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蘭
在快速響應瞬息萬變市場的背后,柔性供應鏈變得愈發重要
沒有人會否認,2020年是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升級關鍵的一年。在疫情影響下,線下渠道“停擺”,線上渠道則成為維持銷售的“救命稻草”。而隨著人們越來越適應數字化生活,零售企業應對市場變化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能力被越來越看重。
“現在的消費者變了,尤其是當‘90后’‘95后’消費者日漸崛起,他們對于時尚消費更追求‘潮’,追求‘快’,這就意味著企業快速反應能力要強。”在“柔性化供應鏈的構建”主題論壇,匯美時尚集團副總裁曲晶介紹,如今匯美集團訂單的首單與返單比例已經從5∶5調整為3∶7,原始設計制造商(ODM)的數量及訂單量占比也從15%上升到30%。
“我們希望提供最好的產品給消費者,而好產品源于優質制造。”曲晶表示,匯美集團近年來下大力氣升級改造企業的柔性供應鏈管理。譬如在研發端,倡導靈活高效的跨部門協同,企業設計部、商品部、客服、供應鏈均在同一辦公區,方便部門之間溝通交流。在生產端,優化升級供應商管理,向研發設計、品質服務等方面轉型提升,打造柔性化、數字化供應鏈,實現管理扁平化、流程簡明化、溝通高效化。
“目前,企業相關生產訂單信息可以直接通過系統傳到工廠,所需時間從4天縮短至1個小時。”曲晶表示,為鼓勵供應商打造快速反應能力,匯美集團特別設立了一套快速反應獎勵機制,供應商生產供貨天數越短獎勵越多,并且獎金當季就兌現。
相較于匯美集團多年的互聯網基因,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盧山是從兩年前開始接觸電商銷售,在此過程中,他發現如果仍然按照線下渠道的傳統訂貨思維去運營電商渠道銷售是行不通的。“電商上貨、補貨頻次快,必須要做好供應鏈。”
特別是疫情期間,盧山作為企業主播在電商直播間帶貨銷售,感觸更深。他表示,雖然與門店銷售相比,直播銷售只是換了個場景,但網絡的特性讓主播在同一時間內與更多用戶面對面交流,用戶會對產品提出很多改進意見,主播也能更清晰感知哪些商品好賣,哪些不好賣。
“這些實時銷售反饋對于指導后續產品設計、生產及供應是非常直觀的,針對于此有針對性地改進又將促進之后的企業直播銷售。”盧山認為,產業數字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與其排斥不如坦然接受。
在疫情來臨時,因為把握住直播“風口”,嘉韓實業從去年5月開始逐步實現企業銷售回升,僅直播電商銷售同比增長10%左右。嘉韓實業副董事長、溫州女裝商會會長葉潔表示,這讓企業切實地意識到數字化是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下一步將協同供應鏈加大線上與線下全渠道發展。
談及供應鏈協同,有著20多年男裝ODM供應經驗的江蘇愛格斯凱服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凱認為,上下游供應鏈之間要建立一個高效協作的產業生態系統,這樣才能確保從生產技術、產品供給到物流配送等實現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
在徐凱看來,這個產業生態系統要以數據為驅動,首先做好設計的規劃管理,然后在此基礎上規劃好面輔料,通過生產的模塊化、技術的標準化、信息的透明化、流程的規范化等,快速將生產要素傳遞到工廠,多措合力實現高效生產。
青島邦特生態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山傳雷則感受到如今的零售商對于柔性供應鏈的需求,已經傳導到產品源頭的纖維開發。
據介紹,企業此前接了一個在日本電商銷售的訂單,設計師從紗線開始就要求定制開發,最終僅紗線供貨額就有500多萬元。“從纖維源頭開始,產業上下游創新協作,這或許是打造好產品的一個思路。”山傳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