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昕怡 徐成龍
摘要:奧運會作為熱門公眾事件,極易產生網絡輿情。對東京奧運會網絡輿情進行研究可以探究大型體育賽事輿情管理的方式方法,并為北京冬奧會輿情管理提供建議。文章運用文本挖掘法的詞頻統計和情感分析方法,輔以文獻資料法和個案分析法,通過挖掘微博熱搜話題及對應的微博正文文本,對東京奧運會期間的體育賽事網絡輿情進行研究分析。研究發現,網民討論的奧運會相關話題主要為國家間的競爭、較具金牌競爭力的項目、運動員、運動隊、教練員等。網民對賽事優異成績、運動員優異表現、正面新聞表現出正面情感;對賽事不公、賽事遺憾、意外狀況、負面新聞表現出負面情感。文章還通過現狀調研總結體育賽事網絡輿情的熱度相關性、社會性等特點。最后,分別向微博管理層、微博網民、主流媒體、教練員、運動員、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東京奧運會;網絡輿情;微博熱搜;文本挖掘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3-0149-03
微博作為國內最大的簡短實時信息發布平臺,在國內社交媒體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1]。東京奧運會相關官方微博如國際奧委會、東京奧委會等運用微博為東京奧運會宣傳造勢;國內主流媒體如央視體育等也運用微博實時發布奧運賽事相關信息[2]。
同時,微博網民通過微博熱搜及相關微博文本快速了解和討論賽事相關話題。
在東京奧運會舉辦期間,微博平臺上的網民關注賽事的哪些方面,網民對相關話題的情感傾向如何,網絡輿情呈現出何種特征,對東京奧運會網絡輿情進行研究能否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輿情管理提供相關建議,以上問題值得思考。
文章對東京奧運會期間微博平臺的熱搜話題數據及對應推文數據進行爬取,通過詞頻統計、情感分析的數據挖掘方法,輔以文獻資料及個案分析法,了解網民在社交網絡媒體中所關注的東京奧運會主題及情感傾向,歸納總結東京奧運會網絡輿情所呈現出的特征,并提出適用于北京冬奧會輿情管理的相關建議。
一、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文本挖掘法中的詞頻分析以及情感分析法、文獻資料法以及個案分析法,通過對東京奧運會網絡輿情的研究,得到體育賽事網絡輿情的普遍規律和具有普適性的解決方法。
(二)研究設計
1.數據提取
綜合已有的研究和實際情況考慮,筆者選擇python語言(一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進行數據提取、分析及可視化的代碼編寫。
(1)通過微博熱搜記錄網站(https://weibo. zhaoyizhe.com)輸入東京奧運會關鍵詞,獲取相關的歷史微博熱搜數據。在爬取數據時間選取上,選擇了奧運會賽事舉辦期間,即2021年7月23日至2021年8月8日,共有微博熱搜詞條2633條。
(2)通過已獲取的微博熱搜數據,運用python對熱搜標題進行整理[3],通過微博標題,獲取微博熱搜話題所對應的微博文本和相關的微博評論。通過數據采集,共獲得微博文本信息70784條。
2.數據處理
(1)詞頻分析,運用python自帶的詞庫及筆者補充的東京奧運會相關關鍵詞詞庫,統計相關詞出現的頻率,生成話題相關的詞頻信息。
(2)情感分析,運用python先提取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的樣本,通過機器學習提高準確性,再對所有數據進行情感分析,得到情感分析相關的圖表[4]。
二、研究分析與討論——微博文本詞頻分析
(一)微博熱搜標題匯總詞頻分析
從對微博熱搜話題進行可視化展示的詞云圖中可以看出,“奧運會”這個關鍵詞出現得最多。同時,如下圖所示,以下詞語出現頻率較高。
第一,在出現頻率較高的詞中,“中國”“日本”和“美國”同屬于國家名稱,中國是大部分微博網民的所屬國,大家都關注本國運動員的表現情況,也為祖國奧運健兒的戰績感到自豪。日本作為本屆奧運會舉辦國,運動員受關注度較高。美國在體育方面具有極強的實力,也與中美關系有關,美國隊的奧運之旅較受網民關注。

