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超
ICU 患者多數需要給予機械通氣、插管等治療,而長時間機械通氣治療容易使患者引發焦慮、躁動、痛疼、譫妄等臨床綜合征,不僅會加重其應激程度,還會影響其生存質量,不利于治療及預后[1,2]。因此,適當的鎮痛鎮靜對ICU 機械通氣患者極為重要,理想的鎮痛鎮靜能夠緩解患者因機械通氣與氣管插管帶來的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降低其應激反應,提高患者機械通氣與氣管插管的耐受程度。現階段,ICU 機械通氣患者較常使用地佐辛與布托啡諾作為鎮痛鎮靜藥物[3]。為了證實這兩種藥物的鎮痛鎮靜效果,本次研究以98 例患者為例,就地佐辛與布托啡諾用于ICU 機械通氣患者鎮痛鎮靜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間本院接收的ICU 機械通氣患者98 例,按照鎮痛鎮靜使用藥物的不同將其分為地佐辛組與布托啡諾組,各49 例。布托啡諾組年齡最小19 歲,最大66 歲,平均年齡(40.74±8.54)歲;男28 例,女21 例。地佐辛組年齡最小20 歲,最大65 歲,平均年齡(40.22±8.45)歲;男26 例,女23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均為ICU 患者;均采取機械通氣治療;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神經功能障礙者;長期使用鎮痛鎮靜藥物者;低血容量、休克者;肝腎功能障礙者;嚴重房室傳導阻滯及心動過緩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機械通氣治療,調整機械通氣參數確保有效通氣,動態監測血氧飽和度以及血氣分析,同時采取抗感染、氣道濕化、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并加強營養支持。地佐辛組:患者緩慢靜脈注射0.1 mg/kg 地佐辛進行鎮痛誘導,再給予0.01~0.04 mg/(kg·h)地佐辛聯合0.2~0.7 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續泵入維持鎮痛鎮靜。布托啡諾組:患者緩慢靜脈注射10 μg/kg 酒石酸布托啡諾進行鎮痛誘導,再給予10~30 μg/(kg·h)酒石酸布托啡諾聯合0.2~0.7 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續泵入維持鎮痛鎮靜。兩組患者每隔4 h 根據其具體鎮痛鎮靜評分調整藥物劑量,評估患者是否能拔管進行自主呼吸,若無法脫離呼吸機則繼續進行鎮痛鎮靜治療。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 包括MAP、HR、OI。
1.4.2 比較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指標 評價內容包括鎮靜起效時間、停藥后蘇醒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以及ICU 住院時間。
1.4.3 比較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評分 采用FPS 評分以及Ramsay 評分對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狀態進行評分。FPS 評分:滿分10 分,分數越低,鎮痛效果越好。Ramsay 評分:包括焦躁不安、清醒安靜、指令反應、嗜睡、眉間輕叩反應敏捷(或遲鈍)、深睡,分數越低,鎮靜效果越好。
1.4.4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 包括FEV1、FEV1%、FEV1/FVC。
1.4.5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包括譫妄、低血壓、惡心嘔吐、心動過緩以及呼吸抑制。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的MAP、HR、OI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指標比較 地佐辛組患者的鎮靜起效時間(25.47±6.44)min、停藥后蘇醒時間(17.67±6.43)min、機械通氣時間(4.61±1.31)d、ICU住院時間(5.89±1.61)d 均短于布托啡諾組的(28.72±5.61)min、(21.25±5.42)min、(5.56±2.71)d、(7.73±1.84)d,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兩組比較,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指標比較()
注:與布托啡諾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的鎮痛鎮靜評分比較 地佐辛組患者的FPS 評分為(1.83±0.22)分、Ramsay 評分為(3.01±0.12)分,均低于布托啡諾組的(2.53±0.26)、(3.87±0.48)分,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14.3869、12.1672,P=0.0000、0.000<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地佐辛組患者的FEV1 水平為(1.61±0.23)L、FEV1/FVC 水平為(60.17±8.77)%、FEV1% 水平為(53.24±7.29)%,布托啡諾組患者的FEV1水平為(1.59±0.27)L、FEV1/FVC 水平為(60.21±8.81)%、FEV1%水平為(52.75±7.31)%。治療后,地佐辛組患者的FEV1 水平為(2.61±0.37)L、FEV1/FVC 水平為(71.54±9.92)%、FEV1%水平為(63.55±8.93)%,布托啡諾組患者的FEV1 水平為(1.92±0.35)L、FEV1/FVC 水平為(67.56±9.07)%、FEV1% 水平為(59.84±8.9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3947、0.0225、0.3322,P=0.6939、0.9821、0.7404>0.05);治療后,地佐辛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布托啡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9.4834、2.0727、2.0541,P=0.0000、0.0409、0.0427<0.05)。
2.5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地佐辛組發生譫妄1 例,低血壓1 例,惡心嘔吐0 例、心動過緩0 例、呼吸抑制0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布托啡諾組發生譫妄2 例,低血壓3 例,惡心嘔吐1 例,心動過緩2 例,呼吸抑制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8.4%。地佐辛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布托啡諾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178,P=0.0251<0.05)。
ICU 患者通常會進行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治療,而長時間氣管插管會對患者造成傷害性刺激,雖然部分患者對機械通氣沒有明顯的疼痛感,但是患者會因無法忍受氣管插管的存在而產生應激反應,會加重患者焦慮、躁動、譫妄等不良情緒,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機體耗氧量增加。因此,給予ICU 機械通氣患者適當的鎮痛鎮靜可有效減輕其應激反應,緩解譫妄、躁動等不良情緒[4]。但是,鎮痛鎮靜用藥如果不恰當也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如耗氧量增加、心血管意外、躁動等。有些患者由于鎮痛鎮靜藥物過度使用還會引發呼吸抑制、血壓下降、胃腸功能減弱等。地佐辛與酒石酸布托啡諾都是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均有良好的鎮痛鎮靜效果,右美托咪定是α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減輕應激反應,兩種藥物均有較好的鎮痛鎮靜效果,但地佐辛聯合右美托咪定所致不良反應低于布托啡諾,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復[5]。
本院將98 例ICU 機械通氣患者分為兩組,分別采取地佐辛與酒石酸布托啡并聯合右美托咪定進行維持鎮痛鎮靜。比較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鎮痛鎮靜指標、鎮痛鎮靜評分、肺功能指標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MAP、HR、OI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地佐辛組患者的鎮靜起效時間、停藥后蘇醒時間、機械通氣時間、ICU 住院時間均短于布托啡諾組,FPS 評分、Ramsay 評分均低于布托啡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地佐辛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布托啡諾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地佐辛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18.4%低于布托啡諾組4.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ICU 機械通氣患者采取地佐辛聯合右美托咪定鎮痛鎮靜的效果更顯著,可縮短治療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較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