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新,陳良才,鄧惠君,彭玉龍
東莞東華醫院腫瘤內科,廣東東莞 523000
肝癌作為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2],據2015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惡性腫瘤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肝癌新發病例約37萬例,位居惡性腫瘤第四位,死亡病例約32.6萬例,高居惡性腫瘤第二位,該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及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3]。鑒于肝癌的較大危害性,故探尋新的肝癌防治途徑迫在眉睫。肝臟作為糖代謝途徑主要的器官,鑒于糖酵解能滿足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和生長,故在臨床上肝癌患者往往伴有糖代謝異常[4-5],因此,探討糖代謝重編程在肝癌發生中的作用,對于闡明肝癌致病機制和提高肝癌防治水平具有重大意義。磷酸果糖激酶1(PFK1)作為糖代謝的關鍵酶,已有的研究表明PFK1在胃癌細胞中異常高表達[6],但其與肝癌之間的相關關系未見相關報道。為此,筆者以97例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系統探究磷酸果糖激酶1(PFK1)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規律及其與臨床預后之間的關系,現將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間97例研究對象相關結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隨機選取該院的肝癌患者97例作為研究對象,男58例,女39例;年齡42~77歲,平均(61.5±5.2)歲;腫瘤直徑≤5 cm的患者46例,>5 cm的患者51例;腫瘤個數1個者48例,腫瘤個數多個者43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明確研究意義,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為肝細胞惡性腫瘤;年齡18~75歲;依從性較高,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年齡<18歲或>75歲的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依從性較差,不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該研究使用Trizol裂解液(R0016)對組織標本中的總RNA進行提取,隨后遵循逆轉錄試劑盒(Takara,RR037A)標準操作規程將RNA反轉錄為cDNA。使用逆轉錄-聚合酶鏈方式對患者肝癌組織及癌旁組織PFK1的表達情況進行檢測,反應體系如下:5×buffer加4μL、dNTPs加0.4 mmol/L,上下游引物各加0.4μmol/L,Taq酶加1 U,cDNA加100 ng。反應程序為:95℃5 min,95℃10 s,55℃10 s,72℃1 min,擴增40個循環,72℃10 min。并分析擴增結果。
該研究采用電話或入戶方式進行隨訪,其生存期從手術之日起開始計算,終止日期為死亡,隨訪截止日期為2017年1月—2020年1月,以3個月為單位周期進行定期隨訪。
該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較之于癌旁組織,肝癌組織樣本中PFK1的表達陽性率以及相對表達量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相關結果提示PFK1的表達在肝癌病情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較高的表達陽性率以及相對表達量提示臨床患者肝癌病情發展的可能性。

表1 肝癌組織與癌旁組織PFK1表達陽性率比較
表2 肝癌組織與癌旁組織PFK1相對表達量情況比較(±s)

表2 肝癌組織與癌旁組織PFK1相對表達量情況比較(±s)
?
生存期<1年的患者其體內PFK1的表達陽性率顯著高于生存期1~3年的患者,而生存期1~3年的患者亦顯著高于生存期>3年的患者,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相關結果提示,PFK1表達陽性率的增加與患者預后不佳相關,建議臨床著重關注。

表3 不同生存期患者肝癌組織中PFK1表達陽性率情況比較
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患者機體在癌變過程中,腫瘤細胞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異常能量代謝模式,其中以糖酵解增高最為顯著,即“Warburg效應”。 Warburg這項重大發現不但使其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并由此開拓了腫瘤細胞糖代謝重編程的新研究領域,相關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惡性腫瘤診斷、定位以及療效評估等諸多方面[7-8]。而磷酸果糖激酶1(PFK1),作為糖代謝重編程過程關鍵酶,是近年來腫瘤研究的重要分子,關于該分子在鼻咽癌[9-10]以及卵巢癌[9]等惡性腫瘤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已被廣泛研究,但其與肝癌的相關性的研究卻鮮有報道。故基于此,該文以97例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系統探究磷酸果糖激酶1(PFK1)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規律及其與臨床預后之間的關系。
該研究結果表明,PFK1 mRNA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陽性率和相對表達量分別為74.2%(72/97)和(1.146±0.124),顯著高于癌旁組織,并且其表達陽性率的增加與患者預后不佳相關,究其原因主要歸于內皮細胞新陳代謝因其為腫瘤新生血管的出芽過程提供了能量,故對腫瘤血管網絡化進程具有促進作用,而內皮細胞中80%以上的ATP產生依賴于糖酵解途徑[11],PFK1作為腫瘤細胞糖酵解限速關鍵酶之一,其可能通過參與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影響腫瘤的生長與轉移,該研究結果證明肝癌臨床組織標本中發現PFK1在肝癌血管內皮細胞中異常高表達,相關結果提示PFK1很可能與肝癌新生血管的生成密切相關。曾有研究表明PFK1在咽鱗狀細胞癌中高表達,其在癌組織中表達陽性率為52.5%以及30.0%[12],相關結果與該研究結果一致,但在該研究結果中,PFK1在肝癌組織中表達陽性率更高,這可能歸因于肝臟作為糖代謝途徑主要的器官,使得腫瘤細胞糖酵解限速關鍵酶PKF1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高于鱗狀細胞癌組織。另一方面,該研究結果亦發現PFK1表達陽性率的增加與患者預后不良相關,而這對患者病情監測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雖系統論證了PFK1在肝癌組織中的表達規律及其與臨床預后之間的關系,但依舊存在一定不足,主要體現在鑒于受到樣本數量的限制,故相關結論的推廣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續建議納入更多的研究對象,以期為相關結論的推廣及延展奠定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