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柳炎
核心提示:以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下國內外溶解漿產能、產量、下游市場變遷、中國溶解漿進口海關數據等為基礎,結合2020年宏觀經濟走勢以及產業鏈各環節所發生的事件及時間節點,對2020年溶解漿市場進行客觀總結。并以此為基礎,對2021年溶解漿市場進行展望。
1 全球溶解漿產能產量概況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造成亞洲、歐洲、美洲三大溶解漿生產基地減產;同時受制于疫情影響,年內溶解漿新產能投放有限,全球除2家工廠有短時間的造紙漿線轉產溶解漿外,幾乎再無新產能投放。
2020年全球溶解漿產量約630萬t,與2019年的750萬t相比下降16% 。其中,中國溶解漿產量約112萬t(含棉溶解漿(以棉花為原料生產的溶解漿,編者注)與木溶解漿(以木材為原料生產的溶解漿,亦稱為普通溶解漿或溶解漿)),國外溶解漿產量約518萬t。
從溶解漿的產能分布情況看,主要生產地區為美洲、亞洲、歐洲和非洲。美洲占比37%,其中:美國占19%,加拿大占9%,巴西占9%;亞洲占比39%,其中:印度尼西亞和印度占7%,日本、泰國、老撾占7%,中國占25%;歐洲以挪威、瑞典、捷克、芬蘭、法國、奧地利等國家為主,合計占比14% ;非洲主要是南非,占比10%。全球溶解漿生產主要集中在美洲與亞洲,兩地合計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76%(見圖1)。
1.1 國外溶解漿生產狀況
新冠疫情是貫穿2020全年影響溶解漿生產的主要因素;受此影響,全年海外溶解漿總產量約518萬t,同比減少12.5%。新冠疫情自2020年3月下旬起在南非、歐美等國家與地區蔓延,國外溶解漿生產線檢修或停產較往年頻繁。具體情況如下:
(1)2020年4月初,受南非疫情隔離政策影響,南非Saiccor漿廠1條生產線停機,產能為650 t/d。
(2)2020年5月初,美國Cosmo漿廠啟動檢修計劃,檢修時間持續90天。
(3)2020年6月底,因新冠疫情在美國大面積爆發,美國GP公司位于佛羅里達州的2條溶解漿生產線被關停,并裁員近30%。
(4)2020年11月14日,南非Sappi集團旗下位于Ngodwana的溶解漿廠開始檢修,并持續至12月下旬。該廠溶解漿產能25萬t/a;同月,瑞典Sodra公司溶解漿生產線也宣布檢修。
2020年,國外漿廠除智利Arauco旗下Valdivia工廠55萬t/a的生產線短時間內由造紙漿轉產溶解漿外,其余再無新溶解漿生產線投產。 1.2 我國溶解漿生產概況
2020年,我國溶解漿產能為260萬t(見表1),沒有新產能釋放;溶解漿總產量約為112萬t,該數據包含普通溶解漿、棉溶解漿、紙改溶解漿(以造紙漿為原料,經加工處理后成為的溶解漿,編者注),同比下降29.11% 。產量下滑的原因有:一是國內疫情影響了上半年多數溶解漿企業的排產計劃。二是2020年1—8月黏膠短纖價格持續下跌,最低跌至8200元/t,進口闊葉木溶解漿最低價格為4920元/t,國產溶解漿最低價格為5200元/t,致使國產溶解漿不僅沒有價格優勢,且有較大虧損,從而轉產造紙漿。三是造紙漿價格在7—8月、11—12月市場景氣度高,促使更多的溶解漿轉產造紙漿。四是受環保、疫情等因素影響,棉溶解漿廠在全年開工率有限。2020年國內主要溶解漿企業生產情況如下:
(1)1月,山東某大型紙漿生產企業1條造紙漿生產線轉產溶解漿。
(2)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物流停滯,國內溶解漿廠木片資源相對緊張。湖南駿泰在3月安排檢修,4月上旬木片得到補充后,恢復溶解漿生產。
(3)太陽紙業鄒城工廠,4月初開始轉產溶解漿。
(4)10—11月,湖南駿泰的堿回收鍋爐大修,停機2個月。
(5)11月,太陽紙業開始生產溶解漿,同時,太陽紙業老撾工廠開始檢修。
2 全球溶解漿市場概況
2.1 溶解漿下游市場分布
將溶解漿按照不同的生產工藝處理后,其應用領域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①纖維素醚,主要是螯合劑、洗滌劑、墻體膩子粉、食品添加劑等產品的原料;②軍工用產品,比如硝酸纖維是炸藥的主要原料之一;③纖維素纖維,主要包括黏膠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以及萊賽爾纖維等。
其中,纖維素醚、硝酸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所用溶解漿數量約160萬t,占全球溶解漿總產量的25.4%。萊賽爾纖維產能為42.2萬t/a,實際產量約26.7萬t;再生纖維素膜產量約8萬t。2020年,萊賽爾纖維與再生纖維素膜合計產量為34.7萬t,消耗溶解漿約35.5萬t,約占溶解漿總產量的5.6%。故2020年黏膠短纖所消耗的溶解漿約占總量的69%,較2019年75%的占比下降6個百分點;這說明溶解漿的下游品種變得更加豐富,同時比例結構也正在進行調整。盡管如此,占據69%消耗量的黏膠短纖產業在2020年仍決定了溶解漿的市場走勢。我國黏膠短纖產量約占全球黏膠短纖總產量的81%,故下文中主要以我國黏膠短纖產業作為溶解漿的下游市場進行分析。
2.2 我國溶解漿供應情況
