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色系是以一位畫家的名字命名的,這種色系的巧妙搭配常常能給人溫柔、大方以及高品質的視覺效果,無論用在什么設計上都有一種滿滿的高級感。本期嘟嘟就給大家介紹這位畫家,他叫喬治·莫蘭迪,以他名字命名的色系叫莫蘭迪色。
喬治·莫蘭迪(1890—1964)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亞,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畫家、油畫家。莫蘭迪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1907年進入博洛尼亞美術學院學畫。1930年至1956年,莫蘭迪在這所學院里教授版畫。
莫蘭迪在藝術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理念,但是沒有形成文本。他一生沒有娶妻,也沒有愛情,人生中沒有光輝的生活記憶,他摯愛的藝術就是他的全部。他是一個畫僧,一個苦行僧。藝術是他的親人,是他的妻子。他孤寂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他的家鄉博洛尼亞,過著簡樸的生活,淡泊名利。
莫蘭迪身上有兩個著名的標簽:僧侶畫家和瓶子畫家。莫蘭迪一生孤寂,守著生活中的壇壇罐罐,用靜物演繹藝術的真諦,就如他自己所說:“我本質上只是那種畫靜物的畫家,只不過傳出一點寧靜和隱秘的氣息而已。”
世界很復雜,藝術家要做的不是還原現實世界,而是通過創作來展示自己的心靈世界。莫蘭迪作品中那些反復排列、形狀單純的瓶子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通過畫面使人明白,創作的題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給他人傳遞什么。
看莫蘭迪的畫,我們會不由得全身心安靜下來。整個畫面中,力量相互制約、相互抵消,達到視覺的完美平衡,這是莫蘭迪隨意組合壇壇罐罐后所追求的藝術方向。
莫蘭迪的畫幾乎從來不用鮮亮的顏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間色調來表現物象,不張不揚,靜靜地釋放著最樸實的震撼力,展現意境之美。
莫蘭迪力求探尋最平凡狀態中深層意識的藝術追求和精神境界,與中國文人士大夫畫家差不多,藝理相通,殊途同歸。
中國藝術對西方現代畫家的影響并不少見,早在印象派時期,莫奈的作品中就多次出現中國主題。莫蘭迪顯然對中國宋畫情有獨鐘。
來看看這幅南宋牧溪畫的《六柿圖》。從某種意義上說,莫蘭迪的沉思氣質與牧溪的“禪畫”相吻合,二者的靜物都在有限的形狀、黑白、虛實、疏密等方面顯示出無限的豐富性。莫蘭迪的色彩也能像宋代花鳥畫那樣表現出對比間微妙的和諧:粉紅、桃綠、鈷藍、乳白、粉白、草黃及珍珠灰,這些都讓人想到中國傳統色彩的端莊典雅。
到了晚期,莫蘭迪在形式和色彩上更加簡化,尤其是他的水彩畫,更與中國水墨畫“大道至簡”的觀念相接近。莫蘭迪對中國藝術的興趣,作用在他對西方哲學的探尋上,搭建起其色彩與構圖的東方化模式,開啟其通向自由藝術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