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法達
【內容摘要】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且充滿藝術性的工作,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們正處于青春期的成長期,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使學生們經常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給班級的穩定發展往往會帶來沖擊。而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在班級管理中面臨著新的問題,需要班主任教師結合學生實際來采取有效策略推進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切實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助力。
【關鍵詞】農村? 初中班級? 有效管理策略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班級管理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穩定發展中最重要的內容。班級是學校中最基本的單元,班級的和諧穩定是學校各項工作開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對于班級管理工作必須要重視。進入初中階段,這是學生們身心變化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受青春期的影響,自我獨立意識強烈,呈現出動蕩性、獨立性、社會性、封閉性等特點,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覺得這一階段的學生管理難度很大。相對于城市學生,農村初中階段的學生有其特殊性,很多學生因為父母務工疏于管理,家庭學習氛圍也比較差,家長的文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導致學生們進入初中階段存在一些不良的習慣,這勢必會給班級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良好的班級氛圍、穩定的班級秩序是班級學習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但是從現實來看,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班級的穩定,這也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阻力。對此,需要班主任智慧性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針對農村初中生的特點,靈活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
一、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者素質有待提升。長時間以來,相對于城市地區,農村的教育資源是相對匱乏的,師資力量和待遇較差往往使農村教師素質相對差一些。雖然針對問題國家在強化對于農村教育的投入,也在積極推進教育均衡化,但是農村初中學校教師還存在短缺的現象,特別是高學歷、有能力的教師經常出現流失現象,這就會導致農村地區教師素質有待提升,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在教育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缺乏變化,這往往會影響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2.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待改進。新時期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們適應其終身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但是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很多班主任還是在堅守著“成績第一”的傳統理念,強調學生們的絕對服從,關注學生的執行力和教師的權威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別是管理中的“一刀切”不符合當前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這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束縛,不符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要求,這勢必會影響班級管理的效果。
3.缺乏家校之間的有效合作。雖然整個社會對于教育重視程度在提升,但是在農村地區,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上學問題還是不太重視,對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注不夠。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做好物質上的供給就可以了,在孩子的學習管理上完全依靠學生自覺,導致對于孩子缺乏有效的監管,逐漸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還有一些學生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很少回家,基本上要么是由家中老人來照顧孩子或者是安排孩子寄宿,所以無法有效配合學校開展學生的管理工作,這樣也就無法形成教育的合力,特別是在課后作業的完成、假期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問題較多,往往出現5+2<7的問題,這給班主任管理工作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最終影響了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4.管理評價機制有待健全。對于班級德育工作的開展,國家有相應的文件指導,特別是《中小學德育綱要》等一系列文件是開展初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南。但是,在現實的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重智育輕德育的班級管理思路依然存在,具體到班級管理評價機制上還是在堅持“唯分數論”,對于學生的考核評價并沒有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這種不科學的評價機制很容易造成學生出現其他問題,最終影響學生的成長,這也會影響到班級管理的效果。
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既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更需要有效方法的注入,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性,才能夠減少學生青春期成長中出現的彎路,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所以,針對當前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想辦法、找措施,采取有效策略提升管理的實效性。
二、提升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1.轉變班級管理的觀念
李鎮西老師曾經說:“做班主任一定要敏感和敏銳?!泵舾惺且獣r刻的關心和關注學生,敏銳就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也就是要做到班級管理的與時俱進。時代在發展,教育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從國家層面來看,在廣大農村地區積極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和教育扶貧是對農村地區教育重視的重要表現。而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既要利用好上級的“輸血”,同時更要積極的“造血”,特別是要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其重要前提是轉變班級管理觀念。
具體來說,作為班主任教師要強化理論學習,要結合初中班級管理的現實多讀書,開拓自身視野,特別是不斷提升理論水平,這樣才能夠指導班級管理的實踐。其次,學校也要重視班主任培訓提升工作,通過開展班主任培訓會、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活動,相互學習和借鑒,提升班級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學校的德育管理部門也要注意從政策層面對教師進行引導,要結合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把“培養怎樣的人”的認識提升到新高度,這樣班主任教師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才會用新理念指導教育管理行為,從而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2.尋找切實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
育人工作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作,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夠逐漸看到成效;同時,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年級在班級管理的方法上是有區別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不能夠固守某一種方法,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智慧性的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首先,要重視調動學生的力量。最好的教育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這也符合新課改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班主任管理工作內容多且煩瑣,如果僅僅依靠班主任一個人事無巨細的去操作,工作量大且容易身心疲憊。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管理能力,班主任教師適當放權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鍛煉;這種為班級目標師生共同摸爬滾打的經歷也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靈活選擇方法。教育不是斥責,而是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在《愛的教育》一書中曾經說:“教育不僅僅是感染,有時也需要克制,需要妥協,需要退讓,這恰恰是對教育的尊重?!边@實際上道出了在班級管理中,為了提升管理的實效,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問題的差異來靈活的選擇開展工作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服務于學生成長和進步。
再次,要學會“借力”。在當前的德育工作中強調要全員育人,每一位班級的任課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且任課教師能夠從其他角度了解學生,能夠為班主任的管理提供建議甚至是助力,所以一定要注意與任課教師的交流與溝通,向任課教師“借力”。
3.推進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對于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既需要學校教育的努力,更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必須要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在現有條件下積極推進家校之間的合作,形成教育的合理,在助推學生成長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師要在學生入學伊始就要迅速搜集和整理學生的家庭信息,特別是要注意長期在外務工的學生家長,利用便捷的現代通信技術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達成教育的一致性。對于部分家長家庭教育經驗缺乏的現實,學校或者班級可以通過家長會、校訊通、釘釘群等形式給家長培訓,或者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并且建立常態化的家校溝通機制,把對學生的要求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始終,共同助力學生學習和成長,這樣一定能夠提升管理的實效性。
4.改進和完善學生評價機制
新時期的學生培養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它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大方面的內容,體系了使學生成人和成才的雙重目標,所以在農村中學班級管理中也要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全面地評價學生,改進和完善學生評價機制,切實發揮班級評價機制的作用,公平公正的來評價學生,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班主任要立足于初中階段學生的整體學習和成長的要求,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根據班級學生實際來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方案,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原則,落實五育并舉的要求;要重視對學生的過程評價和成長潛力評價,多用發展的眼觀看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要把表揚和批評等教育手段結合起來,努力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全面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將來進入新階段的學習以及未來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的形成,這樣的班級管理工作就是高效的。
總之,農村初中班級的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班主任教師結合其實際特點來智慧性的開展各項工作。要立足于農村初中學生的特點,根據我國新時期教育的發展要求,直面當前存在的問題,要轉變教育管理思想,不斷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創新教育管理方法,完善班級管理評價機制,也要密切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這樣才能夠不斷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齊茹娜. 搞好初中班級管理之我見[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1).
[2] 覃新生. 試論“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方法[A]. 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一)[C]. 2006.
[3] 尹玉平. 緊抓班級管理 實現合作共贏[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9).
[4] 張同惠. 農村初中班級非正式群體的現狀及引導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2015.
[5] 劉樹成. 談班級管理新模式[A]. 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八卷)[C]. 2014.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淄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