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麗
摘要:在中國傳統時間觀念中,時間被賦予了指導農業與生活作息的重要意義。二十四節氣作為指導中國農耕時代農事活動的精髓,是中國古代人民長期經驗積累下的一套時間知識體系。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節氣文化慢慢淡出了我們的意識,缺乏對節氣傳統習俗的了解,文化的丟失使得生活似乎缺少了一點樂趣,對于四季的體驗也隨之淡化。本文通過通過傳統與時代接軌的文化表現形式,以動態立體圖形展示節氣的由來,用時代下的設計語言加以詮釋,給人們所帶來的不同影響,重拾二十四節氣。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動態圖形;圖形設計;
時下關于節氣的表現形式插畫與文創產品居多,好的宣傳插畫也是數不勝數,自然景象宣傳也運用了不少,對于插畫的后續延展,多數為印刷品、紀念品,傳播的范圍與文化內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今人們的一個狀態,更愿意去接受新的表現方式。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也慢慢從文字轉向圖形、從靜態轉向動態,三維動態視覺的展示無疑是當下的趨勢之一,三維立體的圖形和動態的物體往往容易吸引住人們的眼球,[1]發展與傳播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當下的審美與視覺要求。面對眼前的現狀應考慮的是,如何區別于插畫的形式,把節氣的文化進行提取與再設計;其次,如何將所設計的元素進行動態演繹,貫穿一年四季帶動畫面,使畫面產生靈動性。
1 . 現狀分析
文化的設計,首先是傳遞清楚內容,其次是表現形式。繪畫設計去表現文化固然好,但是,參與者拿到手中的物品可能是某個局部的內容,可能是帶有幾句文案的插畫,在有限的資源與空間的限制下,沒有辦法完整的把整個設計解釋給受眾。簡單尋常的文化表現形式,忽視了其中文化的歷史內涵,表象化設計,缺乏一定內涵價值與欣賞價值。
就目前而言,插畫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國風、唯美、卡通等風格層出不窮,在視覺上追求各種表現技法,雖然在審美的方面大大提升了高度,但是很難去引導年輕群體深入思考以及體會。風格雖多,插畫也展現出了精彩奪目的時刻,但形式趨同化嚴重,當人們面對多數諸如此類的創作后,人們的第一意識會主導他們的大腦,對眼前的作品做出好與壞的評價,而不是去體會理解背后的故事、文化內涵,同時給人們的印象并不深刻,缺少一定的趣味性與體驗性。
對于年輕一代群體來說,傳統節日漸漸的淡出我們的意識,新一代年輕人在接觸了國外節日之后,能夠切身的感受節日帶來的感觸以及趣味,這也是國外的節日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新時代人們的原因。正是因為國外的一些節日順應時代進步,包括許多產品的設計,有獨特的主題意義包含其中,把節日的情感融入設計中去,切合人們的審美,更符合人們身心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們感受到節日的愉快、氛圍,與時代接軌、符合思想文化是最大的決定因素。
而動態圖形設計的應用,能解決了動態圖形設計實際應用中內容空泛、敘事混亂、涵義缺失等實際問題。如何讓人們更好的去了解、去思考,融入其中,我們需要挖掘文化本身,把文化以新的方式,傳承給新時代的人們。在當下靜態平面作品盛行的情況下,運用三維動態的表現手法,讓人們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同時接觸新事物帶來樂趣。
2. 以二十四節氣為敘事的圖形設計
本研究針對年輕群體進行調查(如學生、年輕上班族),通過調查,對于了解節氣文化,大多數人表示略知一二,但是否了解節氣背后的一些習俗文化,則表示不太清楚。
年輕群體是未來的主要傳承對象,他們承擔著創新和傳承的重要責任,文化的傳承想要永續不斷,還需要從新一代年輕人的角度去思考。要讓這個群體喜歡節氣文化、認可這個文化的重要性,前提是要讓年輕群體不忽略不淡忘。
在中國南北地區跨越大,在節氣習俗文化方面上,不同的地區之間難免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但總體來說差異性并不大。所以,在對二十四節氣習俗文化的元素提取上,對各個地區南北之間的傳統習俗都進行了整理分析與對比,再根據找到的書籍資料文獻對二十四個節氣的介紹描寫,找出共同的、差異較小的大部分進行元素提取設計。根據挑選出的元素,借助數字媒體技術與社交平臺完成一套系列性的設計,在保留原習俗文化具有的特點基礎上,還對它進行了個性化、風格化、立體化的再設計,還添加了中國的傳統紋樣,使它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性的設計作品,提升辨識度和吸引力。
圖形設計主要分為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為主視覺。畫面的主色調為了更貼合更加明了體現出四季,也能突出中國傳統風格,所以在顏色的搭配上采取了中國的傳統顏色為主,整體的色彩傾向應用分別為粉紅(春)、青綠(夏)、橘黃(秋)、白色(冬)。把每個季節靜態的三維立體圖形,通過特效合成軟件把它們制作成特定的、具有固定角度的循環動畫來呈現畫面,幫助觀看者欣賞風景或傳統習俗,以動態圖像的形式來表現出靜態的傳統文化,動態效果的加入更進一步提升了畫面的真實感、趣味性和靈動性,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野去感受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習俗文化內涵深厚,博大精深,為了讓它深入民心,產品的設計要有別于傳統設計作品,在設計時必須突出其特點,讓表現形式的創新融合方面有別具一格的優勢,結合靈活多變的視覺和聽覺效果促成觀看者感悟主題的精神,這樣才能與其它的設計有不同的形象特征,有利于識別,獨具風采,突出其欣賞價值和傳播價值解決出現同質化嚴重、傳播內容不均衡等問題。
3 . 總結
好的傳統文化設計作品不僅有保護傳承功能,同時還應該具有實用功能性和價值性,以互聯網等新的傳播方式為主導,創作出具有創新性、多樣性和差異性的設計,不斷推陳出新。二十四節氣的申遺,使更加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因此在人們使用觀看“拾節”時,不僅對我們起著文化傳播的功能,提高二十四節氣文化的深度;而且讓人們從有趣的畫面中能感受節氣文化的同時還能更深一層的了解,體現作品的實用性。功能性與自身文化內涵相結合的設計作品,對增加其價值加大品牌的推廣力度,能更好的體現文化特色、使得作品升華成地域文化的推廣、承載的美化記憶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佳偉. 視覺圖形的動態化設計[D].山西大學
[2]嚴川吉雨. 基于空間敘事學理論下的動態圖形設計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
[3]融媒體時代二十四節氣的傳播與策略 ?[1]張璇.融媒體時代二十四節氣的傳播與策略[J].今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