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挺


摘要:遼河巨厚稠油藏火驅為世界首例,油層平均厚度87m,單斜傾角15-20°,是其它火驅油層厚度的6-12倍。G油田于2015年開始實施高點線性火驅,隨著火驅開發的深入,暴露出兩項關鍵問題,一是火驅區域油井注汽引效汽竄嚴重,制約火線均勻推進與效果提升;二是火驅受效井產氣量增加,導致油井舉升困難,制約了火驅開發效果的進一步提高。對此有針對性開展厚層塊狀油藏火驅動態調控技術研究與應用,解決火驅區塊注汽引效汽竄和產氣量大影響生產的問題,提高火驅開發效果。
關鍵詞:火驅開發;汽竄嚴重;油井舉升
前言
G油田火驅區塊包含G3618塊、G3塊兩個區塊,均屬于典型厚層塊狀稠油油藏,埋深1510~1850m,兩個區塊平均有效厚度分別為93m、69m,50℃脫氣原油粘度2800~4000mPa.s,石油地質儲量6088萬噸,蒸汽吞吐標定采收率23.7%。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火驅生產動態調控過程中,需通過油井注汽引效牽引火線,由于油藏非均質性強,在前期吞吐開發階段已形成大量的汽竄通道,影響了火線均勻推進和重力泄油作用的發揮。二是隨著火驅逐步受效,受效區域有60口井的日產氣在2000m3以上,套壓在0.4-1.1MPa之間,氣液比在619-3971m3/t之間,會影響油井正常生產與火驅效果持續提高。對此開展火驅吞吐井調剖技術和防氣摻油舉升技術研究,形成厚層塊狀油藏火驅動態調控技術,實現火驅油藏高效開發。
1 火驅吞吐井調剖技術
火驅油藏地層溫度較高,平均溫度在150℃左右,常規調剖劑耐溫性長,調剖效果不理想,對此優選了機械投球調剖技術和高溫氣體泡沫調剖技術進行研究。根據儲層情況,有隔夾層的井實施投球調剖技術;無隔夾層的實施高溫氣體泡沫調剖技術。
(1)機械投球調剖技術
該技術是將空心金屬選堵球裝入投球器中,注汽時,當溫度大于180℃時,投球器熔化投球,空心選堵球自動選擇封堵高滲透炮眼,實現改善吸汽剖面的目的,提高注汽效果。轉抽時,空心選堵球落到收球器中,從而實現油井投球選注調剖注汽。
技術優化:一是優化5吋井投球調剖工具,將投球器、收球器連接油管的尺寸增加至2吋,提高強度,同時在收球器上端增加扶正裝置,保證工具下入、起出時居中。二是優化投球調剖小球數量,根據油井吸汽剖面,計算出吸汽好的油層厚度,根據射孔的孔密計算出封堵目的層的炮眼數,為確保封堵效果設計小球的數量的封堵目的層炮眼數的1.2倍。三是有針對性開展分層注汽、投球調剖一體化試驗,同時解決層內、層間的吸汽矛盾。
(2)高溫氣體泡沫調剖技術
高溫氣體泡沫調剖技術是以兩種非烴類氣體為主,并輔以藥劑,充分發揮出三種介質的“協同”作用,全力提升蒸汽吞吐效果。其中二氧化碳具有補充地層能量、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儲層滲透率的目的。氮氣能擴大油層加熱帶,加大蒸汽波及體積,同時提高回采水率、補充地層能量。發泡劑在兩種氣體作用條件下發泡,發泡的倍數一般在300-600倍之間,從而實現中高滲孔道的封堵。針對不同生產情況的措施井,開展以下三種介質組合方式研究。
①發泡劑+二氧化碳+氮氣組合方式
針對區塊南部油井排水期長、原油粘度大、空白注汽產能遞減速度快的井,同時配套氮氣、二氧化碳,通過以上兩種介質組合,實現提高注汽壓力、縮短排水期、提升油井穩產水平的目的。本輪措施后,注汽壓力提升至18.3MPa,排水期縮短至25天,峰值產量提升至5.1噸,生產339天產油779.3噸,明顯縮短了措施井的排水期和周期產量。
