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一
加強危險廢物管理、打擊危險廢物的非法轉移和處置日益成為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戰場。對于管理部門而言,完全依靠人力進行現場監督管控、手工填寫檔案、人工書面數據統計的管理模式,已經遠遠落后于現實需求,也成為長期困擾基層生態環境部門的一大痛點。
經過6年的摸索實踐,結合國家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工作的不斷推進,鄭州市目前基本建成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物聯網監管系統,并實現與省和國家固廢信息系統的“三網融合”和數據傳輸。
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瓶頸難題,需要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
面對嚴峻形勢,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積極與第三方物聯網信息化公司對接。
2015年,鄭州市生態環境局確定以“互聯網+”探索解決危險廢物監管難題,建設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物聯網監管系統。局黨組大力支持,多次聽取工作匯報,親自帶隊深入中環信等物聯網使用企業視察指導。
鄭州市危險廢物和輻射環境監督管理中心作為試點項目主管部門,多次組織互聯網公司和有關產廢、處置企業召開座談會,結合國家、省、市有關政策對項目反復論證,鼓勵大家認準方向,積極干、努力干、大膽干。
就這樣,經過不斷攻堅克難,鄭州市生態環境局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探索出一套通過物聯網科技對危廢、固廢監管的管理系統,并達到了試點推廣的各項條件。
2015年4月,從鄭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關于開展危險廢物物聯網監管系統技術應用試點(一期)的通知》開始,到2016年3月開展三期試點,整個試點過程是基于產廢量由大到小、試點區域由點到面,逐年強化、不斷推進。
從區域(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產廢企業,到全市年產危廢10噸以上企業,到全市產廢1噸以上企業,再到全市所有產廢企業,從而保證了整個推進過程的順利進行。

在鄭州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物聯網監管系統實施單位,工作人員現場張貼物聯網標簽。圖/鐵
同時,把物聯網監管系統建設納入全市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體系。2016年12月,在系統運行基本成熟情況下,鄭州市生態環境局率先開展危險廢物物聯網電子轉移聯單試運行工作。2017年11月,鄭州市生態環境局把物聯網監管系統建設和運行情況納入全市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考核內容。
另外,經過積極努力,鄭州市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物聯網監管系統與河南省和國家固廢信息系統實現了“三網融合”和數據傳輸,走出了一條危險廢物精細化監管的新模式。
經過6年的運行,鄭州市危險廢物物聯網監管系統效果正逐步顯現:違法案件減少了,管理人員失職瀆職風險降低了,數據信息獲取更迅捷了,企業漏報錯報率下降了,企業轉移審批負擔減輕了。
目前,鄭州近8000家各類企業已納入物聯網監管,既有傳統的視頻監控、車輛軌跡監控,也有二維碼溯源標簽、RFID射頻、圖像自動抓拍、動態密碼開關鎖等,基本實現從產生、貯存、收集、轉移、接收到利用處置全過程的立體化監控與溯源管理,基本滿足新固廢法危廢管理要求。
相比固廢管理信息系統,物聯網監管系統的數據質量和時效性大大增強,以3月16日為例,系統更新的標簽數據10572條,出入庫記錄1647條,生成聯單450條,鄭州市內轉入轉出危險廢物流向基本做到“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詢、風險可掌控、責任可追究”。
2016年7月5日,鄭州市危險廢物物聯網監管系統通過河南省科技廳成果鑒定,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值得大力推廣,該項目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發了‘互聯網+危險廢物監督模式的危險廢物物聯網一體化管理平臺系統,實現了危險廢物從產生、貯存、轉移到處置的全過程、全天候、可視化、智能化、可溯源監管”。
2015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領導多次視察調研鄭州市危廢物聯網的運行情況,給予很高評價。
近日,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檢察院辦理的汪某某等10名被告人毒殺犬只售賣毒狗肉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宣判,汪某甲被以犯非法買賣、儲存危險物質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汪某乙等9人分別被以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至八個月不等,法院判令10人支付銷售價款的10倍賠償金共計約9萬元,并在全國性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2019年10月,汪某甲在不具有買賣劇毒化學品資格和條件的情況下購買氰化鈉,制作毒餌,用于毒狗牟利。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間,汪某甲、汪某乙等5名被告人以牟利為目的,多次使用以氰化鈉制成的誘餌毒殺狗,并將被毒死的狗銷售給華某某等5名被告人。華某某等人明知汪某甲等人所銷售的狗系使用以氰化鈉制成的誘餌非法毒殺的情況下,仍予以收購并對被毒死的狗進行扒皮、清洗、屠宰分割等再加工后,向周邊的飯店及散客進行出售,供消費者食用。
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多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意見》,明確在食品藥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中探索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
南京雨花臺區檢察院在案件審查過程中精準把握案件定性,認為汪某甲毒殺犬只的行為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同時其購買、儲存國家管制的危險物質氰化物的行為涉嫌非法買賣、儲存危險物質罪,根據擇一重罪處罰原則,決定對其以涉嫌非法買賣、儲存危險物質罪提起公訴,而對其他被告人以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公訴。
在審查批準逮捕的同時,南京雨花臺區檢察院運用“一案雙移”機制及時啟動公益訴訟調查工作,引導固證、取證,調查涉案銷售價款情況,依法及時進行訴前公告,適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確定民事公益訴訟賠償金適用食品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懲罰性賠償標準計算,并結合警示教育、賠禮道歉等多樣化形式進行追責,該方案被法院全部采納。
顧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