第二,“晉級”“決賽”和“金牌”等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微博網民對比賽結果的關注。結合微博熱搜的熱度以及點擊量的數據來看,瀏覽量比較多的熱搜多與中國隊的賽程有關。與中國奪金點有關的賽程,決賽、半決賽以及女排等實力較強的項目更受人們關注,而比較冷門的一些項目關注人數則較少。
第三,在選手方面,“馬龍”“蘇炳添”“全紅嬋”等運動員出現頻率較高,其都是我國熱門的實力選手,除比賽成績外,運動員的過往相關視頻也受到關注,網民們由此了解到了運動員們的學歷、家庭背景,以及訓練和過往比賽的有趣故事。
第四,劉國梁、郎平作為明星人物,一個代表著中國乒乓球的輝煌歷史,一個延續著女排精神,受到了媒體和網民們的廣泛關注[5]。
(二)微博熱搜話題下微博正文文本詞頻分析
在微博正文的發文來源上,微博熱搜話題下的微博正文來自多方,既有發起話題的重量級微博賬號、東京奧運會相關官媒,也有來自五湖四海、背景各異的普通網民,反映了網民們圍繞某個話題討論的核心和重點。
第一,微博網民的微博文本大部分圍繞“奧運會”和“中國”展開。
第二,“中國女排”“馬龍”“孫穎莎”“全紅嬋”“楊倩”“伊藤美誠”等都是討論次數較多的對象,這些隊伍和運動員集中于較受國人關注的項目。
第三,網友們的討論主要圍繞比賽的結果,尤其是好的結果進行。例如,“金牌”“決賽”“奪金”“奪冠”等詞語均與賽事結果相關,并且獲得冠軍的項目和運動員的熱度普遍更高。
第四,從“女子”“女團”及“男子”可以看出,網友圍繞女子運動員的討論更多,這也許與東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參賽運動員男女人數比例有關。本次奧運會,男子運動員133人,女子運動員298人,女子人數約為男子人數的兩倍。
第五,“戰勝”“VS”(對陣)等詞多用在團體或個人對抗性強的項目上,如國乒女團VS日本女團、中國女排VS日本女排、馬龍VS樊振東等等。對抗型項目相較于競速型項目等,持續時間更長,隨著比分的上升,人們會愈發緊張和興奮,急需情感的宣泄,由此出現了更多對對抗型賽事的討論。
第六,參與討論的全國網友都為中國奧運代表團加油和祝賀。“加油” “恭喜”出現次數較多,表現了中國網民為祖國健兒加油的熱情。
(三)微博文本情感分析
對微博正文文本進行情感分析發現,微博熱搜話題下的微博文本整體呈現積極態勢,但相對于微博熱搜主題,微博文本仍有較多消極情感[6]。
第一,微博積極情感文本主要針對兩個方面。一是為中國隊助威,如“#第四金!恭喜#施廷懋王涵女子雙人3米板摘金#中國跳水隊取得東京奧運開門紅的同時,也實現了在該項目五連冠壯舉!恭喜姑娘們”。二是討論運動員相關事件,或感動或搞笑,如“中國選手孫一文險勝羅馬尼亞選手,奪得山東第一金,現場一片沸騰”。
第二,微博消極情感文本主要針對三個方面。一是針對中國隊賽事表現表示遺憾或憤怒,如“只會越來越菜了”。二是針對外國運動員的表現,如“張本智和無緣八強”。三是針對賽事相關的爭議、裁判判決爭議,如“心疼我們的運動員,奧運會四年一屆啊”。
綜上,可發現微博消極情感文本大多表達了遺憾、難過、憤怒、不滿,多是針對賽事;微博積極情感文本大多表達了興奮、愉快、激動等正向情感,多出于對賽事的助威和對運動員性格、成績、生活的贊揚。
三、研究結論
(一)熱度相關性
通過微博熱搜相關詞頻分析和情感分析數據,可以得到以下與熱度有關的結論。
一是中國具有奪冠實力的項目和奧運會較受關注的個人、團體及項目有更高的討論熱度。二是比賽結果更易引起網友的討論。三是女子項目討論熱度更高。四是對抗性強的項目更易引起討論。
(二)社會性
1.信息匯聚
社會化媒體信息傳播的便利性,使得網民對各個事件的各種態度和觀點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和傳播。網民的各種情緒也包含在其對事件的評價中,這就極大加快了信息匯聚的速度。
人民日報在此次東京奧運會中是影響力最大的官媒之一,僅2021年7月31日發布中國女排提前無緣八強的消息,微博轉發量就達4000,評論量1萬,點贊量23.3萬,體育賽事網絡輿情瞬間完成信息匯聚過程。
體育賽事的網絡關注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賽事的結果,如“中國女排提前無緣八強”與“蘇炳添百米第6”話題下的微博評論相比較,“中國女排提前無緣八強”消極情緒的占比相較于“蘇炳添百米第6”較大,但由于近些年網民觀念改變,“唯金牌論”觀念漸淡化,網民雖有消極言論但仍持包容態度。
2.族群意識
