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
田桂花,田阿姨,
幾年來,就催著她閨女找女婿。
這一天,她閨女小麗告訴她:
今兒下午,帶著對象來家里。
田阿姨高興得不知怎么著好了,
她給她閨女作了個揖。
(白)太高興了!
田阿姨為了備家宴,
急忙忙,到菜市場去買東西。
她買了肉,買了魚,
又買了一只白條雞。
付了錢,她剛要走,
賣雞的小伙兒叫阿姨:
“阿姨,阿姨請您慢著走,
俺有個問題請教你。”
田阿姨覺著挺納悶兒,
不由心里犯猜疑:
“他賣雞,俺買雞,
錢貨兩清沒關(guān)系了。
可是他不讓俺走,
說向俺請教啥問題。
他能向俺請教啥呢?
別是他腦子有問題吧!”
田阿姨心里這么想,
嘴 里卻說:“小老弟,有什么問題盡管提。”
小 伙兒說:“這位阿姨,這兒賣雞的可不少,
您為啥偏偏買俺的?”
“ 哎,小老弟,你的雞,品相好,
?摘得洗得很仔細。
小老弟,買東西就像搞對象啊,
?都想挑個漂亮的。
你小伙兒就很漂亮,
肯定能找個好閨女。”
小伙子聽了這番話,
羞羞澀澀把頭低。
他一伸手,從包里掏出一張紙,
雙手遞給田阿姨:
“這位阿姨,這是一張調(diào)查表,
上邊出了幾道題。
俺們問卷搞調(diào)查,
是為了養(yǎng)雞和賣雞。
您為我們填答卷,
就是為我們出主意。
填好了,啥時有空啥時來,
我在這里恭候你。”
田阿姨接過調(diào)查表,
一字一字看仔細。
上寫著:“市上肉雞幾十種,
您最愛吃哪種雞?
吃了我們這種雞,
覺著滿意不滿意?
如果覺著還滿意,
它的優(yōu)點在哪里?
如果吃著不滿意,
它還存在啥問題?”
田阿姨看過調(diào)查表,
心里說:“這小伙兒真會做生意。
回家去,我做雞吃雞細品味,
把真實感受寫上去。”
回到家,田阿姨做著飯和菜,
心里想著她閨女:
“咦,俺那閨女樣樣兒好,
就是戀愛不積極。
大學畢業(yè)好幾年了,
俺天天催她找女婿。
話說輕了她不理,
要 說重了,她說俺是皇上不急太監(jiān)急。
今天總算熬到頭兒了,
她帶著對象來家里。
這個機會太難得,
俺得打定老主意。
閨女年紀不小了,
絕對不能太挑剔。”
田阿姨正在自言自語,
門一響,走進她閨女劉小麗。
她身邊還有個小伙子,
眉清目秀很帥氣。
劉小麗指著小伙兒作介紹:
“媽,他就是俺說的那個
?夏大宇。”
田阿姨,看了一眼夏大宇,
她那眉頭皺成核桃皮。
“小麗,不用你介紹了,
這個小伙兒俺認得!”
說罷她就轉(zhuǎn)身走咧,
砰!把自己關(guān)進臥室里。
小麗不知咋回事兒,
走進臥室問仔細:
“媽,您讓我?guī)郊襾恚?/p>
為什么,見了他又沒好氣?”
“我沒好氣?我問你,你那個對象
?夏大宇,
他到底是個干嘛的?”
“媽,俺們兩個是同事,
他在局里當會計。”
田阿姨,冷笑一聲開言道:
“小麗呀,你怎么學會瞎扯皮啦?他明明是菜市場里賣雞的,
你卻說他是會計。
人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我看你呀,是情人眼里出會計!”
小麗聽了直發(fā)愣,
睜大兩眼,刨根兒問底:
“媽媽請您告訴我,
您咋知道大宇他是賣雞的?”
阿姨說:“早晨我去菜市場,
買的就是他的雞。
這還有一張調(diào)查表,
也是他親手給我的。
當時他管我叫阿姨,
我管他叫小老弟。”
“啊!管我的對象叫老弟,
我的個媽,你那腦袋讓門擠啦!”
