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曉蕓
宜興市人民醫院產科,江蘇宜興 214200
分娩是指妊娠超過28周,胎兒以及附屬物從母體排出的過程。近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于醫療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務人員對產婦的護理也越來越重視,醫學上也更加重視無痛分娩的研究,該技術是通過正規使用藥物、物理或精神療法等,在不影響子宮規律收縮的情況下,將痛覺神經的傳遞阻斷,減少產婦分娩過程的疼痛感[1]。無痛分娩概念的提出,不僅可以到緩解產婦痛苦的作用,而且可以保證母嬰安全。有研究指出[2],在產婦分娩過程中,實施基于責任助產模式的優質護理,能夠減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疼痛,縮短生產時間,改善分娩結局。該文就該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等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以及責任制助產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接收的120例產婦,按照抽簽的形式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60例。常規組中,年齡23~38歲,平均(28.78±2.98)歲;孕周38~41周,平均(39.45±0.76)周;其中初產婦33例,經產婦27例。干預組中,年齡22~37歲,平均(28.19±2.36)歲;孕周38~41周,平均(39.35±0.96)周;其中初產婦34例,經產婦26例。將兩組的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參與研究。
納入標準[3]:①產婦均在該院實施常規產前檢查,且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產婦在產前經超聲診斷為頭位、單胎,胎兒的羊水量、雙頂徑正常;②產婦經臨床綜合診斷符合自然分娩的要求;③胎兒體重估算低于4 kg。排除標準:①產婦伴有認知障礙,不能參與研究;②胎兒疾病、胎位異常等不能參與研究;產婦合并心、肝、腎等臟器的損害;③產婦伴有免疫系統疾病以及血液系統疾病。
常規組接受常規的護理模式,即告知產婦無痛分娩的注意事項,講解無痛分娩的流程,產后護理、健康指導等。干預組接受責任制助產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責任制助產護理:①組建責任制護理小組,小組成員搜集產婦的臨床資料,查找文獻等資料,結合產婦的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實施護士長、責任護士負責的層級管理模式,且由1名產房護士長以及2名責任護士全程陪伴每位產婦進行分娩。②產程指導,第一產程時告知產婦分娩注意事項,與其多進行交流,使其加深對分娩的認識,便于產時護理;嚴密觀察產婦的宮縮、胎動變化等,囑其在待產室內活動;按摩腹部、練習深呼吸等以備產時需要;第二產程時告知產婦運用腹壓進行分娩,且通過身體接觸等方式與產婦進行交流,多鼓勵產婦;第三產程為胎兒娩出后,護理人員及時告知產婦胎兒情況,且嚴密觀察產后出血等情況,盡早進行母乳喂養的指導,增加產婦的心理適應性。
(2)優質護理的實施:①建立優質護理制度,將服務流程進行優化分析,保證護理工作的整體性與連貫性;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對產婦一視同仁,營造溫馨的產房環境,提供產婦擺放私人物品的空間,提供足浴盆、拔奶器等方便產婦產后使用。②助產陪伴,在孕產婦待產期間由護理人員進行陪伴,且囑其家屬陪伴在產房,使產婦放松心情,根據產婦的需要全程為其提供護理服務,并隨時與其交流,適當的給予產婦腹部按摩,以促進子宮收縮,利于胎兒娩出。
觀察并分析兩組產婦分娩指標,內容包括產后2 h出血量、總產程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對比兩組生產后的不良妊娠結局,內容包括:產后出血、軟產道損傷、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常規組,干預組的產后2 h出血量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比于常規組,干預組的總產程時間、產后住院時間均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分娩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分娩指標對比(±s)
常規組(n=60)干預組(n=60)t值P值組別226.66±40.20 139.66±30.36 7.588 0.002產后2 h出血量(mL)8.55±1.02 6.47±1.01 11.224 0.001 6.56±1.20 4.20±0.36 14.591 0.001總產程時間(h)產后住院時間(d)
較之常規組,干預組的母嬰結局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母嬰結局情況對比[n(%)]
傳統觀念中的分娩劇痛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現象,并沒有引起人們對于無痛分娩的重視,近些年來醫學不斷發展,在微創、無痛方面給予了深入的研究[4]。部分產婦由于害怕分娩產生疼痛而選擇剖宮產,嚴重影響著身體的恢復,因此給予產婦一個安全、人性化的分娩環境尤為重要[5]。分娩疼痛分為心理(產婦焦慮、緊張等情緒的影響,會延長產程)、生理疼痛(子宮收縮子宮腔壓力大等因素),會增加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無痛分娩是在保證母嬰健康的前提下,將運動以及感覺神經阻滯,有效阻斷痛覺神經對子宮的影響,有效減輕產婦的疼痛感[6]。但是多數產婦以及家屬對無痛分娩不了解,且不能夠正確認知,因此需要有效的干預措施,糾正其錯誤觀念,且保證順利分娩。
責任助產護理可以給予產婦全程的陪伴,由助產士負責,且根據產婦的情緒狀態等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保證責任到人,產婦有人可找,每名護士對一個產婦的生產的全過程負責,在其生產時多溝通,進行產時指導等服務,且在產婦入院后將優質護理貫穿于每個細節中[7]。
該文通過責任制護理小組的組建,搜集產婦的臨床資料,查找文獻等多種方式,且實施分級管理,護士長全程進行工作分配、彈性排班等工作,對小組成員實施嚴格的培訓等,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使護理人員主動為產婦服務,結合產婦的心理特點等制定出相應的護理計劃;護理人員在產婦生產時給予注意事項等的講解,并指導其深呼吸等練習,指導運用腹壓進行分娩,通過肢體語言等安撫產婦,緩解其緊張心理,加之無痛分娩的作用,產婦的耐受力增強,利于分娩。該文研究結果顯示:常規組的總產程時間為(8.55±1.02)h,明顯長于干預組的(6.47±1.01)h(P<0.05),張麗麗[8]研究中,將104例產婦等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傳統產科護理模式(對照組)與責任制助產聯合整體護理模式(干預組),經對比,干預組的總產程時間(6.8±2.3)h明顯短于對照組(8.6±3.9)h(P<0.05),該研究結果與之一致。
通過研究可知,責任制助產護理能夠全程陪伴產婦進行分娩,增加了產婦的心理適應性,不僅利于自然分娩,而且能夠改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該研究結果顯示:常規組的不良結局發生率為16.67%,明顯多于干預組的3.33%(P<0.05)。可見,給予責任制助產干預、優質護理模式下,一方面在護理過程中更有人性化,另一方面加強了產程的護理,能夠根據不同產程的特點,為產婦提供個性化以及針對行動干預措施,且在整個護理過程中注重產婦的情緒狀態的調整,由于增加產婦分娩的信心,而且助產士在產婦分娩過程中,一邊給予指導一邊給予陪伴,給予產婦足夠的安全感,因此分娩得以順利進行,也保證的母嬰結局。魏美娟[9]在研究中,選取1 000例產婦,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以及優質護理,結果觀察組產婦以及嬰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作者提出無痛分娩產婦助產模式聯合優質護理,結果發現這一干預方式能夠明顯提高分娩的連續性,避免產婦產后出血以及新生兒窒息等不良事件的發生。而該研究結果與之一致。
綜上所述,給予無痛分娩產婦助產模式聯合優質護理,可縮短產程時間、住院時間,降低不良妊娠結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