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娟
廈門海滄醫院呼吸科,福建廈門 361026
在我國環境和空氣質量逐漸惡化的背景下,慢阻肺這一疾病的發病率也出現了逐年上漲的趨勢。慢阻肺屬于呼吸系統慢性疾病的范疇,呼吸困難、咳嗽和氣喘是該疾病的典型臨床表現,部分嚴重患者還會出現頭暈頭疼的癥狀,進而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同時,該疾病還具有數量龐大、死亡率高等特征,是較為常見的難治性疾病。延續性護理干預簡單來講就是在專業護理人員主導下,立足患者需求,在由藥劑師、治療師和營養師等參與情況下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營養支持的方式,以此提升患者日常生活和行為的規范性,確保其預后得到顯著改善。為了更好地推動慢阻肺護理效果的提升,該文主要將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該院就診的5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延續性護理在慢阻肺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方便選取在該院就診的50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原則為依據,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處于43~60歲之間,平均年齡(53.48±7.8)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平均年齡(53.45±7.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選取患者臨床癥狀與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提出的慢阻肺診斷標準相吻合;經過影像學檢查和肺功能檢查確診為慢阻肺患者;了解此次研究并對電話隨訪和家庭訪視等方式予以認可和接受;患者及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慢阻肺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存在臟器疾病患者。
1.3.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向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實施觀察與監測,依照醫囑進行給藥和輸液護理,患者出院時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出院后停止對患者的護理指導。
1.3.2 觀察組 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時,需要以對照組常規護理為基礎,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延續護理的準備工作:(1)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延續護理方案。對于住院的患者要對其臨床資料、基線信息等進行搜集與整理,針對其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延續護理準備措施,主要涵蓋了呼吸訓練和康復運動鍛煉指導等內容。以呼吸功能訓練為例,主要有縮唇呼氣法、呼吸康復系統訓練法3種[1]。縮唇呼氣法練習方法簡單來講就是在患者呼氣時,引導患者處于腹部內陷和胸部前傾的狀態,同時做吹哨動作,在患者正確掌握縮唇呼吸方法的前提下,盡量延長呼氣時間,保持5次/d,20 min/次的頻率即可。呼吸康復訓練法是該院實施的一個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具體來講:①讓患者進行肩前屈,10次/組,共3組,組間休息30 s;②進行肩水平外展訓練,10次/組,共3組,組間休息時間30 s;③讓患者取站立位,進行下肢交替抬腿共3組訓練,每組分別為22次、24次、26次,組間休息時間30 s;④進行3組雙下肢外展訓練,每組為20次、22次、24次,組間休息時間30 s;⑤進行吸氣肌肌力訓練和呼氣肌肌力訓練,6次/組,共兩組,組間休息時間1 min;⑥借助彈力繩,進行呼吸控制訓練。如果患者病情出現好轉跡象,這時護理人員可以在原有護理基礎上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而如果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則要讓患者進行床上運動,從而使病情更好地恢復。
(2)用藥指導。向患者和患者家屬明確用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告知藥物具有的不良反應,幫助患者和家屬掌握防范藥物不良反應和處理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的要點。
(3)實施心理護理。要注重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引導患者傾訴出出現不良情緒的根源。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講述慢阻肺發生的原因,告知針對此疾病主要應用的治療方式和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4)飲食指導。除了要指導患者注重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等食物的攝入外,還要保證充足的飲水[2]。同時,要避免食用堅果、油炸類和汽水等食物,避免便秘或腹脹。
出院及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工作:(1)出院干預。在慢阻肺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項。例如避免到霧霾嚴重、粉塵嚴重的地方走動,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場所、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等。向家屬和患者講述正確使用呼吸機和制氧機的方法。
(2)隨訪干預。隨訪干預主要細分為以下幾點:①開展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吸氧情況、用藥情況及病情變化,并督促患者按時到醫院就診;②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鼓勵和督促患者開展自我監測,掌握規范的自我管理辦法;③以月為周期開展入戶隨訪,向患者講述相關知識;④按照每周開展1次的頻率實施網絡隨訪,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運動情況、飲食情況和心理狀況。