“哎,不知者,不怪罪嘛,
叫個啥也沒關(guān)系。
現(xiàn)如今我知道他是夏大宇了,
那就給你交個底。
你想嫁給雞販子,
我這關(guān)你過不去。”
劉小麗,見媽媽態(tài)度很認真,
也認認真真講道理:
“媽媽您要這么說,
那可是您只看表了沒看里。
您只見他是賣雞的,
卻不知道他是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哎,閨女,他是又當
?會計又賣雞,
怎么還是第一書記呀?”
“媽,是這么回事,為參加扶貧攻
?堅戰(zhàn),
夏大宇主動要求到山區(qū)。
他被派到王家寨,
在村里擔任第一書記。
那王家寨山大溝深耕地少,
靠種田脫貧真不易。
經(jīng)過調(diào)查他發(fā)現(xiàn),
那個小村兒,家家戶戶養(yǎng)土雞。
他們請專家,搞座談,
圍繞養(yǎng)雞出主意。
最后決定突出優(yōu)勢抓重點,
建設(shè)養(yǎng)雞聯(lián)合體。
嘿!這個辦法還真靈,
頭 一年,王家寨就把貧困帽子摘了去。
第二年,他們又有新規(guī)劃,
要根據(jù)不同需求來養(yǎng)雞。
就為這,大宇在市場搞調(diào)研,
怎么那么巧就遇上你。
媽呀媽,人家在那兒忙工作,
您卻在這兒瞎猜疑。
更可笑,媽媽您都快60歲了,
還管俺對象叫老弟。
這事兒要是傳出去,
別人會咋議論你。
知底的說您很隨意,
不知底的會說您作風有問題。”
田阿姨聽了這番話,
立時就上眼皮砸了下眼皮。
她一把拉住劉小麗,
“好閨女,媽媽實在對不起。”
小麗說:“咱們娘兒倆別客氣,
客廳里還晾著一個夏大宇呢!”
田阿姨,急急忙忙到了客廳,
又一把拉住夏大宇:
“小伙子,阿姨實在對不起,
不該管你叫老弟。
俺閨女已經(jīng)批評我了,
是我這腦子有問題。”
田阿姨,這沒頭沒腦一番話,
讓夏大宇是哭不得又笑不得。
這本是:扶貧中的一件事,
我編成快書告訴你。
點評:好作品易引起的幾種沖動
好作品容易引起3個沖動。首先是演員有演唱此作品的沖動,其次是其他作者有修改此作品的沖動,最后是演出后能引起觀眾欣賞的沖動,從而吸引更多愛好者。好作品是薪火相傳的燃料。
能引起演唱沖動的作品首先唱詞得“順溜”,順溜的詞演唱起來才“不撐嘴”,山東快書的唱詞是在“現(xiàn)成口語”的邏輯中搭建對偶句說書。一般至少3個對偶句形成一個小單元,幽默找底,說形象的話。讓觀眾在想象中開心,這種開心是山東快書藝術(shù)的審美情趣。《田阿姨買雞》(以下簡稱《買雞》),開頭“田桂花,田阿姨,幾年來,就催著她閨女找女婿。這一天,她閨女小麗告訴她:‘今兒下午,帶著對象來家里。田阿姨高興得不知怎么著好了,她給她閨女作了個揖。”以“六字三三句”的句式開頭,一眼可辨是出自行家里手。從字面上看“田桂花,田阿姨”,在文章邏輯上是重復的,但在曲藝文學中卻是合理的,因為曲藝文學是為表演而寫的。6個字涵蓋了性別、年齡、性格。這里的重復不僅是強調(diào),是力量,還是細膩描述的需要。3個對偶句,交代清了人物、事件、場景,又在“她給她閨女作了個揖”的反常動作中找了個幽默開心的理由。作者把扶貧干部的敬業(yè)精神,悄悄地埋在了一個幽默的“搶板”小貫口里,上寫著:市上肉雞幾十種,您最愛吃哪種雞?吃了我們這種雞,覺著滿意不滿意?如果覺著還滿意,它的優(yōu)點在哪里?如果吃著不滿意,它還存在啥問題?田阿姨看過調(diào)查表,心里說:這小伙兒真會做生意。最后這句“這小伙兒真會做生意”是觀眾想到了而沒說出的心里話,有經(jīng)驗的演員一定會在這兒使出包袱。作者的包袱意識會激發(fā)演員的喜劇意識,演員才會更快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優(yōu)秀的山東快書作品,不是用書面語堆積出來的韻文,而是作者從嘴里摳出來的唱詞,是用方言唱著、比劃著寫出來的,紙筆、鍵盤只是記錄工具而已。山東快書作品《買雞》的場景、人物、形象都是活生生的,如皇上不急太監(jiān)急、她眉頭皺成了核桃皮、人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我看你呀,是情人眼里出會計!這類幽默、生動、形象的臺詞,會使演員產(chǎn)生舒適感,也就是很多演員嘴里常掛著的一句話“這活兒好使”,所以好作品會使演員有表演的沖動。
