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堯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潛在支氣管哮喘,極可能發展成支氣管哮喘,其主要癥狀是持續反復發作的咳嗽,但是還未發展成氣促、喘息癥狀[1,2]。西醫學對于本病沒有特效藥物,一般采用支氣管擴張劑、β2受體激動劑、茶堿類等藥物治療[3],但治療療程長,且停藥后易反復發作,且長期用藥可能導致藥物毒副反應增加,影響用藥依從性,達不到預期療效。隨著中醫學在現代的繼承發展,中醫療法、中西醫結合療法在各科疾病治療中凸顯出獨特優勢。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中,汪受傳教授認為本病在發作期宜宣肅肺氣、潤肺止咳祛風,在間歇期宜補肺益氣、消風固表。本文為探討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應用潤肺止咳湯的治療效果,選取140 例患兒進行常規西藥治療與中西醫結合療法的對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中選取14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學關于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診斷標準;②符合中醫學中陰虛肺燥證的辨證標準;③年齡1~14 歲;④患兒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咳嗽者;②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者;③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④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組織功能障礙者;⑤臨床資料不完整者。將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 例。對照組中男39 例,女31 例;年齡2~11 歲,平均年齡(6.4±2.5)歲;病程1~35 個月,平均病程(18.4±5.9)個月;病情分級:輕度49 例,中度21 例。觀察組中男40 例,女30 例;年齡2~13 歲,平均年齡(6.6±2.8)歲;病程2~38 個月,平均病程(18.7±6.5)個月;病情分級:輕度47 例,中度23 例。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常規對癥支持治療,主要包括鎮靜解痙、支氣管擴張劑、止咳化痰、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給予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將1~2 ml 布地奈德混懸液置入氧氣驅動霧化器中給予患兒霧化吸入,15 min/次,2 次/d;于睡前口服孟魯司特鈉,對于<6 歲的患兒服用4 mg/d,6~10 歲的患兒服用5 mg/d,>10 歲的患兒服用10 mg/d。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潤肺止咳湯治療,潤肺止咳湯基本方:桔梗、陳皮、灸紫菀、法半夏、前胡、川貝母、灸款冬花、杏仁、蜂蜜各6 g,灸甘草和灸遠志各3 g。隨癥加減,痰多患兒加用紫蘇子、瓜蔞皮和茯苓各6 g;氣喘者加生龍骨和生牡蠣各15 g,地龍、紫蘇子、灸麻黃各6 g;鼻塞、流鼻涕、打噴嚏者加白芷、薄荷、辛夷、蒼耳子各6 g。1 劑/d,煎汁300 ml,分成早晚2 次飯后溫服。兩組患兒均連續用藥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咳嗽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復發情況。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后采集患兒外周靜脈血,分離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法檢測IL-2、IL-6 水平。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7 d 后患兒的咳嗽癥狀消失,且停藥1 個月內無復發;有效:治療7 d 后咳嗽癥狀明顯緩解;無效:治療7 d 后咳嗽癥狀依然無明顯緩解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7 d 后,觀察組患兒中顯效31 例,有效36 例,無效3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5.71%;對照組患兒中顯效22 例,有效37 例,無效11 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4.29%;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79,P=0.024<0.05)。
2.2 兩組患兒咳嗽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對照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9.4±1.5)、(11.0±1.9)d,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分別為(6.6±1.0)、(7.2±1.2)d;觀察組患兒的咳嗽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IL-2、IL-6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IL-2、IL-6 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兒的IL-2、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1
2.4 兩組患兒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6 個月,對照組患兒的復發率為12.86%(9/70),觀察組患兒的復發率為2.86%(2/70);觀察組患兒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34,P=0.028<0.05)。
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兒童期的常見疾病,其易反復發作,甚至可發展成支氣管哮喘,對兒童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該病的發病機制與支氣管哮喘相似,氣道重塑、氣道高反應性可能是咳嗽變異性哮喘發病、發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西醫學對本病尚無特效藥物,雖然多數患兒經西醫治療后咳嗽癥狀明顯緩解,但是遠期療效不滿意,停藥后復發率高。
隨著中醫學在現代的繼承發展,越來越多學者將中醫療法、中西醫結合療法應用到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的治療中,并取得滿意療效。黃河[4]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應用小青龍湯治療的研究中顯示,其可促進患兒肺功能改善及臨床癥狀緩解,并改善睡眠質量。張紅艷等[5]認為槐杞黃顆粒應用在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治療中能調節患兒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功能,調節Th1/Th2 細胞免疫動態平衡,促進患兒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治療效果。祖國醫學將咳嗽變異性哮喘歸屬到咳嗽的范疇,但是又與一般咳嗽不同,該病除了咳嗽遷延難愈外,在遇到涼風、刺激性氣體時可能誘發咳嗽或加重咳嗽,還可伴有鼻癢、打噴嚏、皮膚瘙癢等癥狀,嚴重者會發展成哮喘,說明本病與風邪有關。有學者認為可將本病命名為風咳,認為病機是伏風內潛、肺失宣肅,小兒臟腑嬌嫩,易感染外邪,風邪是六淫的先導,為外風[6]。但是本病遷延難愈、反復發作,故而不僅僅是外風。患兒除了咳嗽遷延不愈外,常伴有鼻癢、皮膚瘙癢等癥狀,說明風邪滯留難祛,這又與患兒的體質相關。小兒素稟肺氣虧虛,衛外不固,易感染風邪;脾氣虧虛、土不生金難以抵御風邪;腎氣虧虛、納氣失職易感染風邪;故而外風侵襲后難祛,久而久之潛在體內形成伏風,這也是本病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在急性發作期,患兒的病機主要為肺熱伏風內蘊、肺失宣肅,治療中宜以宣肅肺氣、潤肺止咳祛風為基本治則。本院對患兒應用潤肺止咳湯,方中的灸款冬花、灸紫菀、灸甘草、灸遠志、川貝母、蜂蜜等均有潤肺止咳之效,款冬花與紫菀潤肺止咳,再經蜜灸,可強化潤肺之功;灸遠志既有潤肺之效,還有寧神之功,有助于緩解患兒的煩躁不安等癥狀;蜂蜜的潤肺效果良好,尤其是對刺激性咳嗽癥狀的緩解效果最好;再配伍桔梗宣肺止咳,陳皮和法半夏止咳化痰,杏仁和前胡降氣止咳,諸藥合用以潤肺為主,兼顧止咳化痰之功,有助于促進患兒咳嗽癥狀緩解,改善肺功能,提高治療效果[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咳嗽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的IL-2、IL-6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IL-2、IL-6 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患兒的IL-2、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隨訪6 個月,觀察組患兒的復發率為2.86%(2/70),低于對照組的12.86%(9/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34,P=0.028<0.05)。說明中西醫結合療效確切,能促進炎癥反應緩解,縮短治療療程。
綜上所述,潤肺止咳湯聯合西藥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肯定,有助于促進炎癥反應緩解,快速緩解咳嗽癥狀,促進患兒早日康復,且有助于預防咳嗽變異性哮喘反復發作,促進兒童健康成長,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