在患者入院前和患者出院后4個月兩個階段開展關于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質量的檢查。
通常來講,肺功能主要借助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呼氣中段平均流速(MMEF)和用力肺活量(FVC)來判斷[3]。而生活質量主要可以分為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職能4個指標。將該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調查表發放給患者,讓患者進行回答后回收,根據患者最終評分來判斷其生活質量。其中得分在30~55分之間視為生活質量較差;得分在56~70分之間視為生活質量一般;71~90分則視為生活質量較好。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組別54.3±7.5 54.1±7.8 0.092>0.05 54.4±7.3 78.5±7.2 11.750<0.05 50.5±11.6 50.4±11.6 1.250>0.05 51.1±10.8 77.6±7.8 9.946<0.05 54.1±5.7 54.8±6.2 0.416>0.05 54.9±6.1 79.4±6.5 13.740<0.05 54.2±7.7 54.4±7.9 0.091>0.05 54.4±6.8 79.9±6.4 13.650<0.05生理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社會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情感職能護理前 護理后精神健康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FEV1、MMEF、FVC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個月后,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肺功能指標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對比(±s)
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組別0.91±0.32 0.93±0.25 0.384>0.05 1.21±0.36 1.85±0.33 6.552<0.05 0.93±0.42 0.95±0.35 8.337>0.05 1.14±0.33 1.93±0.34 2.060<0.05 1.38±0.52 1.40±0.47 0.384>0.05 2.02±0.37 2.98±0.35 9.424<0.05 FEV1(L)護理前 護理后MMEF(L/s)護理前 護理后FVC(L)護理前 護理后
在患者未實施護理前,兩組患者在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實施護理后,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實施護理措施后,對照組用藥依從率為68%;而觀察組患者用藥依從率高達96%。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情況對比
慢阻肺是呼吸系統中的常見疾病,呼吸困難、咳痰、喘息是慢阻肺患者最為典型的癥狀[3],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如果發病患者處于老齡階段,還容易導致其他系統疾病的發生[4],削弱了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時,慢阻肺還具有急性發作和反復發作的特征,這與患者極易受到感染和出院后不良的生活習慣有著直接關系[5],這樣不僅會導致患者身體疲憊,而且也使患者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通常來講,慢阻肺疾病的發生與患者所處環境具有相關性[6],因此,除了要注重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使其身體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外,還要注重對患者出院后的護理,讓患者保持較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和肺功能得到顯著提升[7]。
王巍[8]研究過程中提到,采用延續性護理的患者3個月后FEV1為(1.77±0.32)L,MMEF為(1.78±0.32)L/s,FVC為(2.90±0.28)L,高于對照組(1.20±0.39)L、(1.12±0.29)L/s、(2.00±0.32)L,各項肺功能指標均優于采用常規護理的患者;而通過該次研究可知,對患者進行4個月護理后,對照組患者FEV1、MMEF和FVC分別為(1.21±0.36)L、(1.14±0.33)L/s、(2.02±0.37)L,觀察組患者FEV1、MMEF和FVC分別為(1.85±0.33)L、(1.93±0.34)L/s、(2.98±0.35)L,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較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而言,提升更為顯著。由此可見,此結果與王巍結果一致。同時,經過4個月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的4項指標評分分別為(78.5±7.2)分、(77.6±7.8)分、(79.4±6.5)分和(74.9±6.4)分,均得以改善,但是采用常規護理的觀察組評分則為(54.4±7.3)分、(51.1±10.8)分、(54.9±6.1)分和(54.4±6.8)分,較之前卻無明顯變化。另外,實施延續性護理的觀察組其用藥依從率高達96%,遠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P<0.05)。這表明,在對慢阻肺患者實施護理工作時,可以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這樣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而且對提高患者用藥依從率也具有突出意義。
綜上所述,在后續針對慢阻肺患者進行護理時,可以基于常規護理背景下應用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后續臨床上可以大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