什么是好作品?好作品“讓很多人都有辦法了”。有創(chuàng)作經(jīng)歷的作者定有體會,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會上,一新作品出現(xiàn)時,如果被“拍磚”拍得頭破血流,所有人都對這個作品指指點點,恰恰說明這作品可能是不錯的。反之被泛泛地夸“還不錯”“立意高”“正能量”的作品,基本就可以扔了。筆者讀完《買雞》就有一種想和作者商榷修改的沖動。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帶著這段節(jié)目,到農(nóng)貿(mào)市場貼近百姓去演出,“媽媽您要這么說,那可是您只看表了沒看里。您只見他是賣雞的,卻不知道他的身份是第一書記。”臺下坐著一群賣雞的勞動者會怎么想?任何具有喜劇色彩的藝術(shù),都不能鄙視底層勞動,這和不能拿殘疾人開玩笑是一樣的道理。“平等”是我們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內(nèi)容之一,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能有悖于核心價值觀,必須引起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注意。《買雞》之所以是篇好作品,因為它提供了很大的修改空間。筆者試著提出如下修改建議,供作者參考:
1.老太太對“賣雞的”敬業(yè)精神是贊揚的。“如果都像這個賣雞的,我一天三頓光吃雞不再吃別的,女兒找對象,這樣的品格是俺相中的,不在乎他是個賣雞、賣魚的還是賣青菜的”。
2.當真知道人家是賣雞的時候,從田阿姨“兩難”選擇的情緒中找包袱。田阿姨不要流露出對賣雞的這個職業(yè)不屑與鄙視,而對能否成為女婿不置可否,這里適合用調(diào)侃的手法來幾句心理描寫:“這賣雞的,有點不像賣雞的,像他這樣賣下去,這小伙子發(fā)展有潛力,說不定,明天就超市里頭當經(jīng)理了,后天就持著股票上市去了,(旁白)要不是賣雞的那就更好了。”兩難選擇、自相矛盾會出好包袱。
3.當知道了“他被派到王家寨,在村里擔任第一書記”時,不要讓田阿姨因為知道了女婿是書記就喜形于色,而是心里高興,反而噘嘴找別扭,產(chǎn)生喜感。“你不該,因為把我女兒追,趁著扶貧就出歪主意,化裝成賣雞的考驗?zāi)愕脑滥柑锇⒁獭D氵@是戀愛工作兩不誤,小子你,跑到俺家撿了個大便宜。”
4.女兒的態(tài)度“不管他是賣雞的、賣魚的、還是縣里當書記的,我們是真心相愛的。”
5.可通過田阿姨幽默的臺詞,彰顯執(zhí)政為民,扶貧攻堅,對天下蒼生的牽掛。“好書記,要牽掛著養(yǎng)雞的、賣雞的、做雞毛撣子的。好女婿,牽掛著買雞的、吃雞的,會熬雞湯當岳母的。”
6.找底,要讓女兒、女婿最后將田阿姨一軍。“媽媽你,就誰都不要牽掛了,女兒出嫁和就和媽媽沒關(guān)系了”。田阿姨最后以小貫口逆著寫:“養(yǎng)雞的、買雞的、賣雞的,吃雞肉的熬雞湯的,更理解俺當書記的女婿不容易,如果再有仨女兒,全都一起嫁給你!(白)嗨!玩笑開大了。”用兩頭堵的手法修改這一段,能把執(zhí)政扶貧和百姓感恩統(tǒng)一起來。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智慧,深藏在通俗的玩笑和莊重的開心里。
好作品是藝術(shù)傳承中最要命的一環(huán),好作品是藝術(shù)河流的源頭,好演員是好作品的實踐者,二好定會引起受眾的欣賞沖動,筆者就是少年時期,偶爾欣賞到了一場精彩的山東快書,喜歡了、愛上了,沖動地登上了舞臺,山東快書陪伴至今,依然愛著。
(點評人:中國曲協(xié)山東快書藝委員會委員 王連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