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題再現】
有人說助力成長的是夢想,有人說助力成長的是親人的鼓勵與陪伴,有人說助力成長的是挑戰困難的勇氣、堅強的意志、果斷的行動力……同學們,助力你成長的是什么呢?
請以“________助力我成長”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緊扣主題,內容具體充實;有真情實感;文體不限(詩歌、戲劇除外);不少于600字。
【下筆指南】
首先,我們還是來審題。所給的材料本身理解起來并不難,它用一段排比句說明能夠助力成長的有:夢想、親人的鼓勵與陪伴、挑戰困難的勇氣、堅強的意志、果斷的行動力……從而引出寫作中心是“助力成長”。顯然,能夠“助力成長”的,必然是那些積極、正面的事物或某種昂揚向上的品質,因此可以寫良好的家風助“我”成長、知識助“我”成長等。在寫作的時候,我們還須注意,不僅要描述是什么“助我成長”,還要寫出其如何“助我成長”,更要寫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思考與感悟,這樣才算成功。
下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思路,比如:
理想助力我成長。我從小就立志做一名教師,為了實現理想,我在學習上刻苦鉆研、在生活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和美好的品質……理想助力我成長。
友情助力我成長。我和他是最好的朋友,成功時我們互相分享喜悅,難過時我們互相安慰。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互相幫助……友情助力我成長。
閱讀助力我成長。我喜歡讀書。讀書,就好像跟著一位博學的老師在求知的路上旅行,又好像是聆聽一位年長的前輩講述古今中外的歷史和歷代王朝盛衰成敗的經驗教訓……閱讀助力我成長。
自然助力我成長。春天,我們去踏青;夏天,我們去看校園里開放的朵朵荷花;秋天,我們去郊游;冬天就更熱鬧了,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快活。我們不僅坐在課堂里,還經常親近自然……自然助力我成長。
【習作一】
音樂助力我成長
“乘著風游蕩在藍天邊,一片云飄落在我面前……”
我從識字那年起,就開始接觸音樂。在我家,一年365天,幾乎有300天都能聽到音樂。爸爸媽媽都是音樂愛好者,我從小就受他們熏陶,非常喜歡音樂。我還配合音樂“創造”過不少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的“舞蹈”,盡管那時我還不懂什么叫音樂。不信,你看——只要輪到我表演,爸爸媽媽的嘴就都張得老大,爸爸瞪大了眼睛,媽媽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曾經,那些都是屬于我的“小幸福”。
小學時候的我,性格比較開朗,音樂給我帶來歡樂與滿足,尤其是一曲《賽馬》。那天,秋風瑟瑟,月光如水,馬路邊,我偶然聽見那蒼涼的聲音,好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演奏心中的悲苦,凄切動人。爸爸告訴我,這首曲子叫《二泉映月》,并向我介紹它的由來。我這才知道二胡居然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表現力。從此,我愛上了二胡,愛它那凄美的曲調,也愛它明快活潑的曲調。于是我開始狂購二胡演奏曲,一有空就靜靜聆聽那些屬于我的“小幸福”。
逐漸長大后,家中很多家務都由我來干。在學校學習了一天,我已累得不行,肚中的“空城計”早唱了許多遍,回到家中卻還得親自操刀下廚。好在此時,我總會放上一首二胡曲《良宵》,隨著樂曲節奏來切菜,真是其樂無窮。音樂讓我忘卻學習后的疲乏與肚中的饑餓,讓我倍感充實與快樂。哇!當一道道美食展現在家人面前,爸爸媽媽就又能嘗到屬于他們的“小幸福”啦。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學習的壓力、考試的失利……快頂不住的時候,我總想回到家中好好哭一場。不過,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當自強。我躺在床上,細細聆聽一曲《空山鳥語》,而后安心入眠……第二天清晨,鬧鐘又在床頭歡快地叫喊,新的一天又開始了!重新振作的我開始了新生活,繼續享受新的屬于我的“小幸福”。
從小到大,音樂讓我快樂,令我癡迷,它助力我的成長,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小編點評//
薇薇:從這篇作文我們可以看出小作者愛好音樂、享受音樂。音樂,由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組成;音樂,可以緩解疲勞;音樂,可以讓情緒由低落變得高漲……音樂無時無刻不牽動著小作者,帶給他屬于他的“小幸福”。這篇作文親切感人,抒發了小作者內心的情感。“文章不是無情物”,它是作者內心情感的宣泄,是精神的創造。這篇作文以情組文,文思噴涌而出,讀來親切動人。
【習作二】
愛上讀書助力我成長
愛上讀書,還得從我剛上初中時說起。那時學校剛剛啟動了“讀書銀行”項目,給每個學生發了一本“閱讀存折”。
所謂“閱讀存折”,是學校專為學生設計的閱讀記錄冊,它可以記錄學生每天讀過哪些書,以及每天的閱讀量。“閱讀存折”要求每天填寫一次,先由學生如實填寫自己每天所讀內容以及相關積累,再讓家長對學生當天的閱讀表現做出評價,最后交給老師,由老師對學生的閱讀效果做出評價。到期末,學校根據每個學生“閱讀存折”上所積累的“財富”情況進行評比、表彰。其目的,在于通過這種長期的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這對于一向不愛讀書的我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而爸爸卻喜形于色,甚至還“幸災樂禍”地對我說:“這下好了,你以后有書可讀了。”媽媽也詭秘一笑,把兩本學校推薦的圖書往我手里一塞,還不忘擱下一句:“要認真讀哦。”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確實如此。第一周,我除完成課堂學習和課外作業外,幾乎把時間全用在了課外閱讀上。我認真閱讀,摘抄妙詞佳句,記下點滴心得,時時用心,唯恐出現差錯。沒想到功夫不負苦心人,我的閱讀表現和效果竟然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一致認可。我的讀書興趣由此大增,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課外書先讀上一會兒,然后再做點筆記。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真的愛上讀書了,一向喜歡的電視劇對我再也沒有吸引力了。尤其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學期下來,我這個曾經不愛讀書、害怕讀書的學生,竟然獲得了班級“閱讀儲蓄能手”的稱號。
愛上讀書,我懂得了知識無窮無盡,懂得了要做一個謙謙君子,永不滿足于已擁有的知識,不能成為一個傲慢淺薄之徒。
愛上讀書,我明白了做人要有遠大抱負,而要實現抱負,更加離不開讀書。古往今來,能夠成為國之棟梁者,沒有一個是不愛讀書的。
愛上讀書,就能擁有受用一生的財富。
愛上讀書助力我成長!
