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壽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醫院疼痛科,云南玉溪 653100
惡性腫瘤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當惡性腫瘤發展至晚期將會伴隨嚴重的疼痛[1],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及生理產生了不良影響,并且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有必要為患者進行鎮痛治療,當下臨床對于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的鎮痛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鎮痛治療。嗎啡是一種緩解疼痛的常用藥物,其效果確切,但是通常會伴隨不良反應,并且不良反應較大,對患者用藥依從性具有一定影響[2]。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鎮痛藥物,它可以對內源性物質的特異性CNS阿片受體形成刺激作用,降低中樞性神經元細胞對有關疼痛及刺激的敏感性,阻擋外周神經電沖動的進入,從而達到緩解患者疼痛的效果,目前很多研究皆證明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3]。為了能夠分析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和硫酸嗎啡緩釋片對晚期惡性腫瘤重度疼痛療效及安全性,該文以為2016年10月—2019年10月于該院接受治療的86例晚期惡性腫瘤重度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便利選取于該院接受治療的86例晚期惡性腫瘤重度疼痛患者,使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最低年齡為47歲,最高年齡為78歲,平均年齡為(68.63±9.34)歲;癌癥分類:12例肺癌,8例肝癌,4例胃癌,4例食管癌,5例胰腺癌,5例乳腺癌,5例大腸癌。觀察組患者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最低年齡為48歲,最高年齡為77歲,平均年齡為(68.54±8.26)歲;癌癥分類:14例肺癌,5例肝癌,5例胃癌,4例食管癌,5例胰腺癌,6例乳腺癌,4例大腸癌。該次研究患者與患者家屬知情,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硫酸嗎啡緩釋片治療,治療方式為口服硫酸嗎啡緩釋片。初次使用劑量應為20 mg/12 h,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患者身體具體情況合理調整使用劑量,2次/d,服藥周期為2周。
觀察組采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治療方式為口服觀察組采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初次使用劑量應為10 mg/12 h,治療3 d后對使用劑量進行調整,調整方法為從本來劑量的基礎上增加1/4,根據患者身體具體情況合理調整使用劑量,保證鎮痛效果,2次/d,服藥周期為2周。
將兩組患者的鎮痛療效、疼痛分數、鎮痛起效時間、生活質量分數及不良反應出現率進行對比分析。
疼痛分數:使用Muller評分法對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其中分為5個指標:無痛(0分)、輕度疼痛(1分)、中度疼痛(2分)、重度疼痛(3分)、極度疼痛(4分),分數越高則代表疼痛越劇烈,反之,分數越低則表示疼痛程度越輕。
鎮痛有效率:共分為3個指標:顯效(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緩解疼痛明顯,大部分疼痛消失,無劇烈疼痛感)、無效(疼痛沒有得到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鎮痛有效率分別為95.35%和97.67%,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陣痛有效率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鎮痛起效時間分別為(0.84±0.27)h和(2.43±0.43)h,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分數、鎮痛起效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疼痛分數、鎮痛起效時間對比(±s)
觀察組(n=43)對照組(n=43)t值P值組別3.03±0.13 3.04±0.12 0.853>0.05 0.45±0.11 0.46±0.10 0.962>0.05 0.84±0.27 2.44±0.43 20.660<0.05鎮痛起效時間(h)疼痛分數(分)治療前 治療后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出現率分別為32.55%和13.9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率對比
近些年來,因為多種因素,惡性腫瘤的患病人數呈明顯增長趨勢,當下惡性腫瘤已經成為臨床重點解決的一大難題之一[4]。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絕大多數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都存在劇烈疼痛,這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所以緩解惡性腫瘤患者疼痛至關重要,而采用哪一種鎮痛藥物是臨床所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通常臨床對于惡性腫瘤患者使用的藥物為硫酸嗎啡緩釋片,該藥物鎮痛效果較好,可以與μ受體結合,進而達到止痛作用,其生物利用度在15%~65%之間 得到了臨床的廣泛認可,但是該藥物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起效時間較慢,通常起效時間為口服1.5~2 h,并且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具有較大的不良反應[5]。該次研究為了分析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的療效,將該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對這兩組患者分別使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和硫酸嗎啡緩釋片展開治療,根據研究所致,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同硫酸嗎啡緩釋片鎮痛效果具有一致性[6],二者都能夠與μ受體和κ受體有效結合,并且該藥物隨著使用劑量額度逐漸增加,其鎮痛效果也越佳,并且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具備嗎啡緩釋片不具備的優勢,該藥物的起效時間更短,患者口服該藥物1 h后便能夠起效,其生物利用度在60%~87%之間[7]。除此之外,相關研究表明,鹽酸羥考酮緩釋片不僅鎮痛效果較好,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及生活水平,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根據該次研究結果可知,對照組和觀察組的鎮痛有效率分別為95.35%和97.67%,組間對比差異無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鎮痛起效時間分別為(0.84±0.27)h和(2.44±0.43)h,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所以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起效時間更短。這一結果表明,相對于硫酸嗎啡緩釋片,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的起效時間更短,通常在患者口服該藥物1 h后便能夠起效,大大縮短了起效時間,減少了患者的疼痛時間。對照組和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出現率分別為32.55%和13.95%,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表示鹽酸羥考酮緩釋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以降低患者惡心、嘔吐、失眠等不良反應的出現率。唐文干等[8]對鹽酸羥考酮緩釋片與硫酸嗎啡緩釋片治療晚期惡性腫瘤重度疼痛患者的療效進行了對比分析,其中該研究中硫酸嗎啡緩釋片治療和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的鎮痛起效時間分別為(2.67±0.72)h和(0.86±0.25)h,不良反應出現率分別為36.40%和14.36%,所以使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可以鎮痛起效時間更短,并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出現率,其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晚期惡性腫瘤重度疼痛患者使用鹽酸羥考酮緩釋片鎮痛效果確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治療和降低不良反應出現率,鎮痛起效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