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花
山東省菏澤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婦科,山東菏澤 274000
慢性盆腔炎屬于現階段臨床婦科常見病,經研究證實,該病主要由盆腔臟器出現炎癥反應引起,隨疾病進一步發展,導致盆腔出現慢性炎癥病變。患者以“盆腔墜脹、陰道流血”等癥狀為臨床主要表現;該病病程較長且極易反復發作,若治療不及時或不科學,極易引起不孕癥,對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產生嚴重影響。臨床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將慢性盆腔炎又可劃分為輸卵管炎、盆腔腹膜炎等類型[1]。目前臨床治療該病,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要措施;而抗生素藥物治療時間長,且若不規范使用,極易導致患者產生耐藥性,引起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效果較差且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復。為進一步分析治療慢性盆腔炎用鹽酸莫西沙星聯合康婦消炎栓治療的價值,方便選取該院2019年4—11月收治的6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遵循治療藥物差異原則,方便選取該院6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年齡22~45歲,平均(33.50±10.15)歲;病程0.3~4年,平均(2.15±1.12)年;臨床表現類型:白帶增多7例,合并腰痛8例,月經不調10例,合并痛經6例,合并不孕癥2例。觀察組:年齡22~44歲,平均(33.11±10.20)歲;病程0.3~4.5年,平均(2.45±1.22)年;臨床表現類型:白帶增多9例,合并腰痛5例,月經不調7例,合并痛經12例,合并不孕癥3例。對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采用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為慢性盆腔炎者;②無語言、溝通以及意識障礙;③依從性高、配合度好;④該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者;②依從性不高、配合程度較差者;③精神類疾病者;④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存在重大病變者;⑤存在鹽酸莫西沙星、康婦消炎栓禁忌證者。
對照組:鹽酸莫西沙星單藥治療:完善臨床各項檢查,指導患者口服400 mg鹽酸莫西沙星(國藥準字J20050049),400 mg/次,1次/d即可。治療2周為1個療程[2]。
觀察組:以對照組鹽酸莫西沙星單藥治療為基準,聯合康婦消炎栓治療:鹽酸莫西沙星服藥方式和劑量同上;指導患者每晚在直腸和肛門相距8 cm處放置1粒康婦消炎栓(國藥準字Z23022143),1次/d即可。治療2周為1個療程。
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包塊、無壓痛,超聲未見異常);有效(臨床癥狀、壓痛程度明顯減輕,包塊較治療前相較,縮小幅度≥70%);無效(臨床癥狀、壓痛無改善,部分患者癥狀加劇)[3]。
觀察兩組臨床癥狀(疼痛、發熱、白帶異常、墜脹、腫塊)消失時間。
觀察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2、TNF-α)改善情況[4];
觀察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情況。
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較對照組高(94.4%vs 7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觀察組(n=36)對照組(n=33)t值P值組別5.12±2.33 6.96±3.15 2.774 0.007疼痛5.00±1.14 7.15±1.25 7.473<0.001發熱8.56±2.36 10.23±3.52 2.332 0.023白帶異常6.56±2.15 8.45±2.33 3.505 0.001 10.23±2.41 13.26±2.56 5.064<0.001墜脹 腫塊
經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性因子各指標水平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治療后觀察組血液流變學改善幅度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況比較(±s)
觀察組(n=36)對照組(n=33)t值P值組別12.42±4.22 12.35±4.22 0.069 0.945 6.11±3.22 9.47±3.58 4.105<0.001 32.75±11.22 32.86±12.11 0.039 0.969 12.35±6.36 22.44±8.69 5.536<0.001 30.45±6.37 30.22±5.24 0.163 0.871 11.11±4.27 19.85±5.11 7.733<0.001 Hs-CRP(mg/mL)治療前 治療后IL-2(ng/L)治療前 治療后TNF-α(mg/mL)治療前 治療后
慢性盆腔炎屬于女性常見疾病,且病情較頑固,極易與輸卵管粘連形成包塊,導致患者出現“下腹疼痛”等癥狀。經臨床研究證實,生殖系統防御功能降低是引發該病的根本機制,防御功能的降低,導致大量致病菌堆積、炎癥因子生長,從容引發該病。若治療不及時或不正確,極易破壞盆腔周圍正常組織,致使輸卵管出現黏連和堵塞,從而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西醫治療該病,多以奧硝唑、鹽酸莫西沙星等藥物為主,但以上藥物長期治療療效較差,并且會導致患者體內病原菌產生耐藥性[5]。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情況比較(±s)

表4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情況比較(±s)
觀察組(n=36)對照組(n=33)t值P值組別12.23±3.64 12.52±2.66 0.375 0.709 4.41±2.15 5.88±1.36 3.359 0.001 11.02±5.15 11.23±5.56 0.163 0.871 6.45±2.36 8.96±2.56 4.238<0.001 28.23±15.12 28.55±15.12 0.088 0.930 10.12±5.12 18.15±9.66 4.365<0.001高切全血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低切全血黏度(mpa/s)治療前 治療后血沉(mm/h)治療前 治療后
鹽酸莫西沙星屬于喹諾酮類藥物(第四代),現已被臨床廣泛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經研究證實,莫西沙星生物利用度高、組織穿透力強,用藥后可與DNA螺旋酶結合,阻斷細菌DNA復制并殺死細菌。不僅如此,莫西沙星結構中的8-甲氧基,還有效增加了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活性,從而在提升其殺菌能力的同時減少耐藥菌產生[6-7]。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發現對慢性盆腔炎患者實施鹽酸莫西沙星單純治療,雖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難以根治,且后期疾病反復發作,因此遠期療效較差。
隨著近年來中醫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中醫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療措施方面頗有建樹。中醫將慢性盆腔炎歸屬于“帶下、腹痛、痛經”范疇,認為該病主要是由于正氣未復、邪氣乘襲而引起的,導致機體氣血阻滯、運行不暢,并且反復發作纏綿難愈。因此臨床治療該病應以活血化瘀、清熱祛濕、解毒為主要治療原則[8]。康婦消炎栓屬于中藥制劑,由苦參、穿心蓮、蘆薈等多種中藥材組成。其中敗醬草可以清熱解毒,穿心蓮具有涼血消腫之功效,苦參清熱燥濕、利尿功效顯著。據《綱目》記載,紫草可以清熱解毒,配合蘆薈,瀉火解毒作用顯著。證實了康婦消炎栓解毒除濕功效顯著。
該研究結果示:①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94.4%,明顯較對照組72.7%高(P<0.05)。所得結論和楊先梅[9]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選取98例患者,分組對照后發現,實施聯合治療的觀察組,臨床療效高達93.88%,明顯較單一治療的對照組77.55%高(P<0.05)]。②經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P<0.05)。所得結論和黃榕梅[10]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選取60例患者展開研究,分組對照后發現,實施聯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用時較短(P<0.05)]。③經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炎性因子各指標水平明顯較對照組短低,血液流變學改善幅度較大(P<0.05)。所得結論和彭慧瓊等[11]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選取74例患者展開研究,分組對照后發現,實施聯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RP等指標水平較治療前和對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鹽酸莫西沙星聯合康婦消炎栓治療慢性盆腔炎價值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