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旖旎
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貴州六盤水 553001
隨著人們生活環境的變化,且吸煙者的增多,肺癌是在近些年來發病率不斷升高的肺部惡性腫瘤[1]。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治療,患者在通過手術后可以有效地清除原發性的病灶,但是患者在術后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并發癥,對預后產生一定不良的影響,從而合理的護理方式顯得尤為重要[2-3]。臨床研究呼吸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清除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對減輕患者痛苦,有利于減少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4-5]。該研究2018年6月—2019年12月期間在六盤水市人民醫院隨機選取50例肺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然后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分析呼吸康復護理在肺癌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六盤水市人民醫院隨機選取50例肺癌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然后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52.36±5.2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47~69歲,平均年齡(53.14±4.5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除標準:伴有手術禁忌的患者;患有神經疾病無法進行溝通的患者;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參加該次研究的患者。納入標準: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無其他臟器嚴重疾病的患者;患者及患者家屬同意參加該次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6]。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熱情接待患者,介紹醫院環境,講解術中注意事項及術后可能的并發癥,指導術后適當康復鍛煉,日常巡查及換洗床單被罩等。觀察組患者實施呼吸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呼吸護理 術后待到麻醉消失后,每2小時指導患者進行正確地深呼吸10次,在拔除引流管之前保持患者平臥,指導患者腹式呼吸,對患者的呼吸進行指導,幫助患者肺復張,改善肺順應性,優化通氣,及時地對患者肺部聽診,掌握患者肺部情況。
1.2.2 引流管護理 科學地安裝水封瓶,對引流管妥善地固定,保證引流管的通暢性,確保裝置良好的密封性,對引流管進行密切的觀察及記錄,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在對患者進行各項操作的時候要嚴格地進行無菌操作,以免發生感染。
1.2.3 咳嗽護理 在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實施咳嗽護理,無論是刺激被動咳嗽還是主動咳嗽,都能擴張肺泡,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幫助患者保持坐位,上半身前傾,吸氣后閉氣2 s,然后咳嗽,注意切口的保護。
1.2.4 排痰護理 使患者保持坐位,護理人員在患者病床的右側,五指并攏微微彎曲成空心拳,給予患者有節奏的叩背,指導患者排痰,2 h排痰1次,如果患者無法排痰,給予患者霧化3~4次/d,指導患者經口吸氣、經鼻呼氣。
1.2.5 活動護理 術后指導患者深呼吸,吹氣球訓練,用嘴巴含住氣球,將肺內氣體吹致氣球中,一次有效的吹氣是氣球直徑在25~30 cm,重復多次,3~5 min/次,3~4次/d。每天按時讓患者進行訓練,對患者的肺功能進行人工阻力呼吸訓練,提高肺活量。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進行適當的離床活動,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8-9]。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率(肺炎、肺不張、胸腔積液)及護理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通過評分方式,滿分為100分,≥80分為滿意,80>分值≥70分為基本滿意,<7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7]。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指標(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的更優,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28、3.365、4.164,P=0.029、0.028、0.03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指標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指標比較[(±s),d]
觀察組(n=25)對照組(n=25)t值P值組別3.02±0.82 5.01±1.21 3.428 0.029拔管時間2.51±0.73 4.03±0.98 3.365 0.028 8.62±1.79 13.65±2.38 4.164 0.031下床活動時間 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肺炎、肺不張、胸腔積液)為4.0%,比對照組(16.0%)更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滿意16例、基本滿意8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96.0%;對照組:滿意12例、基本滿意5例、不滿意8例,護理滿意度68.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0%,比對照組(68.0%)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χ2=4.878,P=0.027)。
肺癌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誘因有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及生活水平提高吸煙人群的增多,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10]。治療肺癌的主要有效的方法是手術治療,切除腫瘤及四周部分肺組織,但是手術切除創傷較大,再加上麻醉藥物殘留以及止痛藥的使用,很容易抑制呼吸,減弱通氣功能,降低肺部的順應性,胸部包扎過緊等都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11-12]。對于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尤為重要,不僅能改善患者呼吸的情況,還能預防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通過給予患者呼吸康復護理干預,效果較好,與常規護理相比較具有多種優勢,彌補了常規護理的不足,促進了患者康復[13-14]。相關研究[11]觀察組胸腔引流管拔除(2±1.5)d、下床活動(3±1.3)d及住院等時間(9±3.1)d均優于對照組胸腔引流管拔除(3±1.5)d、下床活動(4±1.3)d及住院等時間(12±3.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關學者[12]研究觀察組術后康復并發癥肺炎、胸腔積液、肺不張的概率(12.5%)明顯比對照組(42.5%)低,組間對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指標(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的更優(t=3.428、3.365、4.164,P=0.029、0.028、0.031);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肺炎、肺不張、胸腔積液)為4.0%,比對照組(16.0%)更低8546;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0%,比對照組(68.0%)高。
綜上所述,呼吸康復護理在肺癌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很好,經過實施的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減少患者拔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發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