//小編點評//
一陽:小作者立足于實際生活,巧妙地選取自身經歷的事情作為文章素材,讓人讀來親切自然、真實可信。作文詳敘“閱讀存折”之事,意在說明“好習慣是一步步逐漸養成”的道理,愛上讀書,會給人帶來受用一生的財富,從而較好地凸顯出讀書助力成長的文章主旨。
文章首尾呼應,結構完整。開篇由剛入初中學校啟動“閱讀銀行”項目寫起,主體部分敘述“我”由怕讀書到堅持讀書再到愛上讀書的經歷,結尾寫愛上讀書的感受,既與前文形成呼應,又使文章結構更為完整。
【習作三】
槐香助力我成長
海子說過:“風后面是風,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還是道路。”
——題記
那一抹槐香,助我成長,暖了歲月,潤了華年。
海河兩岸的槐花開了,而我,卻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漸漸迷失,不知這心該歸向何處。
海河畔,陣陣春風送來縷縷槐香,那甘甜淡雅的香氣撫平了我心中漾起的絲絲漣漪,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曾記兒時攀樹野,重歸故里看槐蒼。”
那時的家鄉,大院房前屋后、湖邊林蔭小道,到處都是高高矮矮的槐樹。每逢春天,滿樹槐花綻放枝頭,陪伴著院里的人們一路歸家、一路歡笑,走過這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小孩子最愛槐花。男孩子們紛紛擼起褲管,腳一蹬、嘴一咧,便猴兒似的躥到樹上,抓到槐花,便扔給我們這些在樹下翹首以盼的女孩子們。于是,口袋里裝的、頭上戴的、手里抓的、嘴里嚼的,都是槐花,香噴噴、甜絲絲。
槐花初放,絲絲香甜,助我體會童年時最美的味道。
大人們也樂起來:曬槐花干、蒸槐花飯、做槐花糖……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愛吃奶奶做的槐花炒雞蛋。奶奶總是挑最甜最嫩的花心,用清水洗凈,再將它們鋪展在木篩上,置于陽光下。待它們吸足春光、喝足春風,奶奶就會微笑著將它們放在鍋里翻炒。日光不時愛撫著一直守候在灶邊的垂涎欲滴的我,槐花炒雞蛋尚未出鍋,整個屋子便已彌漫著濃濃的甜香。
槐花盛開,樹樹繁榮,助我逐漸懂得奶奶對我的愛。
養蜂人也來到大院里,后面拖著一箱箱蜜蜂。聽大人們說,槐花蜜是上等蜜,很是滋養人。養蜂人十分和善,總是笑呵呵地讓我們每個小朋友用手指一口口地蘸著蜜吃,頓時,口中一股濃郁的甜香直沁心脾,久久不散。誰能抗拒得了這甜甜的花蜜呀!
槐花凋零,悠悠蜜香,助我用心體味青蔥歲月里的人情冷暖。
十三歲那年,我遠離故土,漸漸地,一抹槐香沉淀在心底。海河岸邊,槐花樹下,絲絲槐香質樸、淡雅,一如曾經。現在,我終于明白,槐香早已化入我的生命,助力我不斷成長,歷久彌香。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聽罷無他計,相思又一篇。”
我心深處是槐香,槐香深處是我家。
//小編點評//
凹凸蛋:這篇作文的特點是憑借真情打動讀者,小作者以細膩傳神的細節描寫展現感人至深的情感。而且場景描寫也很生動,比如“奶奶總是挑最甜最嫩的花心,用清水洗凈,再將它們鋪展在木篩上,置于陽光下。待它們吸足春光、喝足春風,奶奶就會微笑著將它們放在鍋里翻炒。日光不時愛撫著一直守候在灶邊的垂涎欲滴的我”,通過這些傳神的描寫,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和那些“愛的細節”抒寫得淋漓盡致。
看了三篇優秀習作,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寫這篇半命題作文?歡迎把你的習作發給“小創”。來信請寄:南寧市竹溪大道69號《學苑創造》C版同題作文欄目收,或發電子郵件至xycz-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