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鋒
反流性食管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以反酸、燒心、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難為主要特征。其發病機制是胃和十二指腸的內容物,如酸性胃液或酸性膽汁反流進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糜爛、潰瘍等損傷。由于反流性食管炎病程長、易復發、難治愈,給臨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與胃食管動力減退、胃酸反流密切相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本病預后的關鍵。治療方面,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目前質子泵抑制劑主要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如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它是R 型和S 型光學異構體的混合物。本研究分析奧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效果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0 例,采用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5 例。其中,對照組男23 例,女12 例;年齡23~78 歲,平均年齡(45.55±10.87)歲;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12.56±3.55)年。觀察組男22 例,女13 例;年齡24~75 歲,平均年齡(45.52±9.84)歲;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12.77±3.6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倫理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診斷標準;②對本研究方案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食管疾病;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惡性腫瘤等其他嚴重疾病;⑥藥物禁忌。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奧美拉唑治療,奧美拉唑40 mg+0.9%氧化鈉注射液100 ml進行靜脈滴注,1次/d,治療4 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莫沙必利治療,莫沙必利口服,5 mg/次,3 次/d,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癥狀消失時間。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生存質量評分。采用生存質量量表進行判定,滿分100 分,分數越高,生存質量越好。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食管炎癥因子水平。④比較兩組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反酸、燒心以及吞咽困難等癥狀體征消失;有效:反酸、燒心以及吞咽困難等癥狀體征好轉;無效:反酸、燒心以及吞咽困難等癥狀體征均無明顯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1]。⑤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6.26±1.21)、(7.27±1.89)、(7.85±1.25)d,對照組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8.21±1.26)、(8.77±2.01)、(9.81±1.25)d。觀察組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理機能、軀體疼痛、角色生理、心理健康狀況、社會機能、角色心理狀況、活力、主觀健康狀況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理機能、軀體疼痛、角色生理、心理健康狀況、社會機能、角色心理狀況、活力、主觀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食管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食管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食管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2.4 兩組療效比較 對照組治療無效9例,顯效11例,有效15 例,總有效率為74.29%;觀察組治療無效2 例,顯效23 例,有效10 例,總有效率為94.29%。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285,P<0.05)。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腹痛2 例,腹瀉0 例,輕度眩暈0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1%;對照組分數腹痛1 例,腹瀉1 例,輕度眩暈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57%。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5,P>0.05)。兩組不良反應均自行緩解,未采取特殊措施,對治療過程無影響。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主要原因是食管抗反流機制減弱和反流對食管黏膜的攻擊作用。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食管防御機制減弱,胃、十二指腸出現酸性胃液和膽汁反流,引起食管黏膜損傷、炎癥、糜爛和潰瘍的現象。反流性食管炎如果長期得不到治愈,可能會發展為食管狹窄甚至食管癌,從而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2]。反流性食管炎病因復雜,治療困難。它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疑難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惡心、吞咽困難,還會出現咽部不適、進食困難、打嗝等不典型癥狀。如果不及時控制,將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出現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食管下部括約肌松弛或低血壓,胃酸從胃和(或)十二指腸流回食管,對食管黏膜造成損害。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胰蛋白酶和未結合膽鹽是導致食管黏膜損傷的罪魁禍首[3,4]。如何減少胃食管反流,有效降低反流液的pH 值,有效提高食管清除率,保護食管黏膜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反流性食管炎的傳統治療方法通常是簡單的抑酸,盡管它抑制胃酸的分泌。但并不能增強食管括約肌的張力,也不能促進胃排空,所以在臨床上提倡聯合用藥,達到有效抑酸和促進胃腸排空的雙重效果。目前臨床藥物治療的原則主要從抑酸、促進胃腸動力恢復、促進胃排空、黏膜保護等方面入手。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治愈食管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復發和并發癥的發生。臨床上多采用莫沙必利聯合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反酸、燒心、吞咽困難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6.26±1.21)、(7.27±1.89)、(7.85±1.25)d,均短于對照組的(8.21±1.26)、(8.77±2.01)、(9.81±1.25)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理機能、軀體疼痛、角色生理、心理健康狀況、社會機能、角色心理狀況、活力、主觀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NF-α、hs-CRP、IL-6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奧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生存質量,主要是因為莫沙必利可有效增強胃動力,促進胃排空,增強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和食管蠕動,防止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莫沙必利屬于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可促進胃腸肌間神經叢釋放乙酰膽堿,從而促進食管和胃體蠕動收縮,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促進胃排空,減少反流,對反流性食管炎癥狀消失和黏膜修復有一定療效。缺點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沒有抑制作用。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在抑制酸性方面受藥代動力學的影響較小,具有較強的抑酸作用,起效更快,作用更持久、更穩定。奧美拉唑可選擇性抑制胃壁細胞膜上某些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胃酸對咽喉黏膜和食管的損傷。兩者相結合,可有效縮短病程,加速食管炎的治愈。
綜上所述,奧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對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