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爽
小丑,當然不止你自己!
在網友們孜孜不倦地傳播之下,“小丑竟是我自己”這一表情包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梗,荒誕且心酸。
小丑形象自誕生以來,在多數人的眼中,一直都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形象,其搞怪、滑稽可笑的表演方式也成為詼諧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時,它還演變出許多種版本,在戲劇、文學、繪畫等藝術領域中不斷成為創作靈感。
自其誕生以來,通過不同媒介作品的反復演繹,小丑逐漸由印刷品上一個模糊的概念,變成了一個標志性的文化符號。
在最初,小丑并沒有被賦予文化內涵,他們只是單純地通過滑稽的表演來諷刺生活中出現的尷尬事件。當小丑的形象開始被人們熟知,并滲透進大眾的日常生活后,各類藝術作品也紛紛將其搬上了舞臺。
在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中,小丑形象可謂是被前所未有地發揚光大。雖然他仍然保留了滑稽劇中小丑作為劇情中純粹的笑料制造者這樣一個“定型化”的角色,但是莎士比亞也創造了另一種作為智者的小丑角色,這些小丑雖然表面上總是插科打諢、裝瘋賣傻,但是一些真理卻經常借著他們的口中道出。

>>TAKAHIROMIYASHITA TheSoloist.2020年秋冬系列

>>Ashley Williams 2020年秋冬系列

>>Moschino 2019年春夏男裝系列
包成為了人盡皆知
而另一位喜劇表演大師卓別林在《馬戲團》中塑造的形象,恰好是流浪漢與小丑完美結合的真實寫照。實際上,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卓別林幾乎所有默片中的啞劇特質、滑稽的肢體表現甚至人物的妝容,與小丑形象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然而,小丑形象的文化內涵在藝術作品中開始出現轉折,是在20世紀40年代。比爾·芬格和鮑勃·凱恩共同創作了DC漫畫《蝙蝠俠》,其中的小丑被描繪成一系列恐怖犯罪的策劃者。也是因為這部作品,“變態”“虐待”以及“精神病患者”等標簽開始逐漸覆蓋過去“搞怪”“詼諧”的小丑文化形象。
隨著20世紀80年代倫敦“新浪漫主義”文化的盛行,小丑形象成為了倫敦地下的靈魂。到了20世紀90年代,一群以奇裝異服為愛好的年輕人發起“Club Kids”活動,小丑妝容經過藝術家們的推波助瀾,以“無性別”“DIY精神”“自由”等屬性進入到流行文化的視線之中,成為了一種流行的“亞文化”。
自那以后,從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到《自殺小隊》,再到《小丑》,小丑身上與生俱來的瘋狂、怪誕與邪氣,讓他不同于一眾“偉光正”的傳統英雄,成為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獨一無二的反派角色。
盡管人們總是用怪異的眼光打量著小丑,但不得不說小丑妝容前衛的標志性成為了無數設計師們的靈感源泉。
宮下貴裕主理的設計師品牌TAKAHIROMIYASHITA TheSoloist.2020年秋冬系列以《摩登時代》和《小丑》為靈感,探索男裝的文化空洞。英國倫敦設計師品牌阿什莉·威廉姆斯(Ashley Williams)則在2020年秋冬系列中,直接將小丑妝容應用到鬼馬的服飾設計中。莫斯奇諾(Moschino)2019年春夏男裝系列以奢華馬戲團為主題,用眼花繚亂的色彩與精致的剪裁,詮釋出了新的小丑形象。這些與小丑相關的服裝設計,無一不在向充滿創作力的小丑致敬。
如今,在國內外的社交平臺上,許多時尚博主也畫上色彩鮮艷的“小丑妝”,以此彰顯自我,表達反叛和特立獨行的精神世界,從而爆發成一場全面的美學復興運動。
在數學和諧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向式和諧課堂教學方法,首先要對和諧課堂教學對象有一定了解。小學生具備較強的交流意愿,同時也樂于進行相關討論,這是小學數學可以應用問題導向式和諧課堂教學的關鍵,但弊端在于,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本身興趣不大,而且在以往的學習活動中,很可能已經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講解的習慣。在和諧課堂教學中,應該做到讓學生充滿興趣進行學習,也需要改變學生可能形成的學習習慣。
無論是服飾中運用的元素,還是詭異夸張的妝發,小丑在詮釋當下社會與人情感關系的同時,也在挑戰現世單一審美和品牌規則,賦予流行文化一個敢于展露缺陷、更為勇敢和誠實的面貌。
誠如《小丑》中的經典臺詞:“沒有什么能傷害我,我的人生只是一出喜劇。”成為小丑或許不是為了真的幽默搞笑,更多像是一層通過自嘲、自貶,實現自我保護的面具。
就像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它。“小丑文化”大概就是這種英雄主義。把自己變成小丑,擺脫所謂“漂亮”“帥氣”的形象,讓自己有機會變成另一個人,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也未免不是一件簡單而又快樂的事。
展訊

仙境有花開——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展
時間:2021年3月16日——2021年5月03日
地點:湖南省博物館
本次展覽分“繡工巧多變”“繡藝放異彩”“刺繡美生活”三個單元,共展出170余件(套)公私收藏的清代民國時期桃源刺繡,集中展現了桃源刺繡精湛的繡工、別致的造型以及獨有的美術特質。

時間:2021年3月30日——2021年5月30日
地點:蘇州絲綢博物館
本次展覽從泰州地區歷年出生的眾多文物中,精選近60件服飾和生活典型器物進行展出。展品種類豐富、制作精美、款式多樣,呈現明代泰州士庶的生活畫卷。

無盡的服裝:研究站
時間:2021年3月14日——2021年5月30日
地點:北京市X美術館
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大中華地區及十個東南亞國家的22位設計師及藝術家的作品。以著作權、真實性、勞動力、遺產和身份為主要線索,跳過了時尚的主流范疇,轉而專注更邊緣化的生產和創作空間。

戀戀銀風——桂林博物館藏南方少數民族銀飾展
時間:2021年3月13日——2021年5月19日
地點:嘉興博物館
此次展覽桂林博物館精心挑選館藏179余件(套)銀飾,時代跨度以清代和民國時期為主。這些銀飾以其多變的造型、奇美的紋樣和精湛的工藝,帶領觀眾走進一個似雪銀花的世界,感受南方少數民族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