2020年我國溶解漿總表觀消費量為436.7萬t,用于黏膠短纖生產的溶解漿量約385萬t,同比下降4.5%。其中,國產溶解漿總產量為112萬t,較2019年減產46萬t;進口溶解漿為326萬t,較2019年增加20萬t(見表2)。
由表2可知,我國溶解漿進口依存度(以質量計)在經歷了2017—2019年的穩定期后,2020年突越至74.77%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一是環保原因,國內的棉溶解漿生產廠逐年減少,產能陸續退出;二是我國多數溶解漿企業原料木片以進口為主。受疫情影響,2020年進口報關及運輸受控,部分企業木片數量不足,溶解漿產量降低;三是溶解漿企業受1—8月下游黏膠短纖市場低迷影響,沒有生產積極性,轉產景氣度較高的造紙漿;四是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溶解漿生產線已經形成規模與運距優勢,多種原因使得黏膠短纖工廠優先選擇東南亞的溶解漿。這些因素疊加造成了2020年溶解漿進口依存度出現突變,改變了2020年溶解漿市場的供應結構,形成進口量增加、國內溶解漿產量下滑的格局。
2.3 2020年我國溶解漿市場價格走勢
2020年溶解漿市場價格為先抑后揚,市場關鍵的突變點發生在10月10日前后;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國產溶解漿市場出現了5200元/t的年度最低價,但自10月中旬開始至12月31日,溶解漿出現一輪陡峭上漲的行情,收盤價在6000元/t,年內高低價差為800元/t,10月中旬至12月底市場價格漲幅為15.38% 。
2020年1—8月,溶解漿的主要下游產品黏膠短纖市場價格由9500元/t跌至8200元/t,降幅13.68%。溶解漿價格由5450元/t跌至5200元/t,降幅4.59%。與2019年同期相比,相比于黏膠短纖,國產溶解漿價格更加抗跌;但其背后是以犧牲國產溶解漿產量為代價的。2020年8—12月,黏膠短纖價格由8200元/t漲至11500元/t,漲幅40.24%;同期國產溶解漿價格上漲幅度為15.38%(見圖2) 。從圖2可知,雖然黏膠短纖與國產溶解漿價格漲跌幅度表現不一致,但在價格走勢上兩者基本趨同,即同漲同跌。尤其是10月后,兩者同步上漲的趨勢越發明顯。但從漲跌的關鍵時間點看,黏膠短纖價格漲跌頻繁度與靈敏度大于國產溶解漿價格。說明2020年國產溶解漿對黏膠短纖的依賴度仍然較大。
圖3為2020年進口溶解漿價格走勢。由圖3可知,闊葉木溶解漿與針葉木溶解漿的價格走勢相似,除在年底收官時兩者價差收窄至20美元/t(進口闊葉木溶解漿為780美元/t;進口針葉木溶解漿為800美元/t),其余多數時間段內,兩者之間價差保持在32~38美元/t。

從價格上漲的時間點看,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價格觸底反彈的時間點早于針葉木溶解漿6天。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價格低點為8月31日,報價607美元/t;進口針葉木溶解漿價格低點為9月5日,報價645美元/t。
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價格上漲時間點早于針葉木溶解漿,主要原因是闊葉木溶解漿是國內黏膠短纖的主要原料,黏膠短纖工廠一般會優先采購闊葉木溶解漿。由于全球闊葉木溶解漿減產,加之疫情導致進口溶解漿到貨時間周期延長,從而較罕見地出現了進口闊葉木溶解漿早于針葉木溶解漿漲價的情況。
具體演變過程為:一般情況下,進口自老撾、印度尼西亞及日本等國家的溶解漿的運輸時間可以保證在15~25天之內;但受疫情影響,進口自歐洲與美國的溶解漿運輸時間由45天變成60天。在產量減少以及進口產品到貨時間推遲的雙重因素影響下,一些對溶解漿價格較為敏感的貿易公司開始進行有目的的囤貨,加速了港口闊葉木溶解漿的消化速度,最終演變成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價格上漲早于針葉木溶解漿的局面。
圖4為進口闊葉木溶解漿與黏膠短纖價格的對比。由圖4可知,2020年1—9月,進口闊葉木溶解漿人民幣價格(由進口美金盤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價格)的走勢比黏膠短纖市場價格更為活躍;從8—9月兩者呈現反方向運行情況看,證明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價格運行的“慣性”較大,即在黏膠短纖市場價格已經止跌企穩并開始上漲后,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市場仍有賣家在“甩貨”,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進口闊葉木溶解漿美金盤市場在8月已基本保持穩定(見圖3);二是進口闊葉木溶解漿人民幣價格在8月繼續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匯率;三是在溶解漿現貨市場上,貿易商對8月黏膠短纖市場的價格上漲并不認可,認為是出貨賣方行情,而非買方行情,認為這主要是從8月國外疫情仍嚴重的角度考慮出貨。