體育賽事是一種跨國家、跨地域,全世界可以共享的媒介文化。若在全球范圍內分析各國家的體育賽事網絡輿情,可以發現輿情在信息匯聚的過程中具有族群意識。通過文本詞頻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整體分析還是針對單個話題的微博評論文本分析,“加油”“不錯”等積極情緒詞匯占比較高,同時,“中國”“美國”“日本”等涉及國別的詞匯出現頻率也很高。
(三)明星化
運動員們在奧運會上大放異彩,隨著微博的實時跟蹤報道,運動員的知名度不斷提升。網民會隨著新媒體相關的衍生報道,進一步了解體育明星,例如,全紅嬋在三跳滿分的情況下奪得奧運會冠軍后,通過衍生微博熱搜“全紅嬋的故事是部小說吧”“紅嬋練習跳水的原因令人心疼”等,網民了解到了奧運軍團最小的選手全紅嬋家境較差,母親生著病,甚至有網民自發前往全紅嬋家鄉探望,也有企業想要給她的家人捐贈房屋。
四、建議
基于文章對東京奧運會輿情的分析以及對東京奧運會輿情特征的總結,筆者對未來大型體育賽事輿情管理的各參與方提出相關建議。
運動項目管理中心、教練員應把握運動員商業化明星化程度,維護其正常訓練生活。相關管理者、運動員家屬等,應對運動員運動水平、個人性格等有充分了解,合理控制曝光度,保證運動員的訓練質量。
媒體應將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的輿情進一步向好的方向延伸,面對運動員未取得理想成績的信息也應實事求是,尋找原因,予以鼓勵,引導大眾寬容地看待結果。
在網絡信息碎片化的時代,網絡信息不完整或表達方式片面都會使輿情與實際脫軌。微博管理員應加強輿論正面引導,控制負面輿情,引導網民理性思考,彌補信息碎片化的不足。
運動員應對自身定位和社會發展有清晰認知,對自己的人生和運動生涯合理規劃,合理運用知名度,可以利用自己的知名度為自己的運動項目帶來關注,也要明白知名度具有雙刃劍,能為自己帶來名利,也會帶來災禍,從而放平心態,走向成熟。
微博網民應理性發表見解,寬容對待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發揮。不盲目跟風發表過激看法和言論,實事求是,不過分追捧運動員、教練員,尊重運動員、教練員的私人生活。
五、結語
網絡輿情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加大。大型體育賽事尤其是奧運會這類國際性大型賽事,極易產生網絡輿情。文章通過對東京奧運會的輿情分析,探究了大型體育賽事輿情管理的方式與方法,并為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的輿情管理提供建議,助力北京冬奧會成為對外展示中國形象的窗口,成為人民大眾滿意的體育賽事。
參考文獻:
[1] 何文捷,王澤峰. 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備戰措施與啟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5):1-6.
[2] 郭成根,施文海,全哲平,等.疫情下中國體育代表團2020年東京奧運會競技形勢及備戰策略[J].中國體育教練員,2020,28(4):35-37,41.
[3] 沈偉,劉利.中國女排備戰2020東京奧運會前瞻:基于2018女排世錦賽單項技術統計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9,35(2):41-47.
[4] 魏然. 2020年東京奧運會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策略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7(3):30-34.
[5] 陶玉潔,凌永哲. 2019年女排世界杯網絡輿情媒體議程分析[J].聲屏世界,2020(14):93-95.
[6] 王曉晨,關碩,于文博,等.體育賽事網絡輿情的傳播特征研究:基于2019年女排世界杯的文本情感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0,46(5):74-81.
作者簡介 沈昕怡,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大數據。徐成龍,碩士,講師,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實驗中心負責人,研究方向:體育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