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ffany Ap
時尚品牌加速挖掘“北國風光”里藏著的億萬級財富
距離2022年冬奧會開幕只剩一年時間,隨著冬奧會的推進,中國大多數滑雪“鐵桿粉絲”將雪上運動和滑雪產業推至狂熱階段。
自2015年宣布北京及其周邊城市宣布承辦冬奧會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大力推動雪上運動的發展,北京和張家口這兩個城市更見證了圍繞著冬季運動投資的激增,政府也在改善度假設施和交通設施方面進行了極大的升級——尤其將崇禮(冬奧會的舉辦地)與北京從地理上連接得更加緊密,乘坐高鐵不到一小時便可以直達北京市中心。
歐盟中小企業中心(EU SME Centre)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2年,滑雪產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5億歐元,比2015年增長480%以上。其次,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也顯示,2025年中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屆時將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各大品牌都在努力為這一巨大機遇做著充分的準備。
“滑雪熱”帶動滑雪裝備銷量上漲,由于大量初學者的進入,更是推動著滑雪裝備市場快速爆發。
前不久天貓體育發布的報告顯示,僅在2020年12月,滑雪裝備的銷量就同比上漲了13倍。
2020年12月,普拉達(Prada)首次在長白山萬達度假酒店為多位貴賓組織了一次為期三天的滑雪之旅。轉至今年,普拉達旗下戶外支線推出將技術功能與前衛服飾理念相交融的Prada Linea Rossa 2020年秋冬系列,并于長白山和北京開設沉浸式精品店。
日前,致力于為滑雪愛好者提供一站式滑雪裝備和服飾的“季節性快閃概念店”——雪逸舍(The Ski Project)正式進駐中國大陸市場。該品牌的經營者Sandy Ip表示,滑雪作為一種度假生活方式,才剛剛開始,過去只有滑雪鐵桿粉絲才會去新疆或哈爾濱亞布力滑雪場度過一周的滑雪季,在這期間他們不在乎吃什么、住在哪里,而現在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了。
中國的滑雪勝地主要分布在環繞北京的河北省,以及中國最北端的吉林和黑龍江,在四川西部也有一些滑雪目的地,更遠的新疆雖然擁有中國最好的自然降雪,但在通常的滑雪季,大多數中國城市的居民更多選擇日本而非新疆。
著名的滑雪板品牌伯頓(Burton)拓展中國滑雪市場的時間相對較早,該品牌在2003年就已經進駐中國,并一直耐心等待時機,為市場隨時到來的爆炸式增長做好準備。
伯頓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表示,從這個季度到下個季度,伯頓的營業額將增長90%。目前,他在中國管理著10家門店,他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可能增長到幾十家或幾百家,并表示“這取決于我們在市場教育方面做得如何。”
一方面來說,伯頓、北面(The North Face)和安踏體育旗下的始祖鳥(Arc’teryx)等品牌都強調性能,另一方面,市場上也開始出現更多強調時尚性的品牌,包括嘗試首度進入中國市場的非本土品牌,如以緊身羽絨服聞名的品牌Mackage于2019年11月首次在中國推出了滑雪線。
Mackage的聯合創始人艾蘭·艾爾法斯(Eran Elfassy)和愛麗莎·達漢(Elisa Dahan)表示,“我們把首次嘗試當做一個小實驗,結果賣得非常好,未來我們預計對該系列的投資至少要翻四倍,并逐步把業務擴展到男士系列。”
這兩位創始人提到中國市場時表示,“中國消費者對款式新奇、淺色系以及精致剪裁的外套非常感興趣,而這正是我們品牌的優勢。”

>>Burton x Canotwait聯名系列滑雪服
時尚元素同時也是富賽璞(Fusalp)的強大驅動力,該品牌是法國滑雪國家隊專用的品牌,或許是借鑒了盟可睞(Moncler)成功的經驗:頻繁與設計師合作,Fusalp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福維特(Alexandre Fauvet)表示,該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約有三分之二來自成衣,而不是真正的技術性能產品,而在美國和歐洲,這兩者的比例相當。這個回答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對滑雪服飾的時尚感需求大于性能需求。
福維特指出,“中國滑雪目的地的自然景觀確實擁有局限性,但在圍繞培養雪地運動愛好這一點上并不沖突,當人們為了去運動時,景色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重要。我舉個例子,英國沒有山,蘇格蘭的山體也很少,但那里的人們同樣是很棒的滑雪者,在比賽中也是如此,因為他們會選擇附近的法國、瑞士或者意大利滑雪。”
“對中國消費者而言,這是一項新興的運動,并不影響滑雪入門級愛好者選擇在本地學習和練習滑雪。因此一旦國際旅行正式恢復,這些初級愛好者會還會繼續在日本或是韓國嘗試不同景觀和賽道的滑雪之旅。”福維特如是說。
史密斯也承認這種趨勢將繼續延續,“冬奧會的確極大地推動雪上運動和滑雪產業的發展,中國消費者的潛力和規模是深不可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