但在9月之后,進口闊葉木溶解漿價格走勢與黏膠短纖基本保持一致,甚至在10月下旬與11月其出了現短暫的下跌,這也可以看做是對黏膠短纖市場價格在11月保持橫盤的預判依據。
2.4 2020年我國溶解漿進口情況
2020年我國共進口溶解漿325.58萬t,進口均價687美元/t,與2019年的867美元/t相比,同比下降20.76%。從2019—2020年我國溶解漿進口量、進口單價走勢(見圖5)可以看出,2020年6月、7月和11月進口量同比下降;其余月份均為同比增長,其中,4月、5月和10月增長量較多。2020年溶解漿進口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國產溶解漿產量下降較多,雖然黏膠短纖產量也有所萎縮,但國產溶解漿產量減少過多,客觀上需要進口溶解漿進行補充;二是在疫情期間,萊賽爾纖維以及再生纖維素膜等產業的應用場景得以拓展,如酒精擦拭巾、一次性防護服等防疫用品,用量大幅增加。由于萊賽爾纖維以及再生纖維素膜等所用溶解漿國內生產有限,主要依靠進口,從而增加了溶解漿進口量。
由圖5不難看出,2020年我國溶解漿進口量同比增長較為迅速,但進口單價同比下降明顯,且全年均沒有超過2019年。2020年進口溶解漿全年價格運行區間為650~710美元/t,換算成人民幣價格后比國產溶解漿價格更低,在價格上對國產溶解漿形成打壓之勢,這也是造成2020年國產溶解漿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9—2020年溶解漿進口情況見表3。從分國別數據看,2020年我國溶解漿進口來源國排前5名的分別是印度尼西亞、巴西、美國、南非和老撾,其所占比例分別為25.47%、13.44%、9.70%、9.26%和7.51% 。其中,從印度尼西亞與老撾進口的溶解漿量增幅較大,分別為14.00%與14.33% ;從美國進口的溶解漿量同比下降0.29% ;從南非進口的溶解漿量同比下降1.06% ;從加拿大進口的溶解漿量同比下降10.06%;從奧地利進口的溶解漿量同比下降4.22% 。
造成進口量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產成本優勢,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的溶解漿均價為636.52美元/t,從老撾進口的溶解漿均價為623.06美元/t,而來自于巴西、美國和捷克的溶解漿均價則分別為729.58美元/t、922.83美元/t和660.34美元/t。這說明目前東南亞地區溶解漿廠的比較優勢已經顯現;二是由于歐美地區對新冠疫情重視程度不夠,控制力度有限,部分溶解漿廠停產。而東南亞部分國家因借鑒我國的防疫經驗,對疫情控制得當,生產、運輸穩定,確保了進口量的增加。
3 2021年溶解漿市場運行狀況展望
在“2019年溶解漿市場回顧與展望”一文的2020年溶解漿市場展望部分,筆者曾經給出如下判斷:雖然2020年1月由于新冠疫情造成開工延遲,給行業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但2020年的溶解漿市場運行主要依托于黏膠短纖產業;筆者通過相關推導,預測2020年國產溶解漿市場價格可能在5100~6200元/t之間運行。
2020年國產溶解漿市場價格實際運行區間為5200~6000元/t;推導結果與實際運行結果較為接近;這證明了抓產業鏈中各環節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的可行性。2021年我國溶解漿下游應用領域仍以黏膠短纖市場為主;預計2021年黏膠短纖隨疫苗推廣后,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下,下游紡紗以及服裝產業將出現復蘇,黏膠短纖行業開工率預計為85%~90%;即按照510萬t的產能計算,2021年黏膠短纖產量可能為434萬~460萬t;同時需要考慮2021年萊賽爾纖維產量提高對溶解漿供應量的需求,預計2021年我國萊賽爾纖維產量為12萬~15萬t;這兩部分合計需要溶解漿量約460萬~490萬t;如果再加上纖維素醚、再生纖維素膜等產業用的溶解漿,預計我國溶解漿的表觀需求量為485萬~520萬t。與2020年表觀需求量436.7萬t相比,同比增長11.06 %~19.07% 。
面對上述量能增長的需求,可以預期2021年我國溶解漿市場的價格會在強勁的市場需求下迎接一次價格上漲;預期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溶解漿市場價格不會再低于6000元/t;其高點預計會突破7000元/t;從穩定市場角度出發,本年度對溶解漿高點不做預測。
綜上,2021年溶解漿市場迎來“量價齊升”是大概率事件;筆者對本年度溶解漿市場也較為樂觀。需要提醒的是:從業人員在本年度,一定要把握好價格與量的上漲節奏,盡量的少透支預期上漲空間,因為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更需要從業者不迷失商業本性,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清醒認知,做到理性經營;讓產業鏈各個環節在價格上漲過程中,合理分配各環節利潤,以保障整個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從而讓這一輪溶解漿上漲周期走得長久。