②發泡劑+氮氣組合方式
針對區塊北部油井排水期長、有穩產能力的井,以配套氮氣為主,縮短措施井排水期,減低措施投入成本。本輪措施后,注汽壓力提升至11.8MPa,排水期縮短至5天,峰值產量提升至6.9噸,同期增油達239噸,達到了預期效果。
③發泡劑+二氧化碳組合方式
針對區塊北部油井排水期不長、原油粘度大、油井產量遞減速度快的井,以配套二氧化碳降粘氣為主,提高油井穩產能力,延長周期生產時間。典型井G3-蓮H608井,空白注汽壓力15.14MPa,生產時間167天,周期產油量347噸,排水期6天。本輪措施后,峰值產量提升至5.6噸,同期增油達121噸。
2 防氣摻油舉升技術
由于火驅區塊原油粘度大,現場需進行套管摻油生產,針對氣大影響舉升和摻油的問題,開展以下兩方面技術研究。
(1)防氣舉升技術
離心沉降復合式氣錨主要由上下接頭、外筒、螺旋體(包含中心管和螺旋片)組成。分為沉降機構和離心結構,沉降結構在上部,離心結構在下部螺旋道處。外筒上有一定數量的小孔,螺旋片與中心管之間通過焊接連接一起,螺旋片內徑與中心管外徑之間留有一定的縫隙,形成環孔。
沉降分離:抽油泵上沖程時,油氣混合流體從氣錨外筒上的進油孔進入外筒與中心管之間的環空,先進行向下沉降分離,從外筒進油孔進入氣錨環空的油氣混合物轉向180°向下沉降流動,由于回流效應,氣液混合物中的氣泡會上浮,通過油套環空排出.
離心分離:氣液混合物經過沉降分離后,繼續下行,沿著螺旋流道向下作旋轉流動,由于氣液密度不同,并且由于“紊流化”及離心分離作用,加速了油氣混合物中小氣泡的聚合,小氣泡聚合成大氣泡,被聚合的大氣泡沿螺旋道內側向下流動,而密度較大的帶有未被分離的小氣泡的液流則沿螺旋道外側流動。沿內側流動的大氣泡不斷聚合,并上升至螺旋頂部聚集后形成“氣帽”,氣體則以連續氣流的形式從外筒上端的進油孔排出至套管環空。
(2)防氣摻油技術
現場應用同心管摻油工藝,即在油套之間增加一套管柱,內部摻油、外部排氣。同時在管柱頂部加裝旋流分離器,將套管氣帶出的少量稀油進行二次分離回摻,滿足產氣量10000m3/d以下油井正常摻油。
3 現場應用情況
通過開展厚層塊狀油藏火驅動態調控技術研究與應用,現場應用各項措施45井次,火驅區塊日產油量由145噸提升至目前的161噸,各措施增油達到5324噸,措施效果顯著,為火驅區塊高效開發提供了有效高效的技術支持。
4 結論
(1)通過現場實施不同介質組合方式的高溫氣體泡沫調剖技術,總結并摸索出了不同介質組合方式實施方案,提高了措施針對性的同時,降低了措施成本。
(2)通過開展防氣舉升、防氣摻油技術研究,在不影響油井正常摻油的情況下,有效解決了火驅區塊因氣大影響油井舉升的問題,確保了油井正常生產。
(3)通過開展厚層塊狀油藏火驅動態調控技術研究,明顯提升了火驅區塊開發效果,為同類型的火驅油藏提供了提供了技術借鑒。
參考文獻
[1] 曾玉強,劉蜀知,王琴,任勇,魯小會.稠油蒸汽吞吐開采技術研究概述[J].特種油氣藏, 2006,(06).
[2] 王大均譯.氮氣和煙道氣在油田開發中的應用.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1:10-40.
[3] 劉強,石鑫,文小虎.氮氣泡沫氣舉過程中的井下腐蝕失效分析[J].腐蝕與防護,2012,(4):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