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海悅
摘要:利益均衡,是海商法作為國家性法律應當具有的公平公正原則的體現。我國海商法中雖然對船貨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進行了相應的規定,規范了貨物運輸方面的關系和秩序,但隨著實踐活動的發展,海商法中存在船貨雙方利益不均衡的情況,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法律在均衡利益打造與維護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我國現行的海商法實施為依據,對其中存在的利益平衡問題,以及相應的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為海商法內容的完善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海商法;利益均衡;船貨雙方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營商環境的持續推進,海運作為我國商業發展尤其是國際貿易重要方式的價值和作用得到了持續性的體現。在優化海運營商環境的過程中,海商法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對于船貨雙方來說,海商法為彼此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基本的規則遵循,也成為維護雙方各自利益的重要手段。雖然我國海商法中對船貨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內容有明確的規定,但相關規定在實踐活動的適用和價值體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其中較為明顯的就是利益平衡問題。顯然,這也成為持續優化海運營商環境中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1.海商法中關于利益均衡問題的內容
我國現行的海商法是在1992年11月通過的專項法律。該法在制定過程中,充分參照了諸如《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海牙-維斯比規則》等既有的國際海運公約,保持了國內海商法與國際海商法的一致性。在該法的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合同”中,分別從一般規定、承運人的責任、托運人的責任、運輸單證、貨物交付、合同的解除、航次租船合同的特別規定、多式聯運合同的特別規定等八個方面對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相關要素進行了規定,這也成為在我國范圍內開展海上貨物運輸合作的重要法律依據。雖然在立法過程中,相關主體是出于合同雙方利益均衡的角度出發,制定的相關條款,但在實際的法律條文內容中,卻存在明顯的側重于對承運人利益的維護,對托運人義務的規定,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1事故責任劃分方面的利益權利與義務分配
海商法中對海運過程中發生海事事故后的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規定。其中,托運人要承擔對貨物的包裝、申報、辦理出口手續、貨物安全提示等主體責任,而承運人主要承擔的義務有履行適航、貨物管理、管理運輸路線、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方式等交付貨物等。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海商法中對因為海事事故造成貨物滅失或者損壞后的責任方面,并沒有對承運人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進行明確的規定,而是側重于對承運人運輸的方式和貨物交付的方式等進行規定,這顯然為承運人在海事事故發生后的責任劃分談判方面留了一定的法律空間,但相對地就損害了托運人的貨物損失追責權利。
1.2利益與義務規定內容的顯性與隱性問題
雖然海商法中對承運人和托運人在貨物運輸合作方面擁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都有較為明確的規定,但通過對相關條文的閱讀分析可以發現,法律中關于承運人的權利是相對明確的,而關于托運人的相關權利和義務的規定則較為模糊,有些內容需要按照法律中明確的承運人的權利進行法理方面的邏輯推測,這就從法律的可理解性和可執行性方面造成了承運人與托運人權利與義務規定方面的顯性與隱性問題。以貨運相關費用的支付為例,海商法中明確規定了托運人應當承擔的貨物運輸費用支付的義務,并明確承運人享有收取運費和其他合理且必要費用的權利,而并沒有對托運人在貨物運輸費用支付方面享有的權利。
2.調節海商法中利益均衡問題的策略
在長期的商業貿易實踐中,海商法在規范和調整貨運雙方關系方面發揮了基礎性的作用。但是,隨著海運范圍和規模的擴大,海商法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要求越來越多,而這就需要有更明晰、更全面的海商法作為支持。而我國一直沿襲的海商法內容在利益均衡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托運人通過海運進行貨物流通的心理和行為,使海運領域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考慮到當前我國在海上運輸方面的形勢的變化,立法主體有必要對海商法中關于的利益均衡問題進行相應的調節,使相關利益方的利益都能夠得到維護。
2.1調整對利益均衡問題的關注點
我國海商法是在20世紀90年代借鑒國際性海事規則的基礎上制定的。當時,考慮到相關規則中對雙方權利與義務的規定,以及在海運方面托運人與承運人在貨物信息方面的不對稱問題,為更好地維護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承運人的利益而對海運過程中托運人的責任和承運人的權利進行了明晰,存在雙方責任與權利不均衡的問題。而隨著近年來海運技術的發展,以及托運人法治素養的提高,海商法所基于的貨運雙方中承運人在信息掌握方面的弱勢地位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并且,托運人對自身在海運方面可能遇到的法律風險的關注度也有明顯的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更好地保證海上運輸的規范性,刺激更多商業主體通過海運進行貨物的運輸,有必要對海商法中的利益均衡問題進行重新的審視,從托運人與承運人雙方各自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對應的義務等方面進行重新的調整和優化,使海商法在利益平衡方面得以提升。
2.2強調權利享受和責任履行方面的舉證內容
雖然我國現行海商法中明確,承運人可以通過舉證的方式證明自身在貨物運輸方面不存在行為故意的情況,但這種通過舉證使自身免于承擔責任的權利在托運人方面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就使得托運人通過舉證方面證明自身在貨運運輸方面沒有過錯,抑或證明承運人在貨物運輸方面存在過錯的路徑來進行責任的歸咎缺乏明確的法律內容支持。顯然,在當前信息收集、獲取日益便捷的情況下,無論是承運人還是托運人,都可以借助相應的設備進行信息的獲取和分享。因此,立法主體應當從法律上明確托運人享有與承運人同等的舉證權利,使托運人可以通過證據搜集和列舉的方式證明自身沒有過錯和對方存在過錯,使托運人的貨物運輸權利得到真正的維護。
2.3進一步明確貨運雙方的權利與責任內容
重新審視目前我國的海商法內容,可以看出,其中更多地是對托運人和承運人在行為義務方面的規定,對權利的內容并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這使得部分主體通過海商法的相關規定尋求法律方面的權利支持存在一定的法律難度。例如,在部分案件中,托運人權利內容的獲取只能夠通過相關條款內容的邏輯推理來獲取,而沒有明文規定的法律條文,這實際上增加了海商法在利益均衡方面的維護。因此,在當前的貨運實踐中,立法主體除了要細化貨運雙方的義務內容以外,還要對雙方享有的權利內容進行明確,以保證海商法在利益平衡方面的明確和規范。
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規范貨運雙方利益均衡關系的專項法律,海商法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發揮著積極性的作用。針對當前海商法中利益平衡方面存在的問題,相關主體要結合新形勢調整對利益均衡問題的關注點,并強調權利享受和責任履行方面的舉證內容,進一步明確貨運雙方的權利與責任內容,以實現利益的真正平衡。
參考文獻
[1]夏伊航.海商法中的利益平衡問題——以《海商法》第四章為主視角[J].財富時代,2021(11):160-161.
[2]陳石.《鹿特丹規則》下無單放貨規則對《海商法》修改的啟示[J].社會科學家,2021(10):137-143.
[3]潘婧奕.關于廢除《海商法》中過失免責制度的相關探討[J].法制與社會,2021(17):7-8+25.
[4]李天生.初論海商法的基本原則[J].河北學刊,2012,32(06):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