傳統觀念和習慣的影響,社會大眾對養老護理行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認可度和關注度較低。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養老護理人員的正面宣傳,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幫助養老護理人員提升自身的職業形象,提高其在社會公眾心中的社會地位。應采用多樣的宣傳形式,例如適時開展“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大賽”“養老服務行業成果展”等活動,提高人們對養老護理行業的正確認識,進而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理解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風氣,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認可度。
1.明確崗位職責,優化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滿意度。養老護理人員崗位職責不明確增加了從業人員職業困境問題的產生幾率,并且降低了工作滿意度。面對這種情景,養老服務機構應該在科學管理的基礎上,充分了解每位從業者的職業愿景,結合其內在需求,實現人和崗位的合理匹配。對很多養老機構而言,養老護理人員短缺、照護比過高是一個難以避免的難題,并且照護比嚴重超標、工作環境較差的現狀又使從業人員離職意愿較高,人員短缺問題更加凸顯。因此,養老服務機構應該著力完善機構的軟硬件設施,優化養老護理人員的職業環境,提高其工作滿意度。
2.提高機構管理能力,完善從業人員崗位設置及職業晉升制度。良好的機構管理能力是提升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歸屬感的必要措施。良好的機構管理技巧不僅包括完善的激勵制度和相應的社會保障,而且包括通暢的職業上升渠道以及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養老服務機構在機構管理的過程中,應將適當提高從業人員福利待遇作為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手段。養老機構可以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激勵體制機制,對優秀的養老護理人員給予物質獎勵,同時適當給予精神激勵,提升其職業滿意度,緩解職業困境。養老服務機構在完善激勵制度的基礎上,需要不斷完善從業人員的崗位設置以及職業晉升制度,合理構建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晉升通道,同時完善職業發展體系,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解決職業困境問題。
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困境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導致的,職業規劃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從業人員未來的職業競爭力。因此,養老護理人員在從業的過程中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在對個人特質進行準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結合社會需要合理規劃個人職業目標,端正就業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方向,提高自身職業競爭力。養老護理人員積極制定自身職業發展規劃,合理應對從業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困境,不僅對從業人員緩解自身的職業壓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整個養老隊伍建設提升職業化、專業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發展,養老護理行業發展迅速,養老護理人員作為養老服務事業的從業主體,在從業過程中面臨的職業困境問題也嚴重制約著養老護理行業的健康發展,如何幫助養老護理人員改善其職業困境,已成為關乎養老護理行業有序發展的關鍵問題。希望通過本次研究,讓社會大眾能夠更加關注養老護理人員這個特殊群體,提升社會認可度,也希望在對長春市養老護理人員職業困境問題進行剖析的基礎上,提出改善其職業困境的對策建議,幫助養老護理人員改善職業困境問題,促進養老服務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